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趣聞:朱元璋的好意卻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趣聞:朱元璋的好意卻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貧寒,做過和尚,做過乞丐,最終成爲當時中國最大的“農民企業家”、大明“唯一董事兼CEO”。

在完成其“巨大家族企業”——大明的創建之後,朱元璋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這個家族企業,永遠爲自己家的子子孫孫謀福利,讓子孫可以永遠享受他的奮鬥成果。

於是老朱家的子孫,“不負衆望”的成了大明朝最重的包袱之一。

起初朱元璋只是很單純的覺得,自己家人比外人可信,於是……

趣聞:朱元璋的好意卻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網絡配圖

開國不久,還沒來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耐地把所有兒子都封爲親王。而那一年,他最小的兒子纔剛剛一歲,真是名副其實的贏在孃胎裏啊。

他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諸王的府第、服飾和軍騎,僅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見了都要“伏而拜謁”。

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兒孫們制定的俸祿標準卻唯恐不厚:皇子封爲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

明朝宗室年薪一覽:

親王(兒子):10000石(可傳嫡長子)

郡王(孫子):2000石(可傳嫡長子)

鎮國將軍(曾孫子):1000

石輔國將軍(選孫子):800石

尚書(二品):700石

他規定皇族不必從事任何職業。每一個皇族後代,所有消費需要都由國家承擔:10歲起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時還有一筆豐厚的喪葬費。

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護”,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獨一無二,以至於明人不禁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朱元璋覺得對子孫越好,子孫就會越珍惜他們老朱家的基業,但是結果卻事與願違。

趣聞:朱元璋的好意卻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第2張

網絡配圖

自永樂後,各地親王叛亂不斷,使得當權的朱家後人不得不調整這一福利政策,但是就像撒一個謊就要用更多的謊去填補一樣,這個該死的政策,讓明朝的包袱越來越重。

爲防止王爺們聯合地方勢力作亂,後代皇帝規定,親王們終生只能生活在王府裏,若想出城遛遛彎,得專門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遞出申請。如果沒有皇帝親自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

爲進一步防止親王們有串通的機會,後代皇帝又規定,親王們終生不得相互見面,這就是着名的“二王不相見”。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王爺們幾乎被剝奪了所有的自由,成了高級囚徒。由於不能從事任何社會職業,他們增加收入只有一個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爲多生一個孩子,國家就按等級多發放一份俸祿。所謂

“宗室年生十歲,即受封支祿。如生一鎮國將軍,即得祿千石。生十將軍,即得祿萬石矣……利祿之厚如此,於是莫不廣收妾媵,以圖則百斯男。”

“利之所在,人爭趨之,如水之就下,不可止也”。

在“制度”的作用下,明代中後期,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娃競賽。各地王爺們在牀上拼命“播撒種子”,爲了多生孩子招納妻妾、強搶民女。

他們把妻妾們的生理期編列成表,按期臨幸,以求提高效率。在緊鑼密鼓的牀笫戰爭中,生育紀錄一次次被刷新……

趣聞:朱元璋的好意卻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第3張

網絡配圖

老朱家剛分封時,子孫共有58人,過了一百八十年後達到兩萬人,再過一百年後明宗室人口又增加到二十萬人。讓人不禁想起,愚公搬山時說的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大概也就是這樣吧。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宗室人口達到了28840人,歲需祿米860萬石,約佔國家財政收入的28%,引發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導致最後政府不得不拖欠宗室的工資。

明末國庫空虛,明朝宗室的“保險箱”裏卻是金山銀海,但是他們幾乎都不願意將錢拿出來給朝廷平亂、賑災,最終明宗室成爲民怨的焦點和叛軍劫掠的對象。

老朱家寵愛子孫,想留給子孫享福的“蜜糖”卻變成了一瓶慢性毒藥,將他們老朱家的子孫包括整個明朝一起鴆殺。

曾國藩曾在家書中說過“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留書、留德、留下教化給子孫,都比留錢給子孫要好。這本是很淺顯的道理,可惜很少有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