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99年6月,袁紹率領大軍南下進攻曹操,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拉開序幕。

當時曹操佔據黃河以南的兗州、豫州和徐州等,而袁紹則佔據黃河以北的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等,雖然他們的邊界線沿着黃河綿延好幾千里長,但主要爭奪的戰略要點,卻顯然非常明確。

曹操當時的軍政中心在河南許昌,而袁紹的軍政中心在河北鄴城,袁紹如果想徹底消滅曹操,必然要率領大軍進攻許昌,但要進攻許昌,首先必須要渡過黃河,而在黃河的南岸,有一座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叫做官渡,它是許昌的門戶。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袁紹如果想在黃河南岸站穩腳跟,必須要突破官渡。

同理,如果曹操想徹底消滅袁紹,必然要率領大軍渡過黃河進攻鄴城,但黃河北岸也有一座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叫做黎陽,它是鄴城的門戶。

如果曹操想在黃河北岸站穩腳跟,必須要攻破黎陽。

如果袁紹攻破官渡,那曹操就只能退守許昌;相反,若曹操攻破黎陽,那袁紹就只能乖乖退守鄴城,也正是因爲這兩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大戰一開始,曹操就親率大軍來到官渡坐鎮,而袁紹也早已進軍黎陽城。

這兩座城市,相距大約在100公里,擱到我們現在,差不多就是1個多小時的車程。

基於曹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夠在官渡附近和袁紹展開決戰,因爲官渡靠近曹操的軍政中心許昌,這樣曹操在後勤上就更具備優勢,而袁紹不僅需要把後勤補給線延長100多公里,還需要渡過黃河遠離自己的軍政中心鄴城,這樣在後勤上會顯得非常不利。

基於袁紹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夠在黎陽附近與曹操展開決戰,道理是一樣的。

但問題是,這場戰爭是袁紹主動挑起來的,是他來進攻曹操,所以曹操沒有理由主動跑到黃河北岸的黎陽城去作戰。相反,只能是袁紹主動跑到黃河南岸的官渡來作戰。

可問題是,袁紹雖然很想進攻曹操,但他也不是傻子,更不會傻兮兮的直奔官渡。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第2張

原因很簡單,人家曹操早已經在官渡嚴陣以待,在那個地方決戰,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袁紹必須想辦法把曹操引誘到黎陽附近來決戰。

在這種背景下,袁紹就派手下大將顏良率軍進攻白馬。

當時的白馬是曹操用來拱衛官渡的一所軍事據點,雖然它在黃河南岸,但它距離黎陽卻只有區區20多公里路,換而言之,白馬距離黎陽要更近許多。如果能把曹操引誘到這個地方決戰,顯然是對袁紹非常有利。

當聽到袁紹派人進攻白馬時,曹操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派兵救援;二是不派兵援救。

如果曹操派兵援救白馬,那袁紹就可以實施圍城打援的計劃。

換句話說,等曹操派兵向白馬增援後,袁紹也可以立馬派兵向白馬增援,如果曹操還想繼續救,那就不得不再派兵來援救,這樣一來二往,雙方的主力部隊就會陸續來到白馬附近彙集,這樣雙方就可以圍繞白馬展開決戰,這顯然對曹操非常不利。

如果曹操不派兵援救白馬,那袁紹肯定可以輕而易舉將白馬給拿下,這樣曹操不僅損失了一個軍事據點,更重要的是,袁紹就可以趁機渡過黃河,並在黃河南岸站穩腳跟,這對曹操也是非常的不利。

在當時的情況下,袁紹的這一招應該算是非常的毒辣,曹操不管怎麼做貌似都是個輸。

這個時候,荀攸告訴曹操,我們可以聲東擊西。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第3張

換句話說,白馬肯定是必須救的,但前提是不能讓袁紹知道我們要去救,或者說,即便袁紹知道我們要求救援白馬,但也必須讓他的後援部隊在短時間內也無法趕過去。

當然,荀攸作爲曹操陣營中最頂級的謀士之一,肯定不是簡簡單單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或想法,他給曹操擬定的,肯定是一套詳細並可以落地的作戰方案。

在這種背景下,當顏良率軍大軍進攻白馬時,袁紹驚奇的發現,曹操非但沒有派兵增援白馬的跡象,反而開始大舉進攻延津,一副要渡過黃河直搗自己後方的模樣。

這就類似於中國象棋中,袁紹本打算吃掉曹操的卒,結果曹操置之不理,直接就把車越過河來將袁紹的軍,總而言之,你想吃我的卒就大膽吃,老子現在要去將你的軍。

這個時候的袁紹,也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對曹操的行動置之不理;二是派兵攔截曹操。

如果袁紹選擇置之不理,那曹操就很有可能越過黃河,把袁紹的後方攪得雞犬不寧,這樣袁紹就會被搞得非常被動,從而不得不全面收縮戰線以防止被將軍,如果這樣的話,那袁紹的這次進攻就變相宣告失敗。

如果袁紹選擇派兵攔截曹操,曹操顯然是不敢再繼續停留,但問題是,曹操是不是真的要去進攻延津,誰也不知道。如果曹操只是聲東擊西虛晃一槍,袁紹卻傻乎乎的把大軍派了過去,那白馬之圍搞不好會被曹操給破解。

