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武雙全第一人比曾國藩更強健比王陽明更有文采

文武雙全第一人比曾國藩更強健比王陽明更有文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歷史上“文武雙全”的名人,人們都會想起曾國藩,想起王陽明。不過,曾國藩這個人總給人一種陳腐的感覺,活得太累,太憋屈,一點都沒有大英雄那種豪情;王陽明比曾國藩好點,但在“文”的方面更多的是一種思想,而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文采。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一位文武雙全的典範,爲文,比王陽明更有文采;爲武,則比曾國藩更有豪情。這位文武雙全的大英雄,就是辛棄疾。首先,他的爲文,自然無需多說,中國文化史上唯一一位與蘇軾並稱的豪放派大詞人,有“詞中之龍”的美譽,“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

文武雙全第一人比曾國藩更強健比王陽明更有文采

網絡配圖

清朝大學者陳廷焯曾有一段關於蘇軾和辛棄疾的評價:“蘇辛並稱,然兩人絕不相似:魄力之大,蘇不如辛;氣體之高,辛不逮蘇遠矣。”

確實,辛棄疾不光在詞的方面,甚至他的整個人生,都是魄力奇大,千古獨步。

看看他的那些詞,無不讓人心潮澎湃,即使坐在書齋裏,也會陡然而生一股不可遏抑的豪情,比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比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比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如果說蘇軾的詞體現了文人的曠達,那麼,辛棄疾的詞則完全超出了文人的範疇,體現了一種比盛唐邊塞詩更加慷慨、更加沉鬱的精神。說到底,在辛棄疾眼裏,詞之一道,並不是他最看重的,他是超脫文人之外的,或者說是給所有文人拔份的。

辛棄疾的詞,除了豪情,還有不少體現“愁”的地方,比如“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比如“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比如“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在中國文化史上,“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李白寫過,杜甫寫過,但跟辛棄疾的“愁”相比,他們的“愁”都顯得太小兒科了。至於原因,就是下面要說的辛棄疾的“爲武”之道。陸游曾說辛棄疾有“管仲、蕭何之才”,陳宰也說辛棄疾有“張良、諸葛亮之謀”,可見,辛棄疾絕對是一個治國安邦的頂級人才。但可惜的是,他生錯了時代,讓他的絕頂才華無處施展,只能在詞中抒發一下感情。

文武雙全第一人比曾國藩更強健比王陽明更有文采 第2張

網絡配圖

正如葉嘉瑩所說,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英雄豪傑手段寫詞”,卻能“表現了詞之曲折含蘊之特美”的大詞人。

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濟南,自古山東出好漢,此言不虛。但是在他出生的時候,山東已經是金國的領土了,所以辛棄疾從小就受到了比南方宋人更特殊的教育,年僅21歲時,就組織了一支軍隊,率衆起義。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大多有一種夢想,就是投筆從戎,征戰沙場,“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但是,大多數人都只是夢想罷了,他們的心理都太萎縮了,不足以撐起他們的夢想。而辛棄疾,卻是一個心理極其強健的人,更是一個擁有驚天才華的人,這一點,比那個一生都在按部就班、如履薄冰的曾國藩要強多了。

看看他的《美芹十論》,看看他率領50人勇闖50萬敵軍大營,將叛徒生擒活捉,你不得不感慨,這個人太驚人了!

但是,南宋的皇帝沒有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夢想一生的抗金大業,總是在走走停停中消耗掉了他的一生豪情。直到他64歲那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上臺,才終於讓辛棄疾有了用武之地,並在第二年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武雙全第一人比曾國藩更強健比王陽明更有文采 第3張

網絡配圖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但可惜的是,南宋的氣數已不足以支撐他的夢想,沒多久就又遭到了彈劾。

公元1207年,68歲的辛棄疾鬱鬱而終。臨終前,辛棄疾仍在大喊:“殺賊!殺賊!”

這些年來,曾國藩成了顯學,但其實辛棄疾比他更強健,也比他更能代表中國人的熱血豪情,更加值得我們研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