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諸將”:泰山諸將是哪幾個人

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諸將”:泰山諸將是哪幾個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說:“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衆。(呂)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曹操)厚接納,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分琅邪、東海、北海爲城陽、利城、昌慮郡。”消滅呂布和佔領徐州,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是一件大事。爲什麼當戰爭勝利之後,曹操不但對依附呂布的臧霸等五人厚加結納,並將從呂布手裏奪取的徐州,再加上青州沿海之地,拱手委託給這五名降將?爲了回答這個問題,不能不首先對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五人作較爲具體的考察。

《三國志·魏志·臧霸傳》說:“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爲縣獄掾,據法不聽太守所欲私殺。太守大怒,令收(臧)戒詣府,時送者百餘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於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臧霸的父親臧戒曾擔任獄掾,據《漢書·趙廣漢傳》,縣獄掾不過是百石以下的斗食小吏。臧戒以職位低微的縣獄掾,敢於據法觸犯一郡之尊的太守,這顯示臧戒不是等閒之輩。由於臧霸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也纔可以率領賓客數十人,劫走其父,共同亡命東海。年僅十八歲的臧霸即以“勇壯”著稱,固然受其父及其家族影響,但同樣顯示出,他也不是等閒之輩。東海郡屬於徐州,因而臧霸得以隨從徐州刺史陶謙鎮壓黃巾起義,並“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衆,(臧)霸爲帥,,屯於開陽”。據《續漢書·郡國志》,開陽屬於徐州濱海的琅邪國。這時臧霸等人雖然屯駐在這裏,所統率的基本部隊,按照當時慣例,應該是從家鄉泰山招募而來,即以勇勁著稱的“泰山兵”,從而被人們稱爲“泰山諸將”(《三國志·魏志·呂布傳》)。當然,也由於他們是泰山郡人。

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諸將”:泰山諸將是哪幾個人

屬於所謂“泰山諸將”,除臧霸外,還有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四人。《三國志·魏志·臧霸傳》注引《魏書》說:“孫觀字仲臺,泰山人。與臧霸俱起,討黃巾,拜騎都尉。太祖(曹操)破呂布,使(臧)霸招(孫)觀兄弟,皆厚遇之。”孫觀的經歷與臧霸基本相同。吳敦、尹禮、昌豨三人由於史料不足,也當不會例外。他們歸附曹操以後,臧霸被任爲琅邪相,吳敦被任爲利城太守,尹禮被任爲東莞太守,孫觀被任爲北海太守,孫觀之兄孫康被任爲城陽太守。前引《武帝紀》說,曹操曾分琅邪、東海、北海爲城陽、利城、昌慮三郡,據《續漢書·百官志五》劉昭注引《獻帝起居注》,琅邪、利城、東莞、城陽四郡隸屬徐州,北海一郡隸屬青州。至於昌豨,可能由於後來背叛曹操,《臧霸傳》中沒有提到對他的任命,但從《三國志·魏志·張遼傳》可以知道,昌豨同時被任命爲東海太守,東海也屬於徐州。

《三國志·魏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說:“時東海蕭建爲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蕭)建尋爲臧霸所襲破,得建資實。(呂)布聞之,自將步騎向莒。……(臧)霸畏布抄暴,果登城拒守。”可以看出,臧霸屯駐開陽後,即從蕭建手裏奪取了琅邪國,從此成爲他的割據地區。這說明了一點,即臧霸所以被任爲琅邪相,僅是將非法奪取變爲合法佔有,從曹操那裏取得正式承認而已。臧霸如此,其他諸人也應該如此。《資治通鑑》卷六二說:"(曹)操乃分琅邪、東海爲城陽、利城、昌慮郡。”胡三省注說:“城陽,西漢王國,光武省併入琅邪,利城、昌慮二縣皆屬東海,此蓋因諸屯帥所居,而分爲郡也。”這個看法很有見地,是符合實際的。在歸附曹操之前,臧霸等五人就是青、徐兩州的割據者,並擁有以“泰山兵”爲主的強大軍事力量。

這裏,需要回到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即爲什麼在取得徐州之後,曹操要將青、徐二州奉託給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諸將”?爲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說明這一地區特殊的歷史和地理情況。

臧霸等人被稱爲“泰山諸將”,如前所說,他們是泰山郡人,手裏又握有一支勁勇的“泰山兵”。當時,泰山郡屬於兗州,兗州地區相當於現在山東省西南部和河南省東部,著名的泰山即在境內,郡也因此得名。青州主要在今山東省,以及河北省的一小部,一邊緊靠渤海,一邊東臨黃海。至於徐州,在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長江以北之地,也濱臨黃海。總的說來,兗、青、徐三州的大部分都在今山東省境內,形成爲一個背山面海的自然地區。所謂“郡接山海”、“泰山險阻”,即是當時人們對這個自然地區的描述。

在東漢末年這個戰亂的年代,這裏也是一個戰亂的地區。

由於這個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加上東漢末年特殊的戰亂時代,早在臧霸等人起兵之前,就出現過以公孫舉爲首的“泰山賊”或“琅邪賊”,兵鋒所向,直指東漢政府在這個地區的統治。與公孫舉等人相同,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五人,同樣在這個戰亂年代,活動在這個戰亂地區,其間應該具有必然聯繫。

以臧霸爲首的“泰山諸將”:泰山諸將是哪幾個人 第2張

這裏還需要討論一個問題,因爲這涉及到臧霸等人起兵的性質。

《三國志·魏志·臧霸傳》注引《魏略》說:"(臧)霸一名奴寇,孫觀名嬰子,吳敦名黯奴,尹禮名盧兒。”爲什麼臧霸等四人有這樣奇特的別稱?臧霸、吳敦二人別名“奴寇”、“黯奴”,可能是指他們出身於社會底層;至於尹禮別名“盧兒”,據《漢書》的《鮑宣傳》、《蕭望之傳》,以及衛宏的《漢舊儀》捲上,都出現過“蒼(倉)頭廬兒”這個名稱,《蕭望之傳》顏師古注指出:“皆官府之給賤役者。”“盧兒”應該即是“廬兒”,可能也指尹禮出身於社會底層。這就涉及臧霸等人的出身及其起兵性質。但是,臧氏家族屬於泰山郡的豪族,而且孫觀的別名“嬰子”,無論如何也與他的社會地位聯繫不上。要解釋臧霸等人爲什麼有這種奇特別名,只能另尋途徑。這可以聯繫到歷史上人們除了本名之外還有所謂小名,而且這種小名往往屬於賤稱。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又名“犬子”,就是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的一例。《晉書·王修傳》說:“修字敬仁,小字苟子。”《顏氏家訓·風操》說:“王脩名狗子。”說明所謂“名”,其實即是“小字”,亦即小名。《後漢書·樑冀傳》說:'(樑)胤一名胡狗。”《三國志·魏志·張楊傳》注引《典略》說:"(睦)固字白兔。”所謂“胡狗”、“白兔”,也應該是樑胤、睦固的小名。以上所舉,皆與他們的社會地位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