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軍 除了蘭陵王還有他

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軍 除了蘭陵王還有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狄青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爲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着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軍 除了蘭陵王還有他

網絡配圖

尹洙任經略判官時,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見,尹洙與他談論軍事,很欣賞他,便推薦他給經略使韓琦、范仲淹,並說:“這是良將之材。”二人一見狄青,便認爲是個奇才,對他厚禮相待。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對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狄青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從此改變志趣,讀起書來,終於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積功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後又晉升爲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爲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功,想要召見他並向他詢問軍國大計,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畫出軍事地圖送上來。西夏李元昊稱臣降服後,狄青調任真定路副都總管,歷任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升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軍 除了蘭陵王還有他 第2張

網絡配圖

狄青在軍隊中奮鬥,十多年後才顯貴起來,當時臉上還留有黑疤。宋仁宗曾勸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臉說:“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後以彰化軍節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樞密副使。狄青平生前後25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廣源州儂智高起兵反宋,欲得邕桂七州節度使,不果。四年(1052)佔邕州,自稱仁惠皇帝,建“大南國”,旋掠巒、橫、貴、潯等九州,圍廣州城,汴京震動。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因崑崙關被儂智高部署佔領,已修建爲堅固堡壘,而且附近山頭,均駐有守兵,居高臨下,宋軍多次衝鋒,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爲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爲狄青設宴餞行。

歷史上帶面具作戰的將軍 除了蘭陵王還有他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狄青受命之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爲宋軍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皇佑五年(1053)元宵節,善於用兵的狄青宣佈全軍休息十天,以慶祝佳節,犒賞三軍,安排各營大事張羅,飲宴三天。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還在飲宴,狄青卻突然悄悄傳令整頓隊伍,一面派出小部隊佯攻崑崙關,一面親自率領先鋒部隊,用時一晝夜,從賓州繞道潛行崑崙關東約十華里的佛子坳,經長山驛,在關山堡消滅一守軍後,大軍直抵歸仁鋪,與儂智高親率從邕州傾巢而出的步卒展開激烈的戰鬥。狄青施用“間道絕關”的戰略,成功越過崑崙關,迫使邕州儂智高手足無措,歸仁鋪一役一敗塗地,這就是使狄青傳名於世的“上元三鼓奪崑崙”之舉。

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諡號“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