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昨日生死相許,今日自相殘殺,此人究竟爲何要殘忍地辜負曹操?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流行“俠義”,故此諸多我們熟悉的人物,在史載中,或被譽爲俠義人物,或以俠義行爲被稱讚,比如袁術、袁紹、曹操、夏侯惇等。

對於個人而言,俠義之舉,乃維護正義或道義,比如夏侯惇在少年時,有人侮辱他的老師,他便憤而將其殺之。如此,便是維護尊師之道。

再比如典韋性格豪放,好行俠仗義,有劉氏受到前富春長李永的欺辱,實則是李永也常橫行鄉里,典韋爲了維護一方正義,乃攜帶利器,一個人去殺掉了李永。此事震驚了整個街道,但典韋之義行卻爲人們所稱讚。

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俠義小組,更爲史家所重視,他們一共八人,被稱之爲“八廚”,分別是:度尚、張邈 、王考 、劉儒 、胡毋班 、秦周 、蕃向 、王章。

這八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仗義疏財,比水滸傳中的晁蓋宋江等輩更爲仗義輕財。《後漢書·黨錮傳序》記載:“八廚供財,緡錢千萬。”由此可見其俠義之程度。

此八人,出身各不相同,但後都做了高官,《後漢書》各有其傳。比如劉儒官拜伺中、王考官拜冀州刺史、度尚官拜荊州刺史和遼東太守、胡母班官拜執金吾。

然在此八人中,名氣最大的,卻非這些官職高的,而是一個官職一般的人物,此人便是張邈。

張邈是山東東平縣人,作爲八廚之一,他在少年時,也頗有俠義之風,爲了幫助別人,以至於搞得自己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因此張邈之美名傳揚,尤其在那個崇尚俠義之風的時代,諸多壯士,都紛紛跑來歸附或結交張邈。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因此,張邈的朋友圈也十分華麗,除了以上所說的八廚之七位外,還有袁紹、曹操、陳宮等人,都是張邈的好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實行舉薦做官的年代,張邈雖然沒有名牌大學畢業證書,但因自己的俠名在外,加上那些爲官朋友的大力推薦,最終朝廷就向張邈投來了橄欖枝,先被任命爲騎都尉,後又做了陳留太守。在東漢末年,做官就這麼容易!有錢可以買官,但有給力的人脈或華麗的朋友圈,照樣也能做官。

公元189年,國賊董卓入洛陽,幹了一系列違背綱常、禍亂秩序的事,引發天下共憤。把董卓引入洛陽的禍首袁紹,又被推舉爲討伐董卓的盟主,這件事充滿了戲劇性,但也充滿了諷刺。此處不再贅述,且說在這征伐董卓的聯軍中,張邈也作爲其中的一支力量參加了。

但是討董聯軍的戰事沒什麼起色,說起來只有兩個亮點,其一便是前期的孫堅戰董卓,其二便是末期的曹操戰董卓。有意思的是,前期孫堅勝多敗少,而後期的收尾之戰,即汴水之戰,曹操卻以慘敗收場。

但曹操在汴水之戰作戰的部隊,卻有張邈的功勞,在去追擊董卓之時,曹操兵少,張邈就令衛茲率領一支部隊追隨相助。從這一點來看,張邈和曹操對董卓的主張是一致的,另外兩人的感情也是相當不錯的。

接下來事情發生了兩個轉折點:

其一是袁紹在擔任盟主時的行爲,令張邈很不滿,所以他就和朋友議論批評袁紹的行爲。這事傳到袁紹的耳朵裏,他就十分生氣,命令曹操殺掉張邈。但是曹操拒絕了袁紹的要求,曹操說:

“張邈是咱倆的鐵哥們,就算他有過失,作爲摯友,我們也該包容,如今這天下未定,大家應該互相團結,怎麼可以做自相殘殺的事呢?”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此事之後,曹操對張邈的關係更爲親近。曹操擔任兗州刺史,陳留是兗州的治所,也是曹操的根據地,曹操讓張邈繼續擔任陳留太守。

其二是征伐陶謙。曹操之父曹嵩前往兗州路過徐州之地,被陶謙手下的黃巾軍降將見財起意將其殺害。此事,一說爲黃巾軍降將私人所爲,一說爲陶謙授意殺之。不管如何,結仇曹操,總是不大明智。

