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人誤解的大明萬曆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被人誤解的大明萬曆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少年萬曆的煩惱

萬曆皇帝人如其號,在位時間長達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長的一個皇帝。而同時他也是明朝出土最早的一個皇帝,他的陵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髮掘,是新中國成立後主動發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裏,他的遺骨被付之一炬。作爲皇帝,在位時間長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據說當初考古學家之所以選擇發掘定陵,主要就是考慮到萬曆在位時間長,陵寢裏的陪葬品應該比較豐富。

此外,在位時間越長,趕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擔的責任也越大,在萬曆統治的四十八年裏,發生了許多事情,許多導致明朝滅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萬曆時期找到源頭,因此史學家們給萬曆的蓋棺定論是——“明亡於萬曆”。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漫長的統治帶給萬曆的“寂寞身後事”有兩個:一是開棺焚屍; 二是遺臭萬年。實在是倒黴透了。

朱翊鈞即位時年僅10歲,由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張居正接任首輔後,在李太后的支持下,於萬曆元年(1573年)進行政治經濟改革。朱翊鈞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爲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會經濟很大的發展,是爲“萬曆中興”。

被人誤解的大明萬曆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網絡配圖

作爲皇帝,萬曆的一言一行都有極高的道德標準,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約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任意妄爲,雖然貴爲皇帝,但由於缺乏自由,他的生活幸福指數,還比不上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有時連賞賜太監、宮女的錢都拿不出來。政以後,萬曆並沒有表現出大權獨攬後的張狂與放任,仍然熱愛讀書學習,他命人把歷代祖先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又命令太監在北京城內廣泛收羅各個領域新出版的圖書供他閱讀。

 二、明代“國嘴”

思考越少,話就越多;修養越深,性格就越內斂。經過長期的捆綁式教育,萬曆的性格變得不慍不火、中規中矩、深沉內斂,應該說他是明代最“溫柔”的一個皇帝,甚至有點軟弱可欺。以至於他所寵愛的鄭貴妃總是嘲笑他“越看越像老太太!”

與萬曆的軟弱忍讓的情況相反,他的朝臣們正變得越來越無所畏懼,他們利用萬曆的軟弱,不斷打着各種旗號,以諍諫的名義,全方位地收拾萬曆,以至於萬曆親政以後,仍然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種語言暴力所帶來的痛苦,難以言表,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

萬曆長期不上朝,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爲了躲避朝臣噴向他的口水。也許有人會說,皇帝有生殺予奪的大權,還怕朝臣抨擊,殺幾個不就完了?事實上,只有昏君纔會濫用刑罰,像萬曆這樣經過長期儒家經典教育的君主,是不會採用這種行爲方式的。

對於官員們來說,他們之所以無所畏懼,除了萬曆的放縱以外,還有機制上的根源——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主要有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御史着重監察官員和機關,屬於一般監督。六科監督六部的業務,屬於專業監督。一個對人,一個對事。事實上人和事是分不開的,兩者在現實中沒有太大的區別,兩者之間也可以互相彈劾。御史巡視各地,被稱爲“道官”,給事中在六科辦公室辦公,被稱爲“科臣”,因此言官也被統稱爲“科道官”。給事中還有封駁的權力,可以否定皇帝的決策。

被人誤解的大明萬曆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言官制度是苦心孤詣的朱元璋創立的,目的就在於鼓勵大臣直言進諫,以便及時糾正皇帝的錯誤,保障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從而確保朱家江山萬世永固。朱元璋的《祖訓》對後世有絕對的權威,後世的臣子們可以拿着《祖訓》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擔心受到處罰,言官們以此爲恃,有恃無恐。

明代講究名節,許多官員不怕受罰、不惜掛冠而去,拼個魚死網破,也要維護他們心目中的真理,而官員只要被彈劾,不論是否被冤枉,就會立即主動辭職,直到事情查清爲止,以示清白。

言官制度有助於懲惡揚善,培養講政治、講正氣、講名節的官場文化,孟森認爲明代士氣之盛,死節之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制度是好的,但是執行的時候往往走樣,尤其是在執行了較長時間以後。由於人們對於名節看得過重,聲譽逐漸成爲一種政治資本,諍諫的動機也由單純變得複雜,一些沽名釣譽之人,往往以諍諫爲名謀取政治資本。在正德和嘉靖時期,都發生過文官集團因集體諍諫受到廷杖並有多人喪命的事件。到了萬曆時期,講文明的萬曆帝沒有像正德和嘉靖那樣使用暴力讓羣臣閉嘴,而是採取躲避的辦法,進行冷處理。

三、無爲而治

萬曆十五年,爲了躲避羣臣的騷擾,萬曆宣佈實行“靜攝”,從此不上朝。許多人認爲萬曆長年“不朝”,是萬曆怠政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國事艱難的原因。事實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萬曆三大徵”的勝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時期取得的。

“萬曆三大徵”指的是平定寧夏蒙古哱拜之亂、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以及抗倭援朝戰爭。這三場戰爭規模大、持續時間長、困難重重,但最終取得完全的勝利。在君主專制的政體下,如果沒有萬曆皇帝的運籌帷幄,就不可能決勝千里之外,可以說萬曆的戰功遠超康乾。

被人誤解的大明萬曆皇帝:堪稱千古一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現代社會,政府決策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召開會議決策; 二是批示公文決策。對於會議,我們現在強調要開小會、開短會,涉及到的人蔘會,無關人員沒有必要陪綁,大範圍的全體會議一年也開不了幾次。

在明代,上朝就像是召開全會,人多嘴雜,並不適合問政,尤其是在口水滿天飛的時期,上朝只能是給大家提供吵架的機會,對於政務的處理,沒有什麼益處,將其取締,對於遏制不正之風,倒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皇帝處理政務的主要渠道,跟今天有相通之處,也是召開小範圍會議,召見相關人員或是通過公文(奏摺)等渠道。

工人喜歡把活幹在明處,老闆則願意在幕後控制,萬曆作爲明朝最大的老闆,每天不上朝,改爲“靜攝”,其實質也是在幕後操縱。他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有制度的保證和道家理論的支撐。 應該說朱元璋在制度建設上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各項制度不僅全面,而且完善,大多數制度從維護皇權的角度看,極具合理性。以至於清朝幾乎全盤照搬明朝的制度,而康乾更是對朱元璋佩服得五體投地,發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