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房玄齡世孫談老祖宗:房夫人挖眼決心不改嫁

房玄齡世孫談老祖宗:房夫人挖眼決心不改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吃醋”成了忌妒的代名詞,特別是在男女關係上,“吃醋”一詞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受冷落者那種微妙的心理。有人引經據典,考證出“吃醋”的鼻祖是大唐名相房玄齡的夫人。於是,“醋罈子”的名頭,這位房夫人一頂就是1400年。近日,房玄齡的68世孫房哲生和69世孫房淵釗聯合出書《大唐名相房玄齡亂世奇緣·唐魂》,在用現代的手法演繹房玄齡傳奇人生時,其中就有那段先人趣史。不過,在他們筆下,一代名相房玄齡有情有義,而他的“醋罈子”夫人不僅溫柔貌美,更是一位深明大義的賢內助。

“醋罈子”夫人爲表真愛自挖一隻眼

據考證,吃醋的典故,最早出自唐人劉餗的《隋唐嘉話》一書。

《隋唐嘉話》中記載,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房玄齡輔佐,想賞賜幾位美女給他,房玄齡卻屢屢推辭。原來,懼內的房玄齡寧可得罪皇帝也不敢得罪夫人。皇帝知情後,召見房夫人,力勸她答應收下美女,誰想房夫人連皇帝的面子也不給。皇帝來火了:“若寧不妒而生,寧妒乃死?(你是想丟掉嫉妒心好好活着,還是想帶着嫉妒心去死?)”這位膽大包天的房夫人居然回答:“妾寧妒而死。”(我寧可帶着嫉妒心去死。)於是,皇上命人拿來一杯毒酒,當場命令房夫人喝掉。房夫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接過來喝了個一乾二淨。這下子,連皇帝也服了:“我尚畏見,何況於玄齡!(連我都怕房夫人,何況房玄齡呢!)”

房玄齡世孫談老祖宗:房夫人挖眼決心不改嫁

網絡配圖

皇帝給房夫人的“毒酒”,其實是一杯醋,“吃醋”的說法就此傳開。對於這個家喻戶曉的典故,房哲生另有說法,“世人眼裏,房玄齡夫人是個善妒的妻子,按照古代的標準一點兒也不賢惠。我卻覺得,房夫人是一位剛烈仗義的奇女子。房玄齡14歲時,他父親遭人陷害坐牢,他被迫流落街頭,後來寄養在一戶姓岳的人家。這戶人家對他非常好,岳家的女兒與他情投意合,後來結成夫婦。所以,房玄齡的懼內,其實是一種深沉的愛。”

爲了說明房夫人的剛烈仗義,房淵釗向記者展示了《太平廣記》中的一段記載,大致意思是:房玄齡發跡前,一次大病,料定自己時日不多,便囑咐夫人改嫁。房夫人聽後痛哭不已,躲進帳子挖掉自己一隻眼,表明不再嫁的決心。在夫人的照料下,房玄齡漸漸痊癒,與夫人恩愛到老。

這段記載顯然是用誇張的手法,但房夫人的美德不容否認,房玄齡的懼內也懼得令人肅然起敬。“醋雖然是酸的,他們的生活確是甜滋滋的。”房淵釗如此評價自己的兩位老祖宗。

千古名帖《蘭亭序》被當成行賄工具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在後人眼中,房玄齡的耿直剛烈,其實和夫人有得一拼。

房哲生告訴記者:“古書中記載‘房謀杜斷’,實際上,房玄齡不僅善於謀略,而且正直敢言。比如,他曾彈劾過位居宰輔的蕭瑀。爲什麼彈劾蕭瑀呢?說起來還和千古名帖《蘭亭序》有關。”

《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在唐朝初年,傳說真跡已經失傳多年。李世民一直對《蘭亭序》夢寐以求,多次流露出希望得見其面目的心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門道的人很快打探到,《蘭亭序》原本並沒有失傳,而是保存在辯才和尚手裏,就藏在越州永欣寺。而這位辯才和尚,則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大師的弟子。

可是,怎樣才能得到《蘭亭序》呢?據說智永大師圓寂時留下遺言,如能得到梁元帝《百獸圖》作爲永欣寺鎮寺之寶,就可拿出《蘭亭序》相換。無巧不成書,《百獸圖》恰恰就在蕭瑀手中。蕭瑀從哪裏得到《百獸圖》呢?原來蕭瑀正是梁元帝後人。於是,蕭瑀順理成章把《蘭亭序》獻給了李世民。

房玄齡世孫談老祖宗:房夫人挖眼決心不改嫁 第2張

網絡配圖

給皇上獻寶算不得大事。可是,唐初一直有個壞風氣讓李世民頭疼:官場行賄成風。李世民責令百官討論,如何止住行賄之風。誰知道,房玄齡毫不客氣地指出,行賄的源頭其實起於皇帝自己,並舉出《蘭亭序》一事爲例。不肯善罷甘休的房玄齡更進一步指出,就在蕭瑀獻上《蘭亭序》之前,他的親侄蕭湘在任河東監察使時,曾刑訊逼供,製造50多起冤案,搞得民怨沸騰。而因爲叔叔的獻寶,蕭湘不僅沒有獲罪,反而被晉升了。

聽了房玄齡的話,又經過覈查後,皇帝明斷:蕭瑀罷官思過,蕭湘不僅被罷官,還被治罪。而房玄齡本人,也因“犯上”,被李世民賭氣一併罷官了。

“不過,據史書記載,皇后知道李世民的做法以後,苦心勸諫,結果李世民又派人把房玄齡請回去了。”對於老祖宗的遭遇,房哲生頗感欣慰。

朝廷爭鬥禍及死去多年的房玄齡

在研究家族歷史時,房哲生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梳理清楚了心中的很多疑問。然而關於老祖宗的墓葬地點,他卻一直沒有搞清楚,因爲族譜上的記載和史書記載的完全不一樣。