兗州之地,本來偏狹,曹操早有圖謀發展之志,徐州乃是一塊肥肉,早懷覬覦之心,只是沒有藉口出兵。這一次,曹操乃借殺父之仇對徐州用兵。但是徐州看着肥美,卻不容易取得。因此曹操取徐州時,是帶着兩種心情,一種是父仇必報之心,一種是誓死奪取之心。

故此,在這樣的情形下,曹操對徐州用兵,大有破釜沉舟之意思。所以在出兵前,他對自己的家人說了這麼一句話,也可以說是準遺言:

“若我出兵不能生還,你們就去投奔孟卓(張邈字孟卓)。”

從這裏足以見得,在曹操眼裏,張邈是一個可以託付生死的知己。但是如此生死相許的朋友,在曹操出兵之後,卻發生了另外的情況:張邈叛變了。那麼昨日還生死相許的朋友,爲何卻出現今日自相殘殺的局面,張邈此人究竟爲何要殘忍地辜負曹操?

回到史載的資料中,從感情的層面,我們幾乎是很難看到答案的,已知的答案跟兩個人有關:呂布和陳宮。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陳宮這個人,在此事上的前後表現,竟然跟袁紹有點像。袁紹先是引來董卓,之後又以盟主身份驅趕董卓。陳宮先是帶頭推舉曹操做了兗州刺史,然後在曹操出兵徐州的時候,又帶頭攛掇張邈背叛曹操。

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是,他對現有的老大曹操感到不滿意了,想找一個新老大。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找一個比曹操更優秀的雄主當老大才對,但是陳宮和張邈卻迎來了呂布。

而張邈,這個被曹操視爲可以託付家人的鐵桿,竟然被陳宮說動了,直接背叛曹操,把呂布迎入兗州,尊爲老大。這事真是令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幸好兗州還有三城的負責人程昱、荀彧等誓死不叛曹操,爲曹操留下了一點根基,曹操只好放棄徐州,撤回,開啓了苦惱不堪的兗州爭奪戰。當然,曹操最後擊敗呂布,兗州重新收入囊中。

但是在這裏,我們要着重看一下張邈和陳宮的命運,以及張邈背叛曹操之後的結局。從背叛曹操這件事上來看,張邈和陳宮在擇主方面,與程昱相比,是糊塗蟲級別。再說情義,先有袁紹讓曹操殺張邈,曹操拒絕殺,這對於張邈而言,算是一份救命之恩情。在此之後,曹操更加看重和張邈之間的情義,而張邈的行爲卻令人感到意外,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背後一刀。從這兩點來看,張邈不僅缺乏識人之明,更非真正的情深義重之輩。

但張邈究竟爲何殘忍到拋棄曹操,而去迎接一個武夫呂布?若一定從中找出原因的話,按照史載推論來看,當初陳宮對張邈勸說的時候,提到呂布,有兩點,第一是呂布勇壯,第二是暫且推其爲主。張邈答應陳宮之策,大概其目的是想利用呂布的勇壯,驅逐雄主曹操,然後自己做兗州老大。可惜的是張邈不但沒有利用上呂布,因爲呂布被曹操擊敗,自己反而跟着呂布一塊,成了喪家之犬。

張邈原本想帶着部署去投靠袁術,從這點來看,張邈的見識真不行,棄了呂布,再選袁術,在諸梟雄之中,袁術也好不到哪裏去。就算張邈到了袁術那裏,其後果也不會太好。然很遺憾,張邈連跑到袁術哪裏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自己的部將在半道斬殺。

張邈爲什麼要背叛曹操?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徐衆在《三國志評》中寫道:“呂布反覆無義,志在逆亂,而邈、超擅立布爲州牧,其於王法,乃一罪人也。”

結語:總的來看張邈此人,雖有俠義之名,然無稱霸之才。關鍵時刻,又缺乏辨識人傑和判斷天下大勢的能力,更無自知之明,終究導致生靈塗炭、戰亂紛擾,自己也落個慘死,其家人跟着悉數遭殃。

張邈和陳宮之叛,對於曹操而言,是一次人性的考驗,也是一次可怕的教訓。對於曹操的嚴重傷害是不用質疑的,或許也正因此,在此之後,曹操不再以情義或義氣用事,凡事以求實際情況爲根基,或方略,故在曹操一生,終沒犯劉備之夷陵大錯。劉備夷陵之錯,其中意氣用事甚重。古今皆然,情義雖重,但求平衡,若偏重或偏輕,總導致失衡,問題必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