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彥博年過八旬出任宰相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彥博年過八旬出任宰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文獻有“七十曰老”的說法,宋代官員致仕(即退休)即以70歲爲限,比起如今的60歲,年限可謂很寬鬆。但70歲退休並非絕對。北宋時期,一些“邦國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寵的官員雖到了70歲,卻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彥博年過八旬出任宰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來,宋代致仕制度還規定:官員退休時,須先向朝廷遞呈申請,獲准後方可解職。個別元老大臣不受70歲年齡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後痊癒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時都可再度入仕,稱爲“落致仕”(類似今天的退休返聘)。這樣,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請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時期致仕的“重臣”會被再次授予要職。

這些老年官員中不乏老當益壯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壽者當推文彥博(1006—1097),享91歲。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彥博已經獲准退休,在洛陽準備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當政的司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彥博的才能與威望,極力推薦。就這樣,已過80歲高齡的文彥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軍國重事”一職,再擔大任。

他思維敏捷、處理政務井井有條,時人評價他“其綜理庶務,雖精練少年有不如; 其貫穿古今,雖專門名家有不逮”。真宗朝的老將範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減當年。鹹平二年(999年),北部邊防吃緊,契丹人南下來犯,73歲的範延召毅然隨駕北征,“與(契丹敵兵)戰瀛洲西,斬首二萬級,逐北至莫州東三十里,又斬首萬餘,奪其所掠老幼數萬口,契丹遁去”。

這些年過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員,其經驗智慧被視爲國家的財富。鑑於不能忽視的年齡與健康因素,君主們常常對這些老臣加以特殊禮遇。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彥博,元祐元年(1086年)拜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時,已是81歲高齡,被特許“六日一朝,一月兩赴經筵”,後來又改爲“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經筵”,能保證機要政務參與決策即可。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彥博年過八旬出任宰相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兩朝重臣呂公著元祐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軍國事時,也已是71歲高齡,被特許“一月三赴經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時;常行文書免籤書;別建府第,許執政往議事”等。樞密使張昇70歲時“請老”(申請退休),英宗極力挽留,聲稱“太尉勤勞王家,詎可遽去?”特許他“五日一至樞密院”,還免除其覲見皇帝時複雜的禮節“進見毋舞蹈,受賜勿跪”等。

可憐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請致仕而不得,終日被機要政務纏身,勞心勞力而“卒於任”。兩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時以重德目之,爲人主所優禮,故雖衰疾,終不得謝(退休)”,72歲死於宰相任上。哲宗初年,老臣孫固(1016—1090)屢請致仕,太皇太后誠意挽留“卿,先帝在東宮時舊臣。今帝新聽政,勉留輔導;或體中未安,取文書於家治之可也”。

孫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請,只得“強起視事”,又忙碌了兩三年,75歲死於任上。宋神宗在位期間,重視守邊大臣的挑選,老臣孫沔被授予邊地重職,可憐已71歲高齡的他,終因年老力衰受不了遠途跋涉之苦而死於赴任途中。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彥博年過八旬出任宰相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70歲的老人已經完全成熟了,進入了人生的又一個高級階段,多年積累的經驗堪爲後輩推崇,一些關鍵問題的諮詢是必要的;同時,“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又是一個超脫物慾、名利追逐的階段,迴歸自我,頤養天年。而二者的協調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員們的榮耀與尷尬正說明了上述兩點,給後人以思考與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