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生前多次遇險 武則天最後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武則天生前多次遇險 武則天最後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女皇武則天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武則天幾次遇險差點喪命,她究竟用什麼方法化險爲夷的呢?

武則天生前多次遇險 武則天最後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我們都瞭解武則天把持朝政到稱帝之後,創立殿試和武舉爲唐代發展儲備大量人才,輕賑薄賦興修水利促進經濟發展,整頓吏治,嚴懲貪吏,營造了清明的政治生態,但是鮮有人知她官宦之家的金枝玉葉成爲一代女帝的路上有三次差點喪命,那她又是如何鬥智鬥勇化險爲夷的呢?

第一次忌日獻藝,慘遭陷害

武則天原爲武士彠的女兒,名疊字如意(武則天爲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爲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永徽六年(655年)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爲皇后。 [4] 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與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因長相出衆容貌嬌美,十四歲被選召入宮,立爲才人。唐太宗非常喜歡文德皇后,文德皇后很是傷心,爲了紀念文德皇后,在文德皇后去世一週年紀念日太宗讓教坊司編排一支舞蹈蘭陵王入陣曲,表演這支舞蹈需要佩戴面具,之前有人上奏皇帝承慶殿蘭陵王面具不見了,這隻面具是文德皇后最喜歡的,太宗命令暗地徹查此事,可在演出之時是蕭淑妃把武如意的面具換成換成承慶殿丟失的那一隻,武如意被迫只能戴這隻蘭陵王面具表演。太宗發現這隻面具正是之前丟失的文德皇后面具,立即喊停了演出,便問這隻面具面具哪兒來的,並說這隻蘭陵王面具正是丟失那隻,兵問你可知盜竊之罪是死罪,武如意連忙辯解說自己沒有偷那隻面具,太宗不信便令人拉出去處死,多虧楊妃求情說文德皇后不喜殺戮在文德皇后忌日殺人不好,皇帝纔打消殺武如意的念頭。

第二次武王代李,貴人相救

貞觀年間,民間流傳着袁天罡的一個預言:唐傳三代,武代李興。。唐太宗聽到此傳言大爲震驚,這可是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於是開始準備徹查此事。任何君王對於江山社稷皇權可是高度敏感的,當然是本着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而且帝王大多是雙標的。自己做這事可以,別人做不行,就比如朱棣造反奪位成功,卻告誡後代子孫不能學他,兄弟要團結。

《太平廣記》記載曰:太宗找到太史令李淳風,讓他根據星象判斷此預言的真假,太史令不是記載歷史的官員,而是研究天文曆法,類似於現在的占星卜大師。

李大師夜觀天象,發現天邊有太白金星出現,又經過一番占卜,認定30年後會有一個武性之人取代唐代爲王,而此人現在就在唐太宗後宮家眷之中。

太宗命令後宮家眷一百人一隊站定,讓李大師指出奪其江山之人在哪一隊,李大師掐指一算,用手指了一組,李大師又隨手指了一組,當然武則天就在這組裏,太宗又要縮小範圍,這下李大師不幹了,說天機不可泄露。太宗要把這些人全部殺掉以絕後患,李大師阻止說,天命不可違,即使把這人殺了,上天還會再派一個人來,30年後年青氣盛,殺起唐室宗族毫不留情,倒不如留着這個,30年後已經步入老年,老年人心慈手軟,說不定能放過李氏後代。唐太宗一聽也對,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貞觀648年,太宗宴請諸位武官,爲了活躍氣氛,安排一個環節,每人說出自己的小名,有人站起來說自己小名和尚,有人說自己小名禿子,輪到李君羨時,他大搖大擺的站起來說自己小名叫武娘子。衆人頓時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名字跟五大三粗的形象太不適合了。就在大家笑得滾成一團時,有個人卻笑不出來了,這個人就是唐太宗。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太宗又想起了女主武氏的預言,他仔細捋了一遍李君羨的相關事蹟,玄武門守將,官至左武衛將軍,爵位武連郡公,武安縣人,小名武娘子,怎麼這麼多武?太宗開始不淡定了,這不就是女主武氏的主人公嗎?此時不殺更待何時?太宗被摁下去的殺念騰的復燃了,想當初,自己就是因爲一則預言登上王位,他絕不允許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不久後,唐太宗尋了個理由了卻了心頭大患。女主武氏的預言暫告一段落。40年後,武則天登上王位,便爲李君羨平反,並且恢復爵位,感謝他爲自己擋槍。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般老天讓這個人起來,都會安排好多替死鬼,讓目標不那麼出衆。慢慢積蓄力量,逐漸強大然後取代現任。

