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紀曉嵐死後嘉慶帝給了他一項至高榮譽

紀曉嵐死後嘉慶帝給了他一項至高榮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嘉慶十年(1804),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一代文宗紀曉嵐和他的至交好友體仁閣大學士劉墉,雙雙去世。不過相比劉墉,紀曉嵐死後受到了嘉慶帝的特殊恩遇。

嘉慶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由於紀曉嵐主職禮部以來,功績卓著,於是命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紀曉嵐激動之餘,又呈遞謝恩摺子,感謝皇上的恩遇。

紀曉嵐死後嘉慶帝給了他一項至高榮譽

網絡配圖

此時的紀曉嵐受了風寒,在牀上連躺了三天沒能起牀,這是他從新疆被赦回京之後,幾十年來第一次因病臥牀不起。這使兒孫們非常擔心,一個個都來到他的牀前。

面對着兒孫們悲傷的神情,紀曉嵐對他們說道:“我自三十一歲步入翰林,到如今已經五十個春秋。在領纂四庫全書時,得以遍讀世間羣書,人生旅途,可謂知矣。有幾句話,你們要切記心中。”

紀曉嵐說罷,連續咳嗽了幾聲,然後慢慢的將他的“四莫”遺言吟詠了一遍:

貪莫斷書香,富莫入鹽行;

賤莫做奴役,貴莫貪賄贓。

在場的兒孫們都含淚點了點頭。

嘉慶帝聽說紀曉嵐患病,命御醫到紀府來給紀曉嵐治療。幾天之後,紀曉嵐病情好轉,就又能上朝執事了,不過這時是做着轎子,或“紫禁城騎馬”。紀曉嵐的老朋友劉墉,卻在此時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賜諡“文清”。

劉墉去世後,紀曉嵐十分傷感,還好,他還有一位老朋友朱珪。二月四日,紀曉嵐和朱珪兩位老人一同進入內閣,同赴翰林院,一時間傳位佳話。這是因爲,紀曉嵐這年八十二歲,任職協辦大學士;朱珪這年七十五歲,任職體仁閣大學士,堪稱兩名老年相國。

紀曉嵐死後嘉慶帝給了他一項至高榮譽 第2張

網絡配圖

紀曉嵐、朱珪二人家鄉一個河間,一個大興,同屬於畿輔,乾隆丁卯科一同參加鄉試,紀曉嵐第一,朱珪第六。後來,紀曉嵐領纂《四庫全書》,朱珪擔任顒琰老師;晚年又同廷稱臣,兩位老人又是終生不渝的好朋友。

二月十日,紀曉嵐再次得病,昏睡了整整一天,氣息已經十分微弱。過了四天,紀曉嵐合上了雙眼,一代文宗結束了他的一生。

嘉慶皇帝聽到消息,十分悲痛,馬上在第二天發佈恩詔,表達了自己的哀痛之情,並讚頌了紀曉嵐一生的功績,諭令有關衙門辦理其身後撫卹,賜銀五百兩經理喪事。

隨後,嘉慶帝親自爲紀曉嵐撰寫了《御祭文》和《御賜碑文》,對紀曉嵐的一生才德功勞評價極高。這篇碑文爲數幾百字,這裏就不羅列了。

嘉慶帝在碑文中盛讚了紀曉嵐:“學問貫通,素優士林;總纂《四庫全書》,爲冊府置雄文,極盡儒臣之能事;主持文柄,爲朝廷從優選士;盡職禮部,位稱大儀。”

最後總評紀曉嵐道:“敏而好學可爲文,固實華之並茂;授之以政無不達。”所以紀曉嵐的諡號爲“文達”。在那時,作爲一個臣子能夠壽終正寢,並且能夠得到皇帝親賜祭文和碑文,這實在可以稱得上備極哀榮了,朝廷百官個個羨慕不已。

依照紀曉嵐的生前遺囑,喪事辦的尤爲節儉。隨葬品只有一串朝珠,共三十八顆;一頂玉製帽盔以及他生前的印盒等少許物件。

紀曉嵐陵園共佔地一百多畝(這是紀曉嵐去世之後買的家族墓地),幕地前面是蒼松翠柏,蔥鬱茂盛。在它的外圍是高大的白楊樹,紀曉嵐的墳墓便在陵園的正中央,佔地約二百多平方,高約八九米如同一個大土丘。

紀曉嵐死後嘉慶帝給了他一項至高榮譽 第3張

網絡配圖

墳墓前有一塊高大的“蛟龍碑”,嘉慶帝《御製碑文》就刻在正面,高約四米,寬一米,厚四十釐米。碑前有供祭品用的石案、石爐。前面是寬闊的神道,神道的盡頭立着一塊高大的石碣,在它的正面刻着一行大字:“皇清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文達公神道碑。”

在碑的旁邊,有一塊御製的下馬石,按清朝規定,凡路經此地的官員,不論品階高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表達崇敬之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