不過,相比於後方被搗,區區白馬還是不那麼重要一些,所以袁紹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派兵到延津攔截曹操。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第4張

當然,袁紹之所以敢這樣做,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便曹操是聲東擊西,袁紹把大軍派往延津,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也很難破解白馬之圍。

原因很簡單,延津距離白馬只有不到40公里的路程,擱到我們現在跑高速的話,也就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

古代雖然交通不便,但如果快馬加鞭,頂破天也就半天的時間,更何況曹操半路上再折回白馬,也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留給曹操的救援的時間可能只有區區幾個時辰而已。

所以退一萬步說,即便袁紹被曹操給騙了,但袁紹仍然可以快速將部隊調回白馬,只要顏良能夠撐住一天甚至半天時間,曹操仍然是無力迴天。

在這種背景下,袁紹自然敢毫不猶豫的派遣大軍前去攔截曹操。

按照正常的情況,袁紹的決定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但遺憾的是,袁紹明顯低估了兩件事情:一是曹操的行軍速度;二是關羽的戰鬥力。

當成功將袁紹的大軍吸引到延津時,曹操的部隊以以迅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奔向白馬,而等到顏良發現曹軍時,關羽距離白馬,已經只有區區五公里。

這速度快的,簡直不要不要。

當時的顏良估計有一種懵逼的感覺,更要命的是,他現在向總部求援,甚至是構建防禦體系,都已經完全來不及了,倉促之間,他只能率領本部人馬和關羽作戰。

在當時的情況下,關羽的兵力和顏良相比,不管是人數還是戰鬥力,肯定都處於優勢地位,因爲曹操要以最快速度擊敗顏良,就必須派給關羽足夠多的士兵,至少要比顏良多,否則憑什麼一舉擊潰顏良。

換句話說,如果顏良的在白馬擁有兵力上的優勢,那他即便再飯桶,也是可以堅守一段時間的。

當然,爲了保證行軍速度,關羽的士兵雖然比顏良多,但也不會多太多,因爲人數太多的話,行軍速度必然會大打折扣,在這種背景下,配給關羽的士兵,那就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

現在,按照正在的發展軌跡,顏良肯定是必敗無疑,但問題是,雖然顏良毫無勝算,可並不代表他會立馬就失敗,如果他能夠堅持一天甚至半天時間,袁紹的援軍自然會紛紛趕過來,到時候失敗的恐怕就是關羽。

而正常情況下,堅持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對於顏良來說,畢竟他也是久經沙場的當世名將,而他麾下的士兵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

所以說,想快速解決掉顏良,那是難之又難的。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第5張

但是,關羽不愧爲關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操與荀攸在制訂這個作戰計劃時,就知道,這場戰役的關鍵,就是前線指揮官能不能以最快速度解決掉顏良。如果不能的話,那這場作戰計劃,就等於宣告失敗。

所以,在面對這個艱鉅而光榮的任務時,曹操手下的優秀將領,那是又激動又心虛又害怕,因爲面對這種充滿挑戰作戰任務,誰的心裏也會打鼓的。

最後,關羽果斷站出來接了這個任務,而關羽也沒有讓曹操失望,更沒有讓天下人失望。

雖然此前關羽跟着劉備那是一再兵敗跑路,不僅沒有打過什麼漂亮的戰役,甚至還被曹操給俘虜,但這並不妨礙關羽是當時公認的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因爲關羽雖然不斷打敗仗,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以劉備和關羽的那點家底,能把仗打成這樣,已經是非常了不起。換句話說,如果換做其他人處在關羽的位置上,恐怕只會敗得更慘,敗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這也就是爲什麼關羽兵敗被俘後,曹操對關羽盡情拉攏和優待,而曹操手下的大將,卻沒有一個敢不服關羽的。

而事實也證明,關羽絕對就是傳說中的萬人敵。

白馬之戰一場深入敵後的斬首行動,關羽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第6張

面對白馬之圍這場大家都沒有底的艱鉅任務,關羽卻以最完美的方式將他收尾。

換句話說,當時曹操給關羽的命令,可能只是在半天時間裏將顏良給擊退即可,這樣就算是完成任務,但結果卻是,關羽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將顏良給擊退,不僅如此,他還將顏良的部隊給一鍋端了,甚至主帥顏良,都被關羽給一刀砍了腦袋。

這場戰役的結果,已經遠遠超出所有的人的意料,以至於當這場戰役結束後,幾乎所有人都發自肺腑認爲關羽是這場戰役中功勞最大的人,而面對曹操送給關羽的超豪華的嘉獎,也沒有一個人發出異議。

換而言之,關羽在白馬之戰的表現實在太牛逼了,至少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讓曹操陣營的將領都覺得,讓自己處於關羽的位置上,肯定不如關羽幹得漂亮,甚至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都是個問題。

也正因爲如此,當白馬之戰結束後,關羽決定離開曹操投奔劉備,大家也不覺得關羽有絲毫對不起曹操的地方,而關羽自己也覺得已經還了曹操的恩情,甚至是曹操都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