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重熙生平簡介,乾隆帝賜揭重熙諡號爲“忠烈”

揭重熙生平簡介,乾隆帝賜揭重熙諡號爲“忠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萬、又字萬年,號蒿庵,江西臨川湖南鄉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詩人。

揭重熙自幼聰明好學。崇禎九年(1636年)鄉試及次年會試均以五經中試,時稱異才。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初任福寧(今福建霞浦)知州,有“一清如水愛如春”之譽。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走。滿清鐵騎揮戈南下,迅速佔領了大半個中國。揭重熙決心以身許國,與福寧州副總兵洪日升起兵勤王。當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達南都,輔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個月後,因父喪回撫州守孝。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六月,進佔江西,正在撫州爲父守孝的揭重熙,與艾南英、傅鼎銓、曾亨應等招募鄉人,組織抗清隊伍。不久,撫州亦被佔領,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鍵。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僉都御史,取代劉廣允巡撫河東。八月,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進入深山。

永曆元年(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總兵金聲桓、副總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將郭天才等欲舉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難,多方聯絡,共圖復明大業,促成金聲桓等舉兵。永曆五年(1651年),向邵武進軍,在崇安百丈石被清軍包圍,揭重熙奮勇殺敵,頸部中箭,斃敵數十,力竭被俘。永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寧南街市口遇害。

揭重熙生平簡介,乾隆帝賜揭重熙諡號爲“忠烈”

早年經歷

揭重熙,字祝萬、又字萬年,號蒿庵。著名南明大臣,明末詩人。 揭重熙自幼聰明好學。崇禎九年(1636年)鄉試及次年會試均以五經中試,時稱異才。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初任福寧(今福建霞浦)知州,能體察民情,審理案件,重證據,允許當事人申辯,以理服人,依法量刑,寬嚴適度,有“一清如水愛如春”之譽。

抗清事蹟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明朝滅亡。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走。滿清鐵騎揮戈南下,迅速佔領了大半個中國。揭重熙決心以身許國,與福寧州副總兵洪日升起兵勤王。行前,揭重熙流着眼淚與妻子訣別:“不驅逐韃虜,我決不生還。從今以後,你好像是寡婦,兒子就像是孤兒,母子珍重,不要再掛念我的生死。”當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達南都,輔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個月後,因父喪回撫州守孝。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農曆六月,進佔江西,正在撫州爲父守孝的揭重熙,與艾南英、傅鼎銓、曾亨應等招募鄉人,組織抗清隊伍。不久,撫州亦被佔領,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鍵。

隆武帝復其舊職,負責聯絡建昌(今南城)兵,協助永寧王朱慈炎率領的數萬將士,回攻建昌、撫州。收復建昌後,在進攻金溪滸灣途中,遭清軍埋伏敗退,曾亨應被執遇害,揭重熙、傅鼎銓回福州請求援兵,遭人彈劾。後經大學士曾櫻舉薦,以考功員外郎兼兵科給事中,協同大學士傅冠前往湖東(今廣東陸豐湖東鎮)組織兵力。此時,瀘溪(今資溪)告急,傅冠按兵不動,揭重熙力主抗擊,隆武帝解除傅冠之職,將軍權委於重熙。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三月,清軍攻閩,揭重熙力排衆議,堅持抗戰,隆武帝將軍事指揮全權授與揭重熙。揭重熙、傅鼎銓率兵主動出擊,攻入江西,贛東人民紛紛響應,隊伍發展到數萬人,接連收復瀘溪(資溪)、金溪等地,以功加封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代劉廣允巡撫河東。同年,清將博格率大批清軍入閩,福州淪陷,詔王殉國。揭重熙與參將潘風與清兵周旋於贛東閩西山區,有勝有敗,後在光澤遭遇戰中,潘風戰死,揭重熙率部經贛南,途中遭遇激戰,部隊潰散,揭重熙隻身潛回撫州,隱藏在山區羣衆當中,待機再起。

永曆元年(公元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總兵金聲桓、副總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將郭天才等欲舉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難,多方聯絡,共圖復明大業,促成金聲桓等舉兵。

永曆二年(公元1648年)三月,清兵擊潰郭天才部,隨即又派譚泰、何洛會攻南昌,金聲桓輾轉江西各地。十一月揭重熙、傅鼎銓急赴廣東肇慶求援,晝夜兼程赴粵,在廣州面見永曆帝朱由榔,泣拜求援。朱由榔含淚慰勸,授揭重熙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江西,賜尚方劍和“智、仁、勇、信、嚴”五鎮敕印,同時授傅鼎銓兵部右侍郎。但無餉可發,無兵可派,只得空手回贛。永曆三年(公元1649年)正月,揭重熙在歸途中,驚聞南昌已被清兵攻陷,金聲桓、王得仁等戰死,其與傅鼎銓沿途招募兵勇,舊部張自勇、洪國玉率衆會合,隊伍又壯大到幾萬人,其率軍轉戰於寧都、石城等地閩贛山區。

永曆四年(公元1650年),揭重熙聯合廣信曹大鎬義軍,在閩北大敗清兵,斬首萬餘,乘勝又攻克撫州,揭重熙也在戰鬥中多次負傷。次年(公元1651年)向邵武進軍,路遇強敵,在崇安百丈石被清軍包圍,揭重熙奮勇殺敵,頸部中箭,血染徵袍猶揮刀力戰,斃敵數十,力竭被俘。崇安清兵守將曹天壽、縣令殷應寅用車子接揭重熙進城,招待周到恭敬,企圖勸降揭重熙和他的部隊。揭重熙識破敵人詭計,義正辭嚴地斥責敵人,並絕食七日,以示必死之心。清軍將他轉移到建寧監獄,揭重熙在獄中作詩數百首示志,詩中充溢着民族尊嚴和浩然正氣。永曆五年(公元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寧南街市口遇害。臨刑前,他欣然下車,整理衣冠,昂首南向,引頸就刃,大義凜然,見者無不涕淚。

揭重熙善於文學,著有《揭蒿庵先生詩文集》。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帝賜揭重熙諡號爲“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