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皇漢武的皇權之治:古代帝王的爲帝之道

秦皇漢武的皇權之治:古代帝王的爲帝之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秦皇漢武經常被相提並論,他們同樣雄才大略、功勳卓著,卻遭遇了迥然相異的歷史命運:秦始皇建立的強大王朝速興速亡,享國僅僅十四年餘,而在漢武帝時期奠定堅實基礎的漢王朝卻綿延四百餘年。這一鮮明對照不能不引發我們的關注和思考,驅使我們進一步去探索有關秦漢皇權政治的若干問題。

秦皇漢武的皇權之治:古代帝王的爲帝之道

網絡配圖

   日本著名學者西?定生在其論作《皇帝支配の成立》一文中曾就皇帝號問題發表了意見。他將秦始皇所定之“皇帝”號解釋爲“煌煌上帝”,指出秦始皇自認爲是“神格者”。而西漢中期,隨着儒學地位的逐步提高,經由儒生提出的“天子觀”的轉化,皇帝的性質被定義爲天子,也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理者,是人而不是神。這一觀點在研究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方面頗具影響力,同時也對我們認識秦皇漢武皇權之治的特徵及異同問題提供了一個獨特視角。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曾經講:“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秦始皇羨慕神仙,自稱“真人”,可見其自視爲天神之定位,而這也導致他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秦初並天下,秦始皇得意於自己“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的平定天下、安定海內的功德和威風,認爲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指出“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要求羣臣爲其議帝號,並最終確定皇帝尊號以稱頌自己亙古未有的尊貴地位及所創下的宏偉功業。

秦皇漢武的皇權之治:古代帝王的爲帝之道 第2張

網絡配圖

   秦始皇所確立的皇帝尊號自古未有,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實爲涉及帝王觀念和深層價值認同的重大問題。此外,秦始皇又提出要廢除“子議父,臣議君”的諡法,也就是皇帝生前死後,臣下均不能評價、議論其政績得失。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引裴?《集解》注曰:(諡法)“周公所作。”始於西周時期,已經因襲數百年之久的諡法制度,至秦時廢止。秦始皇將自己定格爲無人能及的天神身份,想要打破舊制傳統,標榜個人權勢的思想一覽無餘。

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秦廢止的諡法制度在漢初即恢復舊制。漢朝的歷代皇帝均有諡號,據《漢書?惠帝紀》引顏師古注,“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漢家之諡,自惠帝以下皆稱孝。”漢代皇帝自惠帝起,諡號中皆帶“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這說明劉姓皇族希望家族後人能夠效法並繼承父祖之志,世代沿襲慈惠孝親的傳統,以保劉姓皇統的永久延續。漢代崇尚“孝德”,倡導孝治,看重傳統的因循和傳揚,這是漢代將皇帝定位於人,而不是神的一個明證。即便是熱衷於開疆拓土、征伐四方、功勳赫赫的漢武帝,也注重推奉儒學孝治。

秦皇漢武的皇權之治:古代帝王的爲帝之道 第3張

網絡配圖

   他不僅表彰六經,興建太學,修郊祀,改正朔,而且重視利用“三老”“孝悌”“力田”等社會基層官吏宣揚儒家禮法,推行鄉里教化。武帝即位之初,就曾下詔曰,“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漢書?武帝紀》)強調孝順老者是自古以來的道德標準,而扶正社會風氣,引導百姓行爲,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注重孝德。武帝多次下令嘉獎賞賜“孝悌”“力田”,並給予年高者、鰥寡孤獨以及缺衣少食者賜帛絮、米糧的撫卹。相對於秦的短命,有漢一代享國長久,由漢代皇帝自身“真命天子”之定位而形成的帝王觀念和制度設計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應是不言而喻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