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

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薛仁貴,他可是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圍繞他自古以來通過小說和戲曲演繹了無數的傳奇故事,近年來不少影視劇也開始塑造了多種不同版本的形象。然而,藝術作品免不了神話和虛構,遠離了薛仁貴的歷史真實面目。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這就需要我們掀開塵封的史料,做一次歷史的還原。

薛仁貴是出身清白的農家子弟,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是一個做將軍的好胚子,在他的家鄉山西河津縣修仁村,就流傳着薛仁貴“汾河灣射燕”的傳說,燕子逃不過薛仁貴弓箭,所以不敢偷吃鄉親們田裏的麥子。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遼東,薛仁貴成爲張士貴的部下。歷史上的張士貴是虢州盧氏人(今河南盧氏),他本名忽嶂,善騎射,隋大業末年,曾聚衆爲盜,呼嘯山林,後來被唐高祖招安,成爲大唐名將。

薛仁貴使用的方天畫戟,很可能是他的家傳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將領薛安都,因爲宮廷鬥爭中站錯了隊伍,在南朝無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傳到薛仁貴這一代,已然完全沒落,但遠祖的榮光和勇悍,使薛仁貴文武雙修、體魄強健,在戰鬥中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

網絡配圖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直指高麗。唐軍到了安地,一位郎將被高麗軍隊團團圍住,情勢危急,薛仁貴飛馬上前,立斬敵將,將人頭懸掛於馬鞍上,一舉震懾敵軍。唐軍四面合圍,勢不可當,高麗軍隊潰散奔逃。唐太宗很快被這個天神般的青年人吸引住了眼球,趕緊打聽此人姓甚名誰。薛仁貴見到了大唐天子,當場被授予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負責守衛玄武門,轉眼間,他就從士兵變成了將軍,證明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唐代崇尚軍功,賞賜豐厚,薛仁貴一下子得到了2匹馬、40匹絹、 10名奴隸。班師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訴薛仁貴:“我的舊將都老了,難以擔當鎮守邊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輕將領,但沒有見到像你這樣出衆的。我得到遼東並不欣喜,得到你這樣的勇士才真正讓我高興”。”唐太宗提升薛仁貴爲右領軍郎將,依舊讓他守衛玄武門。

唐高宗繼位後的永徽五年,皇帝駕臨萬年宮,一天夜裏,暴雨成災,引發山洪,大水衝到玄武門,衛士們大驚失色,四處逃散。薛仁貴十分生氣:“天子有難,你們卻如此貪生怕死”,他登高向宮中大聲呼喊,終於驚醒了唐高宗。唐高宗剛剛出宮登上高處,洪水就把寢殿變成一片汪洋,如果皇帝稍有片刻遲疑,此時己然葬身水中。皇帝慶幸之餘,向臣子表示了感激之情:“幸虧有你叫醒我,我纔沒有淹死,危難之中才知道你是個忠臣”。皇帝一生沒有忘記他的救駕之恩,即使薛仁貴後來戰敗當死,也僅僅將之廢爲庶人。晚年還對寵臣說道,“往日九成宮遭遇洪水,沒有你我就沒命了”。

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 第2張

網絡配圖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爲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爲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僕骨、同羅四部。臨行前,唐高宗設宴餞行,他有意考考薛仁貴的神射技藝:“古人說,一個神箭手能射穿七層鎧甲,今天你來試試五層鎧甲”。薛仁貴泰然自若,一箭洞穿五層鎧甲,贏得滿座讚歎,皇帝高興之下,當場賜予堅甲,以示鼓勵。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爲了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十三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鐵勒人害怕了,拼命逃竄,薛仁貴追擊到漠北,擒獲了葉護三兄弟。在高麗,當地人只要說一聲,“薛禮來了”,家中小孩馬上停住了哭聲,薛仁貴成了大唐敵人眼中的凶神惡煞。唐軍中到處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進兵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鉢率殘部逃到涼州,向大唐求救,隨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進攻唐朝管轄的西域地區,“於是安西四鎮並廢”。唐高宗當然不甘心吐出嘴裏的肥肉,藉着恢復吐谷渾王國的名義,派出精兵強將,與吐蕃軍隊一爭高低。咸亨元年(公元 670年),薛仁貴成爲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爲副,領兵十餘萬,迎戰吐蕃軍隊。

郭待封是名將之後,以前與薛仁貴是平級,這次屈居副將,心裏頗有不平之意。唐軍到達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後,準備進兵烏海(今青海光海縣西南苦海)。薛仁貴認爲,“烏海地險而瘴”,只能速戰速決,可以佈置兩道柵欄以保護輜重,留一萬人看守,主力部隊則快馬加鞭,輕裝上陣,以求一舉破敵。郭待封承擔了保護輜重的任務,薛仁貴率領精銳,奔襲烏海,在河口與吐蕃軍隊遭遇,數萬吐蕃人死傷籍枕,唐軍獲得的牛羊數以萬計。

史上真實的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 第3張

網絡配圖

薛仁貴回到烏海城,派人接應郭待封的輜重。不料郭待封違反薛仁貴的安排,擅自帶着輜重糧草在後面緩緩前行,被吐蕃二十萬軍隊團團圍住,“糧仗盡沒”,斷絕了唐軍的補給和支援。薛仁貴退居大非川,一切都爲時已晚,吐蕃四十萬軍隊已經前來迎戰,唐軍大敗,幾至全軍覆沒,薛仁貴也被吐蕃抓獲,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與吐蕃主將噶欽陵議和。議和之後,薛仁貴自帶枷鎖,回長安向皇帝請罪。依照唐律,以他的喪師重罪,本應處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勞和忠心,只將他除名爲庶人。

薛仁貴變成平民百姓,絕不像小說中的胡編亂造,說什麼李道宗設計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難。江夏王李道宗文武雙全,英姿颯爽,在史書上頗有佳評,卻無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

薛仁貴是皇帝圈圈裏面的人,一時貶放,終會東山再起。當高麗重起叛亂,薛仁貴成爲雞林道總管,重返遼東,再掌軍權。上元年間,他在遼東犯法獲罪,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