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爲難?

爲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爲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道東坡紅燒肉,讓人記住了這位吃貨中的大文豪。

其實,蘇軾何止是吃貨,簡直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

其在文藝各領域才學、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見。

然而,儘管如此全能,卻在仕途上頗不得志,因“滿肚子裝着不合時宜”,

與當時舊黨、新黨均政見不同,無數次被貶至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黃州、惠州、瓊州、常州等地,最後終老於江南常州……

比如他自己的——《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爲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爲難?

網絡配圖

說到他的仕途,不得不說另外兩位大家了,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人,一位叫王安石,一位叫司馬光。

(PS,是不是想起了司馬缸砸光,額,司馬光砸缸~~

王安石變法大家都知道,顯然這兩位一個是革新派,一個是保守派。

那咱們的蘇大才子,怎麼一下子把兩位都得罪了呢?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少年得志,均年輕時考中進士,兩人同在朝廷任職,兩人的爭端始於不同的政見。

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

政見上趨於保守的蘇軾便一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因而被迫離京。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16年的杭州當通判。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在杭州,蘇軾待了2年零9個月。熙寧七年(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當時38歲。

後來又轉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個月。然而,被貶的蘇軾並沒有結束厄運,相反遭來更大的、差點“滅頂”的災難,從而開啓了他人生三起三落的第一落,其原由是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宋神宗駕崩,蘇軾東山再起

這一年,年僅10歲的哲宗繼位,次年改元“元祐”,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攝政,

盡廢王安石變法,史稱“元祐更化”,並任用司馬光爲宰相,也使蘇東坡青雲直上。

爲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爲難? 第2張

網絡配圖

他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短短17個月時間,蘇東坡從戴罪之身的從八品升到正三品,躍升了12個官階。

然而這時候,正扶搖直上主人公,我們的蘇大才子,

卻又與現任宰相司馬光結下了樑子,再次演繹了與宰相“交鋒”被貶的悲劇。

司馬光上任後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蘇軾卻認爲新法也有可取之處,

於是,司馬光對蘇軾產生了不滿。不得志的蘇東坡又主動請辭外放。

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至次年二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個月。這便是蘇軾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至於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起、第三落,與兩任宰相無關,在此不做贅述。

看懂了吧,咱們的東坡居士真的是個老文青,一股子執拗脾氣,

王安石在的時候吧跟王安石做對,說新法不好偏向保守派;

等司馬光上臺了吧,又懷念新法的好,偏向革新派……這是個可愛的緊~~~

不過,文人終究是文人,儘管蘇軾與王安石、司馬光之間政見不和,

爲何風流才子蘇東坡在司馬光和王安石間左右爲難?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並不影響雙方之間惺惺相惜。多年後,王安石的宰相之職被免,告老還鄉。

此時的蘇軾並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去拜訪了這位曾經讓他遭受磨難的“冤家對頭”。

不料,這一拜訪搭起了彼此重新認識之橋。

爲此,王安石曾慨嘆:不知道從此幾百年後纔會再出蘇軾這樣的人才。

蘇軾則投桃報李:認爲世上真正有才華的人是王安石。

而蘇軾爲司馬光撰寫墓誌銘也是表達尊敬懷念的感情,在他寫的3000字《司馬溫公行狀》中,

充滿了對這位年長自己10多歲的師長之褒獎。末尾寫道:

“軾從公遊二十年,知公平生爲詳,故錄其大者爲行狀。”

表達了自己對司馬光最瞭解。這不但直抒蘇軾對司馬光的敬意,同時也顯示了蘇軾光明磊落的品格。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