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爲何嫉妒有學問的人?他是怎樣對文人的

朱元璋爲何嫉妒有學問的人?他是怎樣對文人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貴情操,因此不可能把苦難身世演變爲改造社會普濟天下蒼生的動力,相反因爲自己沒有學問,便對有學問有才能的人嫉妒得發狂。像胡惟庸、李善長、劉基等人,都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們三人智慧的結晶。宋濂也是出身貧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按理會同病相憐,朱元璋早期也確實如此,但宋濂太有學問,朱元璋最終還是容忍不了。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不久,有人跑來跟他講,文人好挖苦毀謗,不能相信,還舉了個例子,說是張士誠原名叫張九四,後來當了王爺,請文人給他重新取個好名字,文人就取了士誠,孟子書上說:士,誠小人也。其實那文人暗罵張士誠是小人,張士誠哪裏懂得,給人叫了半輩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憐。朱元璋聽了後,立即去查了《孟子》,果然發現有這句話。從此以後他的疑心變得更加嚴重,對文人分外提防。因爲朱元璋是皇帝,操縱生殺大權,這就不僅僅是疑慮和猜忌的問題,加上他偏執的性格,結果就變得非常可怕。

到後來,對待那些不肯出仕的文人,朱元璋基本上都採取了殺的方式,以絕後患。高啓與楊基、張羽、徐賁四人並稱“吳中四傑”。高啓被腰斬後不久,楊基也很快因事被朱元璋罰去做苦力,一代名家,竟然被折磨死於工地上。過了幾年,徐賁被下獄死;張羽被貶嶺南,半路突被召回,他自知難免一死,遂投江自盡。蘇州文人姚潤、王謨不肯出仕。朱元璋的態度很明確:我叫你來,你敢不來,我就殺掉。這些不肯應召的人都被斬首抄家。

朱元璋爲何嫉妒有學問的人?他是怎樣對文人的

貴溪儒士夏伯啓叔侄斬斷手指,立誓不作官,被逮到京師。朱元璋問他們:“以前世道亂的時候,你們住在哪裏?”夏伯啓答道:“紅寇(指朱元璋最早參加的紅巾軍)作亂時,避居於福建、江西兩界間。”朱元璋大怒:“朕知道夏伯啓心懷忿恨,認爲朕取天下非其道。”特意告訴夏伯啓說:“朕知道你夏伯啓是故意提到紅寇作亂,有其他的意思。你們故意砍掉手指,不想被朕所用。朕要將你們斬首,以免天下的愚夫仿效你們。”派人將夏伯啓叔侄押回原籍處死。

只有元末明初的文壇領袖楊維楨一人例外。楊維楨詩名滿天下,號“鐵崖體”。他從元朝辭官後,縱情山水,對仕宦名利淡不經意。張士誠割據東吳時,曾盛情邀請楊維楨,但楊維楨不爲名利所動。張士誠又叫人徵求意見。楊維楨回了一封信,指斥張士誠的缺點,預言他必有外禍。後來果然如此。

   朱元璋統一全國後,聽說楊維楨的盛名,立即命近臣敦促入朝。楊維楨被朱元璋派人強行徵召入京,待了一百二十天後,上書告辭回家,並寫了一首《老客婦謠》明志。此時楊維楨已是年近八十的老翁,殺之無益,朱元璋才勉強放過了他。宋濂還特意作詩爲楊維楨送行,有“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之句,讚譽不已。

朱元璋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所以朱元璋不但大權要獨攬,連小權力也要攬在手裏。這樣的皇帝自然當得非常辛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假期,也沒有娛樂,完全是一個工作狂。因爲主要的工作是批閱公文,所以朱元璋特別討厭文人那一套,事先大大鋪墊,賣弄經濟學問,冗長卻又不中肯。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萬言書,讀了六千多字後還沒聽到具體意見,全部是空話。朱元璋大發脾氣,派人將茹太素叫來打了一頓。第二天又讀,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後,才涉及到核心問題,建議了五件事情,其中四件是可行的。

朱元璋爲何嫉妒有學問的人?他是怎樣對文人的 第2張

   朱元璋立即命相關主管部門執行。又告訴茹太素,這些事五百字就可以講清楚了,卻羅羅嗦嗦地說了一萬七千字,這是繁文之過。朱元璋還特意將這件事情寫成文章公佈,教育全國官民。

和朱元璋的身世大同小異,可劉邦沒有那麼濃烈的自卑心理,對出身和文化比他高的人兼容幷蓄,依其才能和特長分別委以重任。劉邦的智囊張良、陳平、蕭何和胡惟庸、李善長、劉基是同一類型的人物,但命運有天壤之別;前者一直得到劉邦的禮敬並壽終正寢,後者則被朱元璋處以極刑且殊滅三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