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都說皇家無情 司馬師和司馬昭爲何沒有因權力反目成仇

都說皇家無情 司馬師和司馬昭爲何沒有因權力反目成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司馬家的兩兄弟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權力面前爲何沒有反目成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是司馬家,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最終走上了老東家曹操的路線,控制了曹魏的政權,最終得到了天下,讓三家歸晉,不過晉朝的建立是經過司馬懿祖孫三代人的經營才成功的,這與曹操經過父子兩代人就奪得天下,無疑是多耗費了很多時間,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死後,司馬家的權力經過司馬師和司馬昭之後,纔來到司馬炎的手中建立了晉朝,那麼在司馬懿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怎麼沒有上演兄弟之間的權力爭奪呢?

都說皇家無情 司馬師和司馬昭爲何沒有因權力反目成仇

在權力面前,自古兄弟相爭都是經常出現的事情,甚至出現血腥暴力事件,像我們熟悉的曹丕和曹植,楊勇和楊廣、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甚至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尤其是三國時期的曹丕和曹植,爲了爭奪曹操的繼承人,可以說也是互相傷害,就是最後曹丕登上帝位,還不是逼迫曹植寫出了《七步詩》嗎?那麼權利面前,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之間怎麼能夠抵擋權力的誘惑呢?

這裏面的原因,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魏內部反對司馬家的政敵勢力太強。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通過發動高平陵政變,最終掌控政權架空皇室,其實之所以發動政變,主因是輔臣之爭,司馬懿和曹爽都是輔政大臣,只不過曹爽將司馬懿架空,並且利用黨羽掌控禁軍,司馬懿通過裝病的方式躲過了來自曹爽的猜忌,其實這個時候曹魏朝廷內曹爽纔是權臣,臣子們擔憂的是他做出篡權的行爲,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才能夠聯合反對曹爽的人,趁着曹爽帶着皇帝曹芳去祭拜的時機發動政變,在當時的臣子們看來,他們做的事情就是當年周勃那樣匡扶社稷的舉動。

都說皇家無情 司馬師和司馬昭爲何沒有因權力反目成仇 第2張

通過政變司馬懿逐步掌控了朝政,架空皇帝,這樣的行爲自然讓心向曹魏的忠臣的反對,最重要的就是司馬懿在發動政變後三年就去世了,所以留給司馬氏兄弟的局面並不太好,政局的不穩定,司馬家能不能徹底的掌控政權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果不能夠掌控絕對的權力,就像當年的曹操那樣,怎麼能夠更進一步,所以此時的兄弟倆的心思是往一個方向使用的,在司馬師掌權後,先後遭遇皇帝曹芳和中書令李豐等人要發動的政變,司馬師誅殺李豐等人,並且廢了皇帝曹芳改立曹髦,還有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甚至司馬師的去世都是因爲文鴛帶兵襲營;司馬昭掌控後也有鎮東將軍諸葛誕起兵,最出名的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這是來自皇帝曹髦的刺殺行動了,這些反對者的行動都說明司馬家掌權在國內遭到了曹魏臣子的反對,內部問題不斷,容不得兄弟二人反目。

第二,外部東吳和蜀漢的軍事壓力。

無論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時期,來自於敵對國,也就是蜀漢和東吳的壓力並沒有減少,這就使得司馬師以及司馬昭必須重視外部的壓力,像司馬師掌權後,吳國太傅諸葛恪率領20萬大軍攻打合肥,司馬昭掌權後,諸葛誕造反,吳國派出大軍響應,以及蜀漢的姜維不斷的北伐,公元250年,姜維北伐攻打隴右,253年姜維趁着諸葛恪攻打合肥,也出兵響應,254年,姜維北伐出兵隴西,斬殺魏將徐質,255年更是趁着司馬師病危,聯合夏侯霸出兵大破魏軍;可以說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掌權的時候,外患也是非常嚴重的,再加上內部也存在非常強大的反對勢力,所以兄弟倆總要有一個人鎮守大本營,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兄弟反目了。