“《資治通鑑》上記載,房玄齡死後賜葬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陵墓,位於今天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東北部。昭陵周圍,有多達274個貞觀之治時候的臣子陪葬,魏徵、高士廉、房玄齡等都在其中。”

房玄齡陪葬於昭陵,史書有明確記載。但在房家的族譜中,卻另有說法:“我們的族譜最初修訂於明代,後來不斷續編。裏面交代,房玄齡死後葬在‘柏社裏子孫家’。柏社裏位於現在的河南省滎陽市,分爲東柏社裏和西柏社裏。而在柏社裏旁邊,還有個房莊,我老家就是房莊。”

從陝西咸陽昭陵到河南滎陽柏社裏,距離有500公里左右。房玄齡到底埋在哪裏呢?

關於這個問題,房哲生做了大量的推測:“我一開始也想不通,後來漸漸琢磨出來一點頭緒。古時候,給皇帝陪葬的官員不少,這些官員的後代,爲了祭祀方便,肯定會爲祖先再建一座墳墓,這座墳墓有可能只是衣冠冢了。按照這種習俗,我們族譜所說的房玄齡墓,應該是衣冠冢。不過,我又注意到了史書中的另一段記載。房玄齡死後,他的家族發生了變故,這個變故有可能導致後人將他遷葬河南滎陽。”

《資治通鑑》記載,房玄齡的二兒子、散騎常侍房遺愛,娶了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爲妻。房玄齡死後,公主就攛掇房遺愛和哥哥房遺直分家產,然後誣陷說是房遺直提出分家產。房遺直向皇帝如實反映情況,皇帝很生氣,自此高陽公主逐漸失寵。不久,皇帝又得知,高陽公主不僅與辯機和尚私通,還派了兩個女的同時侍奉房遺愛。皇帝一氣之下,下令處死辯機。

李世民駕崩後,高宗李治繼位,公主又挑唆房遺愛奪取房遺直的爵位,並向李治誣告房遺直對她無禮。房遺直於是將二弟和公主謀反的祕密告發。高宗大怒,定房遺愛死罪,同時“罷房玄齡配饗”。高陽公主自知暴露,自殺謝罪。而房遺直也被貶謫爲銅陵尉。

房哲生分析:“高宗罷了房玄齡的配饗,也就意味着房玄齡不再享有陪侍先帝的權利。這時候,住在滎陽的房玄齡後人,可能就把他的墳墓遷到了滎陽。”

韓國南陽房氏是房玄齡二兒子後代

就在房哲生、房淵釗父子倆梳理家族歷史時,韓國來的房氏後人也來到中國尋根。

房哲生介紹說,2008年,韓國南陽房氏曾組團參加首屆世界清河房氏宗親聯誼大會。“他們的族譜記載,貞觀十七年,經高句麗寶藏王奏請唐朝,唐太宗派遣由幾位朝廷重臣後代組成的‘八學士’代表團,赴朝鮮考察並教導文化禮儀。‘八學士’中就包括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這些人到了朝鮮以後,都建了府邸,有的人還在韓國留下了後代。其中,房遺愛第九代孫房季弘開始在南陽開基,並形成大宗。韓國南陽房氏在明以前曾四修族譜,都是中文版。明朝以後,修訂的族譜開始中韓文混用。”

房玄齡世孫談老祖宗:房夫人挖眼決心不改嫁 第3張

網絡配圖

韓國南陽房氏的族譜內容,與中國的房氏族譜相互印證,“比如,都追堯的兒子丹朱爲遠祖,丹朱的子孫中有一支於公元前32年至公元元年前後,因房雅在河北清河郡做太守而落根,並逐步形成大族。唐初三支重要房氏均自稱“清河房氏”,唐太宗宰相房玄齡便來自清河房氏,他的父親是濟南人、曾在臨淄做官,死後就葬在那一帶。因此,韓國的南陽房氏,都來山東認祖歸宗。”

讓房哲生父子感嘆的是,相比較而言,韓國房氏保留的族譜,甚至比中國留存的更爲珍貴,“國內的族譜,歷經宋末、元朝、文革,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明朝以前的族譜內容至今已蕩然無存。”

成龍認房玄齡爲祖有根有據

在考察家族史時,房哲生父子注意到了大名鼎鼎的香港明星成龍。

“很多人都知道,成龍的兒子叫房祖名。成龍的兒子爲啥不姓成?因爲成龍本來就不姓成,那是他的藝名。成龍的爸爸叫陳志平。陳志平的原名則叫房道龍。”

據媒體報道,2004年,成龍曾公開宣佈,他是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後代,並在同年前往山東臨淄尋根,認祖歸宗。然而,成龍此舉,卻有人發表不同意見,“有人說,成龍認山東臨淄爲祖籍是個錯誤,因爲他的父親是安徽和縣人,和山東根本沒有半點關係。”

成龍到底是不是房玄齡後人呢?房哲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資治通鑑》記載,高宗李治平定高陽公主叛亂後,駙馬房遺愛、也就是房玄齡的二兒子,被判死罪。房玄齡的大兒子房遺直,則被貶官到銅陵。這個銅陵,不就離和縣很近嗎?再說了,房玄齡的後人,既然在韓國都有,爲什麼就不可能在安徽呢?一千多年過去了,歷史的變化是驚人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