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國爲何沒出四公子式的人物?商鞅變法受限

秦國爲何沒出四公子式的人物?商鞅變法受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出了四個有名的公子,分別是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和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招引門客”,動輒就是食客幾千,把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當官就是腰掛相國大印,爲將就是統領幾國之兵,或者是滅國略地,立下不世之功。他們聲名遠播,無論是諸侯還是士民都願意一睹他們的尊顏,其風頭絕對蓋過了本國國君。

《羋月傳》中的黃歇

他們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和自己的食客都把那故事演繹的懸疑叢生,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形成了戰國時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是,最終統一了全國的秦國卻沒有出現這樣一位公子!

那麼,秦國爲什麼沒有出現這樣的公子呢?

商鞅在秦國變法,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貴族的權利受到了限制 。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經過九年的時間,秦國在公元前350年將國都東遷至咸陽。

秦國爲何沒出四公子式的人物?商鞅變法受限

網絡配圖

咸陽城築起了公佈法令的門闕,秦國把鄉村合併爲四十一個縣。這標誌着,商鞅的變法已經徹底完成而且已經用法律的形式固定確認,秦國也享受到了變法帶來的巨大好處。

商鞅的變法,觸及的正是舊貴族的利益:

新法規定,王族裏沒有軍功的人,不能列入家族名冊。這表明,貴族子弟將和士民一樣,必須通過打仗立有軍功才能獲取爵位土地,徹底改變了那種靠血統出身而享有財產的制度。

行政區域劃爲縣,縣裏的官員都由君王任命,這就把權力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裏,這種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體制,對於君主來說,顯然更優越於那種封地完全歸自己所有的傳統形式。

秦以外的其他六國,他們也都實行過“變法”,但他們的變法對於貴族的利益幾乎都沒有觸及。這就形成了王室公子因爲自己的身份獲取了土地,又通過得到的國家執政權利獲取新的利益的循環。

這就是商鞅的變法爲什麼會受到甘龍、杜摯等舊貴族的激烈反對的原因所在。

秦孝公死後,公子虔等一班舊貴族馬上告發商鞅造反。繼位的秦惠王將商鞅車裂並滅家,這是對於一個人最重的刑罰了。但是,首倡新法的商鞅被處死了,他所推行的新法卻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爲,秦惠王看到了新法維護的是君王的利益,而削弱的是舊貴族的利益,他沒有必要去做利人損己的事情。而甘龍杜摯等人也隨着商鞅的死去一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秦國代之而起的是犀首、公子卬(帶兵將領)、張儀等名人。

秦國君主目光遠大,在各國招攬人才,而六國只限於本國人才 秦國地處西域,多與戎狄打交道,這造就了他們強悍的戰鬥作風,卻也阻礙了和中原各國打交道。春秋時期,秦國出了一個很有作爲的君主——秦穆公 ,正是他在將目光瞄準函谷關以東的同時,也開始從中原地區招攬人才。

秦穆公五年(前655),他從晉國娶來了夫人。在夫人的陪嫁當中,有一個奴隸叫百里奚,他原本是虞國人。

這是晉獻公在“假道滅虢【guó】”的同時消滅了虞國,百里奚成了俘虜,從而被當做“嫁妝”陪送到秦國的。到了秦國以後,百里奚逃到了楚國,秦穆公知道他有能力,用五張羊皮麻痹楚國人把他贖買回來,然後將國家的政事交給了他。

秦國爲何沒出四公子式的人物?商鞅變法受限 第2張

網絡配圖

百里奚又推薦了一個叫蹇叔的人,正是這兩個人輔佐秦穆公成就了一代霸業。秦穆公在得到商鞅以前,正是以恢復秦穆公時期政令爲名下令招賢的。商鞅所以會來到秦國,也是在得知了這個招賢令才堅定了信心。

除了秦孝公時期有個衛鞅,秦惠王時期有個張儀、秦武王時期有個甘茂,秦昭王時期更是人才濟濟,魏冉、白起、范雎、蔡澤都不是秦國人,甚至那個大名鼎鼎的孟嘗君田文也當過秦國的相國。

秦國也有過有名的公子,比如說有一個公子疾,他一生東征西討,戰功赫赫,因而被秦君封在嚴地,稱之爲嚴君疾。但是,秦國沒有讓他“招賢納士”的土壤,跟着他也不會獲得名利,所以也就沒有士人願意一輩子心甘情願地當個“下人”,因此,他這個公子也不過就是千百個王室公子的一個而已。

四公子現象仍然是貴族家族式的統治模式 戰國四公子都是王室成員,而且他們有的和國王的血緣關係還比較近。孟嘗君田文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弟弟,齊宣王繼承父親爲王,第九年任命這個弟弟當上了相國。

田嬰在齊湣【mǐn】王時期被封在薛地,死後由兒子田文繼承爵位。田文在齊湣王時期當上了齊國相國,這樣一算,齊湣王是孟嘗君的叔伯兄弟。父子兩代都是哥哥爲君主,弟弟爲相國。

平原君趙勝是惠文王的弟弟,也是哥哥當國君,弟弟爲相國。後來,趙勝成爲孝成王的相國,變成了侄子爲國君,叔叔爲相國。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弟弟,他雖然沒有擔任高官,但這個君號卻是哥哥封給他的,正是有了這塊很大的封地,他才能夠“招徠食客三千人”。這個信陵君最有名的故事叫做“竊符救趙”,雖然因此他一度移居趙國,但最後還是被哥哥召了回來,任命爲“上將軍”,這個職務在當時爲軍隊最高統帥。

秦國爲何沒出四公子式的人物?商鞅變法受限 第3張

網絡配圖

春申君黃歇和當時楚王的宗親關係要稍微遠一些,但仍然是公室族人,否則,他也不會有公子這個名號。

這種治國理政方式,並沒有超出春秋時期的家族統治模式,他們也許是公室當中的佼佼者,卻不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他們只會弄權,首先考慮的是個人得失,至於國家利益,根本算不得什麼。和秦國相比,這是一種倒退。秦國所以能夠統一全國,在人才使用方面,他們也能夠放眼天下。秦國的公子,有的也被封爲君,但他們受封都是因爲有大功於國家,這和商鞅、魏冉等人受封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只能不斷地立功才能受賞,不能挾名以自重。總之,秦國沒有“四公子”形成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