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舉不勝舉。然而,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而且治國有方的皇帝,卻少之又少。宋太祖趙匡胤算其中一個。宋朝的經濟和文化能達到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高峯,與他的治國之道不無關係。

公元960 年,周世宗突然病故,幼子柴宗訓匆匆繼位,後周的江山社稷此刻全在一對孤兒寡母手中。趙匡胤奉皇帝命去討伐契丹,在離京城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他當晚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醒來,他發現自己的身上突然“多”了一件黃袍,衆將領跪倒面前高呼萬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黃袍加身”事件。

趙匡胤到底是被迫還是自編自演了這齣戲?專家們各有各的看法。不過,趙匡胤此後的表現,倒是當得起“一代明君”的稱呼。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網絡配圖

回程時,趙匡胤告誡將士:勿擾民,勿對後周大臣輕啓殺戮,否則不容寬赦。事實上,後周文武百官也並未做過多反抗,諸多大臣接受了江山易主的事實,除了後周將領韓通。他聽聞趙匡胤率兵回京時,連忙回家準備組織兵馬抵抗。趙匡胤部將王彥升聞訊趕來,將韓通斬殺。韓通也成爲這次政變中惟一喪命的後周大臣。

之後,趙匡胤將周恭帝柴宗訓廢爲鄭王,遷居西京洛陽供養,並厚葬死難的韓通,嘉獎他“臨難不苟”。對於違命殺人的王彥升,趙匡胤怒不可遏,起初要將他砍頭以明法令,後念及舊情而釋放,但終身對其不授予節鉞(即符節和斧鉞,是將帥權力的重要象徵)。

爲了不讓有人再步自己黃袍加身的後塵,也爲了結束軍人割據地方的局面,趙匡胤再次出演男一號,主演了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他請石守信等潘鎮大將來喝酒,酒酣耳熱之際,便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所以好富貴者,不過欲各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好便田宅市之,爲子孫立永久不可動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爲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於是,大家心知肚明,把權交了。沒有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的老伎倆,沒有屠殺功臣,沒有流血,一個穩定的國家在趙匡胤手裏熠熠生起。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趙匡胤宅心仁厚,寬恕了過往的對手。他曾在殿中爲繼位者勒石爲戒:保全柴氏子孫。他和他的子孫確實是這麼做的。當吳越王戰敗,臣子將他密謀策亂的證據交給趙匡胤的時候,趙匡胤卻仍對吳越王禮遇有加,並交給他一封信,囑咐在返國途中打開。回去路上,吳越王打開信封,發現裏面記載的全是他謀反的文件,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這都是趙匡胤相當不簡單的地方。

趙匡胤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出身,他父親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禁軍將領。而他自己是從底層一點點上來,直到投靠郭威,後來又成爲周世宗柴榮的部屬,贏得他的信任和重用。

趙匡胤相信的是仁者無敵,有軍士曾經爲趙匡胤獻上一條手撾,平常可當手杖使用,但裏面藏有利刃,以備緊急情況使用。趙匡胤大笑,將手撾扔在地上,說:“我用這個東西,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你以爲那種危急時刻真要來臨,憑藉這個東西就能改變局面嗎?”

但趙匡胤對懲治腐敗官員卻毫不姑息。從《宋史·本祖本紀》和《續資治通鑑·宋紀》等史書上可以看出,趙匡胤在位17 年,幾乎年年反貪污,年年殺貪官,直到死前兩個月,他還殺掉了太子洗馬郭思齊。趙匡胤起自行伍之中,目睹五代綱紀之亂,貪吏恣肆之暴,他說,“煩民奉已之事,朕必不爲”,“我爲百姓守財耳,豈可妄用”等等。與民休息,讓老百姓多一些自由,只能讓官員們都忌憚着了。

爲了杜絕腐敗,趙匡胤一方面施以酷刑,一方面從制度上刪減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並且高薪養廉。他規定,基層公務員到京城或到相鄰的州縣辦公事,不用自帶路費,由中央政府出資在各地設立國家旅館,按照一定標準供應這些出差的公務員吃、住、行,節省下來的錢物歸自己所有。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對一些儉樸的公務員,趙匡胤獎賞有加。四川的公務員沈義倫平時吃的是粗茶淡飯,一些人來賄賂他,他慨然拒絕。沈義倫到京城開封時,只帶了一竹筐的書,別無他物,趙匡胤爲此十分看重沈義倫,特意提拔他爲財政部副部長兼國家軍隊副總司令。

趙匡胤還着力改變重武輕文的舊風氣。在他之前,沒有一個統治者真正想到要用讀書人做事情,要不用將軍當宰相,要不重用自己的親信、宦官。趙匡胤卻在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復孔廟,開闢儒館,延用耆學名儒,以勸告勵教化。隨着文教的振興,對文臣的重用,大批文人進入趙匡胤的統治集團,以往那種畸形的文武關係得到了調整。原來那些驕橫跋扈,視文臣爲無用,甚至一言不合就要“砍殺”宰相的武將們,開始學着士大夫的樣讀起書來。

趙匡胤還承諾:不殺士大夫,並讓子孫銘記並效法他。果然,他的誓約在北宋歷代執行得相當嚴格。在北宋後期激烈的黨爭中,大批反變法派儘管被流放,但卻沒有被置於死地者。

不殺士大夫,成了宋代治國的制度保障。宋代這個由武夫開創的王朝,因此而到達後人豔稱的“文治巔峯”。宋朝,通過趙匡胤的改革,在唐代窮兵黷武之後,中國的歷史文化仍能持續發展,並能走向另一個高峯,並不是沒有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乃一介武夫 爲何能以仁治天下呢? 第4張

網絡配圖

宋代的疆土在中國歷史版圖上並不是最大的,它的四周還有遼、西夏等等,但經濟、科技、文化卻達到空前的高度。所以史學大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天水是趙氏郡望,所謂“天水一朝”,是“趙宋一朝”的另一說法而已)。”誠哉斯言也。

說到底,這裏面有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肇始之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