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最早發現釣魚島的古代中國人 張鎮周

最早發現釣魚島的古代中國人 張鎮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天柱樵夫

張鎮周,隋唐交替時舒州同安郡(今天柱山)人。本是隋朝大將,唐武德三年(620)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將軍。對於這位跟隨李淵在征戰中立過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雖未被寫進新舊唐書的列傳,但對他就任舒州都督的吏治精神,卻給予了充分肯定,並作爲教育地方官員的優秀典範加以頌揚。

張鎮周在隋朝時的一大壯舉,就是和隋將一起發現了釣魚島。古籍證明,中國人發現釣魚島比日本早400年,是最早命名、開發經營和管轄釣魚島的國家,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我國關於釣魚島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隋朝,那時臺灣和釣魚島鄰近着一個獨立國家,叫琉球。隋煬帝曾派使臣朱寬召其歸順,又曾派張鎮周等率軍入侵,入侵途中便經過釣魚島。《隋書》記載的610年朱寬、張鎮周等赴琉球所經過的高華嶼,即今釣魚島。

張鎮周降唐後,於武德四年(621)八月,以淮南道行軍總管鎮撫南方。六年(623)三月、六月,先後在洪州、宣州擊敗反將。七年(624)二月,改大總管爲大都督(行政長官兼軍事首腦)。八年(625)正月丙辰,又以壽州都督調爲舒州都督。張都督碰巧是舒州本鄉人,到任後,與父老鄉親在自家老屋裏相見甚歡,脫掉官服,大擺宴席,亂頭粗服地猜拳行令,大碗喝酒,狂醉十餘天。臨去衙門前,把金錢和布匹分送給衆人,然後流淚舉杯說:“今天,我還是你們的鄉親,來,再乾一杯!”接着,神情嚴肅起來:“明天,我就是舒州都督,來治理百姓了。我受命於皇室,是皇帝的使臣,君民各有自己分內的事,就不能和你們私下往來了。”說完,一躬身,策馬而去。此後,即使親朋故友犯法,皆六親不認,舒州自然治理得非常好。

最早發現釣魚島的古代中國人  張鎮周

《資治通鑑》記載了這個故事,並被列入傳統蒙學叢書《龍文鞭影》,成爲歷代蒙童品德教育的典範。後又編入《德育課堂》,再次將張鎮周的楷模形象固定下來,成爲教育後世士子的榜樣。

張鎮周之所以成爲千載楷模,是因爲做人爲官通透明亮,情理有別,公私分明。在本土做官,必然面對鄉親鄰里、叔伯堂宗、發友故舊,鄉情、親情、友情時時都會滲透在每一個空間。親友中自然不乏通情達理、安分守紀的忠厚純良,但難保不會滋生一些恃強凌弱、魚肉鄉民、爲非作歹的潑皮無賴。張鎮周能做的最好辦法便是未雨綢繆,先敲警鐘,發乎以情,施之以義,曉之以禮,明之以法。

張鎮周不是那種一朝爲官便趾高氣昂的勢利人物。他講親情、講人情,可以將財富毫不吝嗇地贈送給親朋。但他更重法理、重職守,不允許親情攪亂法理,影響吏治。於是先盡親情後執國法,將二者分得清爽,使想拉關係走後門的人斷了念頭,也讓鑽空子抓把柄的人無話可說。這種凜然正氣,必然導致境內大治。反之不然,把人情關係、個人利益與吏治摻和起來,比如在商號投股、派心腹當差、以老婆名義斂財等,執起法來怎麼下得了手?己之不正,焉能正人。

張鎮周的爲官不爲親情困,不禁使我想起了毛主席處理親情問題的三原則:戀親不爲親徇私,念舊不爲舊謀利,濟親不爲親撐腰。他老人家以身作責,垂先率範,對自己和親屬嚴格要求的事例枚不勝舉。他對待其愛子岸英的嚴教,就令人感慨萬千。他爲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6位親人,更需要親情。但他更愛人民,爲了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可以捨棄一切。這是最偉大的親情觀,有什麼比這更高尚、更動人。這就是力量,是巨大無形的精神力量。

宋代詩人元好問雲:“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順着說:”當官要公廉,親情第一難。”從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張鎮周到現代的毛澤東,無不告誡從政者如何掌權用權,過好親情關。它像一面面高懸的明鏡,常照常新,給人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