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有着“宋末三傑”之稱。當時宋軍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1279年,崖山海戰爆發,宋軍和元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海戰,雖然宋軍兵力佔優,但人心渙散,鬥志也不足,最終是慘敗元軍之手,南宋也隨之滅亡。文天祥見證了南宋的隕滅,只是忽必烈抓到文天祥後並沒有殺他,反而還對他透露出一種敬佩之情。文天祥當下的心情,想必十分複雜,最後也是從容殉國。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厓門因東有厓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這裏曾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海戰--崖山海戰,這是南宋與蒙古的最後一次大決戰。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但最終以宋軍全軍覆沒告終,此次戰役標誌着南宋的滅亡。也是華夏民族第一次完全淪爲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 (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於是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是、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 張世傑 、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接着進封趙是爲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爲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於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是登基做皇帝,是爲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楊淑妃爲楊太后,加封弟弟趙昺爲衛王,張世傑爲大將,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陳宜中爲丞相,文天祥爲少保、信國公並組織抗元工作。

過了兩年,疲於奔命的宋端宗病死於廣東湛江硇洲島。隨即,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小皇帝趙昺繼位。這時候,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南宋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二十萬不甘亡國的南宋軍民在陸秀夫和張世傑的率領下輾轉來到崖山。與硇洲島不同,崖山更具地理上的優勢。這一點,明代《崖山志》說:“崖山在大海中,兩山對峙,勢頻寬廣,中有一港,其口如門,可藏舟,殆天險也,可扼以自固。”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第2張

在崖山,南宋軍民伐木建屋,併爲小皇帝和楊太后修建了一座名爲慈元殿的行宮。一時間,小小的崖山一帶,三千餘座房屋連綿起伏,形成集市,史家把這時的宋朝稱爲行朝——相當於慘淡經營的流亡政府。

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出現,衆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

被俘後,文天祥立即啓動緊急預案:自起兵勤王與元軍周旋以來,他身上就備有一種稱爲腦子的毒藥。所謂腦子,是宋人對龍腦香的俗稱。龍腦香是一種高大喬木的樹脂的提取物,又稱冰片。

儘管文天祥火速吞服了二兩腦子,卻沒能如願自殺,只是接連拉了十來天肚子。對此,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有解釋。他指出,服腦子自殺,得用熱酒吞服。被俘的文天祥根本沒法找到熱酒,只好胡亂捧了幾口水田裏的污水。

自殺未果,元軍主將張弘範下令把文天祥押送到自己駐紮的潮陽。其時,張弘範正在爲進攻崖山做最後準備。當張弘範從潮陽趕往崖山時,特意把文天祥也帶上了。

文天祥既是南宋丞相,又是狀元出身;既是南朝最具人望的知名人士,也是抵抗運動的主要領袖。如果能讓文天祥投降,並令其說服張世傑等人也放棄抵抗,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船隊還航行於海上時,張弘範令手下逼文天祥寫信勸降。文天祥的回答卻是一首詩,那就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過零丁洋》。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第3張

感動歸感動,張弘範卻不可能因感動而對文天祥網開一面。恰恰相反,他要從精神上摧毀文天祥,以便文天祥爲元朝所用。

1279年農曆二月初六,元軍向宋軍發動總攻。其時,爲了備戰,宋軍已在張世傑的指揮下,燒燬才居住了幾個月的房屋——包括小皇帝和太后的行宮,全體軍民搬到幾千條船上。這些船在江闊水深、受潮汐影響的潭江口,形成了一座雄偉的水上城市。

張弘範要讓文天祥親眼看到南宋的毀滅。他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從遠處觀看這場聲勢浩大的海戰。漲潮時,元軍戰船隨着海潮向崖門進攻,張世傑令人意外地沒有堅守崖門,而是讓戰船排成一字長蛇對敵。

戰鬥無比慘烈,元軍船上的文天祥痛不欲生。他眼睜睜地看到宋軍潰敗,士兵被元軍殺死或被逼跳海。其時,陸秀夫護駕於帝舟中,帝舟比一般戰船大,緊急間難以突圍。陸秀夫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他先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一一推下水,從容對小皇帝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爲國死。”而後,他揹負年僅七歲的趙昺跳進大海。張世傑突圍後遭遇颶風,溺水而死。這樣,宋末三傑就只剩身爲俘虜的文天祥了。幾天後,崖山海面浮出十餘萬具屍體,絕大多數是南宋軍民。楊太后在聽說小皇帝遇難的噩耗後,大哭說:“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爲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隨即蹈水自盡。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忽必烈抓到他爲什麼不殺他? 第4張

對這場發生在眼皮底下的亡國之戰,文天祥的悲痛難以自抑,他先後有多篇詩文記錄此事。他自陳:“崖山之敗,親所目擊,痛苦酷罰,無以勝堪。”當是時,他也想跳海,但被元軍所阻。崖山戰後,勝利者張弘範大擺宴席,再次勸降。他對文天祥說,你效忠的大宋已經滅亡了,作爲臣子你該問心無愧了。你一心求死,可即便死了,又有誰記得你呢?如果你能像事大宋那樣事大元,大元的丞相,非公莫屬。

文天祥流着眼淚回答說,國家滅亡卻不能施救,做臣子的簡直死有餘辜,哪還能爲了偷生而事二主呢?商朝滅亡了,但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是爲了盡到自己的忠義,絕不會因國家的存亡而改變。

張弘範聽了,深爲動容。對這個敵對陣營的高級官員,他竟生出強烈的同情與理解。以後,他不僅在生活上優待文天祥,還把與文天祥失散的僕人想方設法找回來,送到文天祥身邊。更重要的是,他向忽必烈上書,詳細說明不能殺文天祥的諸種理由。

得知文天祥不肯受降後,忽必烈感慨地說,誰家無忠臣。並下令把文天祥押往大都。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