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十三陵爲何無碑文?朱元璋的智慧無人能懂!

明十三陵爲何無碑文?朱元璋的智慧無人能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自遷都北京後,一共有14個皇帝,除了被費的明景宗朱祁鈺外(朱祁鈺,就是《女醫明妃傳》裏那個情癡王爺),其餘的13位皇帝,都安葬在北京西北的天壽山下,明十三陵的名稱便因此而來。

明十三陵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墓碑有碑文外,其餘12個皇帝的墓碑,都沒有碑文。

歷史上皇帝墓碑上沒有碑文的,只有武則天的無字碑,至於武則天爲何立無字碑,歷來衆說紛紜,但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爲武則天是女人。

明十三陵爲何無碑文?朱元璋的智慧無人能懂!

網絡配圖

武則天作爲李唐家的媳婦,將皇位從兒子手裏搶了過來,無論怎麼說都是名不正言不順。而皇帝的碑文大都是用來爲皇帝歌功頌德的,武則天之後唐朝的皇帝,總不能說武則天謀朝篡位是對的吧?以武則天的聰明才智,對此自然心知肚明,立碑而不寫碑文,自是在情理之中。

而明朝的皇帝,除了明成祖朱棣外,皇位個個都是光明正大來的,那又爲何不寫碑文呢?

有人說,因爲明朝皇帝功德無量,用文字已經無法表達,乾脆就不寫碑文。這種說法是一種猜測,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

之所以不寫碑文,是因明太祖朱元璋曾有聖諭,說皇陵碑文,都是一些儒臣的粉飾之詞,全是誇大其詞、拍皇帝馬屁的,即不能令當世人信服,也無法讓後世子孫樹立對皇帝的崇敬之情。

皇帝既然開了金口,大臣自然都不敢輕易再爲皇帝撰寫碑文。撰寫碑文這差事,就只好落到繼任皇帝的頭上。

明十三陵爲何無碑文?朱元璋的智慧無人能懂!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明十三陵從第二陵開始後的六陵,建好時連墓碑都沒立,碑文更是無從談起。直到嘉靖年間,才把以前的墓碑補上。碑文理所應當,由當時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來撰寫。

但明世宗是位有名的道士皇帝,一生癡迷道教,對撰寫碑文這事壓根沒興趣,一拖再拖,直到去世也沒完成寫碑文的皇差。

嘉靖之後的皇帝,見祖宗皇帝都沒有碑文,自己又如何敢讓後世皇帝,爲自己弄一篇盡是讒言獻媚的碑文立於世間。明朝皇帝的陵寢從此也就不再有碑文了。

然而沒有碑文的根源,還是在於朱元璋的聖諭。朱元璋是出身貧苦農民的皇帝,當過和尚、要過飯,是所有開國皇帝中經歷最艱辛的。

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大力整治貪腐,對貪官污吏,對拍馬溜鬚的官員十分討厭,不讓那些別有用心的官員,借爲皇帝撰寫碑文的機會,爲自己升官加爵鋪路,也充分證明了朱元璋的聰明睿智。

可惜到了嘉靖皇帝時,已經把朱元璋當年的苦心,忘之腦後。嚴嵩因爲善於書法和爲皇帝寫青詞(寫給天上神靈的文章),受到嘉靖皇帝重用,嚴嵩也最終成爲歷史上有名的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明十三陵爲何無碑文?朱元璋的智慧無人能懂! 第3張

網絡配圖

如果嘉靖皇帝能牢記朱元璋祖訓的真正內涵,遠離嚴嵩這樣只會吹牛拍馬的奸臣,他當皇帝時,民間又怎麼會流傳“嘉靖,嘉靖,家家皆淨”的民謠。

親賢臣,遠小人,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根本。親小人,遠賢臣,是國家腐敗衰落的開始。明朝後期,皇帝寵信太監,聽憑特務機構錦衣衛胡作非爲,使太監成爲可以左右朝政的一股政治力量,造成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失靈!

明朝也由此開始快速衰敗,以至於最終被清朝乘虛而入和取代,讓漢人遭受267年的奴役與壓迫,更造成中國歷史的倒退和與現代世界的脫節,歷史的教訓何其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