第三次青燈古佛,了卻餘生

據《如意娘》記載,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在臨終之前把武則天叫到身邊並問她:媚娘啊,我走了之後你怎麼辦呢?這看似是關心武則天,其實不然,因爲早在武則天還未名聲大噪之時,太宗就看到他是李家江山的威脅而唐太宗李世民這番話看似是在關心武則天的餘生何去何從,其實是在探武則天的虛實,摸一下底,看看一看武則天是否對自己,對唐王朝忠誠。

武如意當即回答道:“青燈古佛,了此餘生”。就這八個字,打消了李世民的顧慮且救了自己一命。可見一個人會說話有多重要,臨場反應至關重要,現在更多人是有知識沒有智慧,現在人說自己愛說的不說別人喜歡聽的,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說話是給別人聽的,不是給自己聽的。

武則天生前多次遇險 武則天最後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第2張

武則天與李治

爲何說這八個字中包含了當時的唐王朝的例法呢?依據當時的例法,天子駕崩後,後宮凡是沒有子女的嬪妃一統會被指派到長安城的感業寺做尼姑。因爲武則天進宮之後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爲四品才人,屬後宮嬪妃之列,自然也就需要其入感業寺爲尼了。

武則天並不是發自內心地想到感業寺削髮爲尼。這個時候,保命要緊。對於後事如何發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眼下的最終目的是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從這裏可以看出,武則天是有多麼的聰慧。然而自己能夠活下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治,從青年時期就對武則天抱有好感,長時間的相處兩人也漸漸的培養出感情。可以武則天給自己找了一個新的靠山,但迫於太宗的威壓,太子李治不敢明目張膽與武則天過多交流,不敢鬧出什麼動靜。

那麼問題就來了,身爲才人的武則天怎麼會和太子李治搭上關係並且產生戀情呢?當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之後,他就把武則天帶在身邊讓其伺候自己,同時太子李治也來照顧李世民。這麼一來二去,武則天和李治就慢慢地產生了感情。

難道李世民看不出太子李治與武則天的關係嗎?既然看出來爲何不阻止呢?一是因爲“武姓女子代唐稱王”的傳言,李世民怕在自己病重時武則天趁機入圍朝堂,所以把武則天帶在自己身邊。也看住太子,不讓其有機會與武則天有過多交流。這叫就近看管,古代帝王會把對自己威脅比較大的人放在身邊,派人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說難聽點就是軟禁。

武則天生前多次遇險 武則天最後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第3張

唐太宗

武則天在感業寺實實在在的體驗了人間疾苦,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武則天自己暗下決心,要改變命運不向命運低頭,並且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下定決心要爬到權力的巔峯,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

由於李治正在服喪守制所以不能把武則天接回宮,直到永輝二年五月,當時的李治已經成爲皇帝,前往感業寺上香。又遇上武則天,兩人相互訴說離別後的思念之情,而唐高宗李治正好也想把武則天納入宮中,隨即便答應了武則天。自此武則天迎來了新的命運,也爲武則天后續的發展埋下深深的伏筆。再入宮的武則天,迅速對蕭淑妃進行打壓,肅清自己的政敵,並且力壓蕭淑妃獲得唐高宗李治的寵信。

經過三次的危險境遇,武則天都是死裏逃生,也正是這三次危險境遇磨練武則天的心智,爲武則天的再次騰飛積蓄了力量。

參考資料:《新唐書》

《舊唐書》

《太平廣記》

《如意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