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項羽最痛恨的人竟不是劉邦而是田榮

揭祕項羽最痛恨的人竟不是劉邦而是田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末復辟的山東六國,基本都是那些兇悍勇猛的武將所自立或擁立的。項羽分封天下時,自立爲王的,仍舊分封爲王,擁立他人的武將,未戰死的也封了王,像張耳。項羽手下武將封王的就更多了,英布、章邯、司馬欣、董翳皆是。還有,一個不是項羽手下的臧荼,封爲燕王,甚至一個“逃跑將軍”陳餘,他都給了他三個縣,封了個邑侯。這樣,就讓一個人的內心感到極爲委屈、極度憤慨了,他就是田榮。

田榮與項羽的恩怨由來已久,堪稱一對老冤家。

揭祕項羽最痛恨的人竟不是劉邦而是田榮

網絡配圖

當年,陳勝稱王后,曾派魏人周市北掠魏地,攻打到狄縣。狄縣縣令不屈,加強戰備,固守縣城。狄縣有一齊國王族後裔叫田儋,他與從弟田榮、田橫都是縣內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豪強。田儋一直有心自立反秦,見周市來襲,覺得機會難得,便藉故把自己一名家奴綁住,說他犯了罪,帶領一班年輕的街頭混混,將家奴扭送至縣衙,請縣令出面治罪,待縣令出來問訊時,田儋乘其不備,將縣令殺死。然後,田儋召集當地有權勢的官吏和市井少年們說:“如今諸侯們紛紛背秦自立,齊爲古國,由田氏主政多年,我田儋作爲田氏後裔,當自立爲王。”下面立刻響起一片附和聲。於是,在大家的支持下,田儋自立爲齊王,以田榮爲相,招兵買馬,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田儋率軍先擊周市,周市不敵,倉皇退卻,田儋隨後乘勢東進,平定了齊國故地。

當時,還是秦二世二年,即前208年,章邯正受秦二世之命東征,一路勢如破竹,於三月份抵達魏國,包圍了魏國首都臨濟。魏王咎向齊求援,田儋率兵前去救援。結果救援受挫,章邯在臨濟大破齊、魏聯軍,田儋戰死於臨濟城下,田榮只得收拾殘兵敗將,匆匆逃往東阿。同時,齊人聽說田儋戰死,便又立故齊廢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爲齊王,田角爲相,田間爲將。

田榮逃至東阿後,章邯卻緊追而至,不依不饒,把東阿城圍得鐵桶似的,隨時都有城破人亡的危險。田榮很着急,他聽說項梁此時正在攻打亢父,趕快派人向項梁求救。項梁聞之,憤激地說:“我不救齊,何人救齊!”立馬驅軍北進,急往東阿救田榮。到達東阿,項梁派出項羽率楚軍直取章邯,大敗秦軍於東阿城下,田榮乘機殺出,與楚軍聯合攻擊秦軍,章邯大敗而去。項梁項項羽緊隨其後追擊,田榮則退回東阿。這時,項羽與田榮還是戰友。

揭祕項羽最痛恨的人竟不是劉邦而是田榮 第2張

網絡配圖

東阿之圍解了以後,田榮開始着手解決齊國自身的問題。他憤怒於齊人立田假爲王,便回馬向東,率軍攻打田假,田假出逃楚國,田角出逃趙國,田間當時正好在趙,也有國不能歸。至此,齊國重新被田榮平定。平定齊國後,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爲齊王,田榮任相,田橫爲將。

項梁一路向西追擊章邯,追到後又一陣猛打猛攻,秦軍大敗,章邯退入濮陽,閉城堅守,項梁久攻不克。當時,項梁多次主動聯繫田榮,請他派兵,合力攻秦,田榮卻提出了一個條件說:“要我出兵可以,只要楚國殺了田假,趙國殺了田角、田間。”人家有心來避難,豈有殺之的道理?作爲一個國家,這會讓諸侯們恥笑的,楚、趙皆不答應。因此,田榮不肯出兵。以至後來章邯大破楚軍,設計殺了項梁,楚軍兵敗東逃,章邯又攻趙國,包圍鉅鹿。這是楚、齊交惡的開始。而在鉅鹿之戰中,當時許多諸侯軍都參加了圍攻章邯、王離秦軍的戰鬥,唯獨田榮未派一兵一卒,坐山觀虎鬥,從此,項羽田榮的戰友情分正式終止,項羽還把田榮當成眼中釘,對他恨得牙癢癢。

如果說李世民自李淵登基之始,就開始苦心積慮地爭權奪利妄想爬上皇帝寶座,那可真有點冤枉了他。是不斷髮展的形勢、環境與現實迫使他不得不鋌而走險、奮起反擊,導演了一出唐朝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玄武門之變”。

如果沒有李淵在羣雄割據、天下紛爭、局勢不甚明朗的情況下匆匆稱帝,也許就不會出現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一枝獨秀”的局面。李淵登基爲皇,長子李建成立爲太子,特殊身份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地受到某種束縛與制約,個人才能難以充分施展。這纔有了李世民在蕩平羣雄中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那勇往直前、無堅不摧、英姿勃勃的動人身影。

他在長達七年之久的統一戰爭中,獲得了無人匹及的軍事業績與政治聲望,擁有一支能征善戰、效忠個人的強大私人武裝及久經考驗的“幹部隊伍”,形成了足與李建成爲首的太子東宮集團抗衡的秦王府集團。

揭祕項羽最痛恨的人竟不是劉邦而是田榮 第3張

網絡配圖

然而,太子李建成也非等閒之輩,並不是像某些史料記載的那樣“荒色嗜酒,畋獵無度”,而是有着相當出色的治軍與治國才能。太原起兵時,他雖然遠在河東沒有參與密謀組織,但很快就在李淵的“密召”下以左領軍大都督的身份參加了建唐鬥爭,並在合圍長安的戰鬥中立下頭功。立爲太子後,不便輕出,也就遠離衝鋒陷陣的戰爭前線而入住東宮,學習當一名皇帝必備的各種禮儀及馭臣治國之術。論個人功績,他自然居於李世民之下;若論才華,兩人孰高孰低,實難分伯仲。

也許,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確實沒有篡奪太子之位的野心,或者說強大的敵人與嚴酷的現實使他無暇顧及,但他在戰爭中的日益坐大及採取的一系列行爲卻在事實上侵害了太子李建成的利益,並對他構成了一種極大的潛在威脅。

李世民打敗王世充、竇建德之後,“加號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之上”,地位僅次於太子;他設置了龐大的官僚機構,網羅私人親信;又以設“文學館”收羅文學士爲名,網羅政治人才……就連父親李淵也對此頗爲不滿地說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爲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也就難怪身受威脅的太子李建成戒備警惕、枕戈以待了。在這場唐王朝內部的爭權奪利之中,優勢明顯傾向於太子李建成一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