都說皇家無情 司馬師和司馬昭爲何沒有因權力反目成仇 第3張

第三,司馬師更出色,司馬昭無法撼動。

可以說司馬師作爲司馬懿的接班人,地位是穩固的,因爲司馬師是長子,並且無論是在名望以及智謀等方面,都是司馬昭不能夠比的,這就好比明朝初年的朱標和朱棣的關係,而且我們也能夠從司馬懿對待司馬師兄弟二人的態度就能夠看出來,在決定司馬家命運的高平陵政變之前,司馬懿僅僅和司馬師商議,而且是隱瞞司馬昭的,根據《晉書》記載: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而且這裏面兄弟二人對於即將發生的政變,態度也是不一樣的,司馬昭緊張的不能夠入睡,而司馬師卻一切如常,這樣的鮮明的對比,無疑說明司馬師比司馬昭更加沉穩,所以司馬懿纔會與長子司馬師商討大事,後面更是繼承了司馬懿的權力,在司馬師掌控權力的時候,遇到曹芳和李豐、夏侯玄等人的合謀刺殺,司馬師的處理也顯得非常老辣,造反的臣子誅殺,甚至誅三族,對待皇帝曹芳則是請求郭太后廢除,改立曹髦;同樣是面對皇帝的刺殺,司馬昭面對曹髦的反擊時,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殺了,兩個人遭到的反對可是不同,明顯司馬師的操作更加能夠讓人接受。

第四,司馬師死的早,並且無子嗣。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後三年也就去世了,司馬師接過了司馬懿手中的權力,可以說此時的司馬師處理內外事務是很老辣的,政權在司馬師的手中進一步加強,因爲皇帝曹芳在他手中被廢,可是司馬師沒有兒子,最後也就不得不過繼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所以儘管司馬攸過繼給了哥哥司馬師,等於和司馬昭沒有了父子關係,但是畢竟血濃於水,司馬昭就是想要奪權也要顧及親兒子司馬攸了,更何況司馬師掌權僅僅四年多時間就病逝,此時的司馬師才48歲,我們都知道對於此時的司馬家而言,權力的安全交接纔是最重要的,所以司馬昭接替司馬師掌權更加安穩,雖然司馬昭不如司馬師,但是這麼多年參與朝政,尤其是司馬師外出作戰,總是司馬昭坐鎮中央,也就是說司馬昭顯然比司馬攸更合適。如果司馬師不是那麼早去世的話,等到徹底掌控了政權,也就是國內沒有政敵的時候,也許兄弟倆真的會走向反目了。

第五,曹家的前車之鑑。

司馬懿家族奪得曹魏政權,距離曹家建國的時間並不長,曹操的兒子們爲了繼承人可以說也算是內鬥不止了,曹丕和曹植分別有一羣支持者,雖然曹丕最後獲得了世子的身份,但是曹操兒子們的鬥爭並沒有停止,等到曹丕繼位後,對於曾經的政敵曹植等人並不信任,甚至打壓,著名的《七步詩》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嗎?當然曹丕更是不允許自己的兄弟們掌控權力,這也導致後面曹家權力被司馬懿家族架空後,沒有來自曹家宗室的有效反對,因爲他們僅僅是閒散的王爺無兵無權,所以正是看到了曹魏的前車之鑑,司馬師兄弟自然明白自相殘殺的後果了,可以說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合作得還是很不錯的,一個外出打仗一個在家坐鎮。

所以綜上所述,橫在司馬師和司馬昭之間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內外部政敵的虎視眈眈,更加容不得兄弟倆的反目,因爲不能夠徹底掌控政權,一切的結果都不好說,只有權力徹底到手,兄弟反目纔會有意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在起兵攻打隋朝的時候合作的也非常順利,等到消滅國內各路割據勢力,才讓他們之前走向徹底的決裂,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在加上司馬師的能力和威望高於司馬昭,司馬師去世的還那麼早,並且有了曹魏的前車之鑑,所以兄弟倆明白合則兩利的道理,自然也就沒有走向反目成仇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