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將哥舒翰傳奇:爲何北地傳唱“哥舒帶刀歌”?

名將哥舒翰傳奇:爲何北地傳唱“哥舒帶刀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是與《敕勒川》同樣有名的一首詩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說即西域邊民)所作。此詩以高掛在天上的北斗起興,讚頌唐朝大將哥舒翰的赫赫戰功,功高望重,威震敵國,令之膽寒,可謂影響深遠。
  這位夜帶刀的大將哥舒翰(?—公元757年),唐代安西(今新疆庫車)人,是突騎施首領哥舒部落的後裔。蕃人大多以部落稱姓,因此以之爲氏。他的父親名叫道元,做過唐朝安西副都護,世代居住在安西。哥舒翰家裏資財富足,爲人倜儻俠義,喜歡承諾,縱意飲酒。四十歲時,他父親去世了,在京師客居三年時,被長安尉所輕怠,感慨之後發憤改變志向,到河西充軍去了。開始時事奉節度使王倕。王倕攻佔新城,使用的是哥舒翰的謀略,三軍無不爲之震懾。後來節度使王忠嗣將他補爲衙將。哥舒翰喜愛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疏財仗義,兵士很多都願意歸屬他。王忠嗣任他爲大斗軍副使,曾派遣哥舒翰在新城討伐吐蕃,有同爲副使的人,見哥舒翰禮節傲慢,不聽從他的調遣。哥舒翰大怒,將他殺死,於是,軍中將士爲之震動了。不久,朝廷遷哥舒翰爲左衛郎將。後來吐蕃入侵唐朝邊境,哥舒翰在苦拔海抵禦,對方三支步兵從上蜂涌而下,哥舒翰手持半段鐵槍攻擊其前鋒,三行步兵全敗,所向披靡,他也由於這場戰鬥而一舉成名。
  公元747年,朝廷提拔哥舒翰爲右武衛員外將軍,充當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原來,吐蕃每當麥熟的時候,就率部隊到積石軍收割莊稼,一齊呼喊“吐蕃麥莊”,一直沒有人敢抵禦他們。這時,哥舒翰派遣王難得、楊景暉等人暗中引兵到積石軍,設埋伏等待吐蕃人。吐蕃的五千騎兵到,哥舒翰在城中率領驍勇戰士快速攻擊,將吐蕃騎兵幾乎殺盡,剩餘的有些逃跑,埋伏的唐軍將士半路攔截攻擊,吐蕃全軍覆沒,一匹馬也沒有回去。哥舒翰有個家奴名叫左車,年齡十五、六歲,有臂力。哥舒翰擅長使用長槍,追趕上敵將後,用槍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對方,敵將驚恐回頭,哥舒翰就使用長槍刺中其咽喉,並往上挑起三到五尺高再落下,沒有不死的。這時,跟隨在哥舒翰身後的左車就下馬斬首,並記錄斬殺敵將的功勳。

名將哥舒翰傳奇:爲何北地傳唱“哥舒帶刀歌”?


  這年冬天,唐玄宗在華清宮,王忠嗣被彈劾。皇上下詔引見哥舒翰,與他談話很高興,於是遷爲鴻臚卿,兼西平郡太宗,攝御史中丞,代替忠嗣爲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於是,哥舒翰極力勸說皇帝,想要救王忠嗣。唐玄宗起駕進入禁中,哥舒翰叩頭隨他前往,言辭慷慨、聲淚俱下,皇帝終於感動了,就對王忠嗣從輕發落,貶爲漢陽太守。當時,朝臣們都讚歎哥舒翰俠義而勇壯。
  公元748年,哥舒翰在青海上駐紮神威軍,吐蕃入侵,哥舒翰率軍攻破了敵軍;他還在青海中龍駒島築城,有白龍出現,於是起名爲應龍城,吐蕃懼怕他而退卻,不敢接近青海。後來,吐蕃保護石堡城,路遠而且險峻,久攻不下。公元749年,朝廷以朔方、河東羣牧十萬人,委託給哥舒翰統領,進攻石堡城。哥舒翰派手下將領高秀巖、張守瑜進攻,不到十日便攻佔下來,皇上獎勵其功,授特進、鴻臚員外卿。公元752年,朝廷加封他開府儀同三司。
  哥舒翰平時與祿山、思順不諧,皇上常常和解使他們爲兄弟。這年冬天,祿山、思順、哥舒翰一起來入朝晉見,皇上派內侍高力士及中貴人在京城東面駙馬崔惠童池亭設宴會招待他們。哥舒翰的母親尉遲氏,是于闐族人。祿山因爲思順不喜歡哥舒翰,曾經憎恨他,此時忽然對哥舒翰說:“我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的父是突厥人,母是胡人。與你的族類相同,爲什麼不相親呀?”哥舒翰對答說:“古人說,野狐向着洞窟嚎叫是不祥的。這是忘本。我惟有盡心事奉皇上!”祿山認爲哥舒翰是在譏諷他是胡人,大怒,辱罵哥舒翰說:“你個突厥人竟敢這樣對我嗎?!”哥舒翰想接口對罵,這時,旁邊的高力士示意哥舒翰,他於是忍讓了。
  公元753年,哥舒翰進升涼國公,給實封三百戶,加封河西節度使,不久封爲西平郡王。此時楊國忠和安祿山之間有嫌隙,多次上奏他將謀反的罪狀,並以厚禮送給哥舒翰想結爲親戚。754年,哥舒翰升太子太保,又加實封三百戶,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喜愛飲酒,縱情聲色。到土門軍,進入浴室,患了中風症,倒地很久才甦醒,於是入京,在家養病。
  等到安祿山謀反時,皇上鑑於封常清、高仙芝出軍喪師,就召哥舒翰入朝,封爲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任田良丘爲御史中丞,充當行軍司馬,任王思禮、鉗耳大福、李承光、蘇法鼎、管崇嗣以及蕃將火拔歸仁、李武定、渾萼等爲裨將,河隴、朔方兵及蕃兵與高仙芝原來的兵一共二十萬人,在潼關抵禦安祿山的叛軍。
  公元756年,朝廷加封哥舒翰爲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兼宰相的頭銜。
  哥舒翰到了潼關,有人勸告哥舒翰說:“安祿山設兵阻撓,是以殺楊國忠爲名分,你如果留三萬兵駐守潼關,派所有的精兵銳將折回誅殺楊國忠,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你認爲怎麼樣?”哥舒翰心中答應了,但未實施。有門客將其謀劃泄漏給楊國忠,楊國忠非常恐懼,於是上奏給皇上說:“兵法中有‘安不忘危’之說,今天潼關兵衆雖然強盛,但沒有守後的,萬一發生不利,京師的安危就難說了!請挑選監牧小兒三千人在苑中訓練。”皇上同意了,於是派遣劍南軍將李福、劉光庭分別主管這件事。楊國忠又上奏請求召募一萬人駐紮在灞上,令他的心腹杜乾運率領前往。哥舒翰擔憂楊國忠的圖謀,於是上表皇上請杜乾運的兵附屬於潼關,召引杜乾運於潼關商議事務,藉機殺了他。從這以後,哥舒翰的心情更不安靜了。並且,他向來就有風疾,自這之後更是病情加重,軍中的事務,不能再親自過問了,遂委託政事給行軍司馬田良丘。田良丘又不敢專斷行事,導致了軍中號令不一,隊伍渙散。將領王思禮、李承光又爲爭位奪權而長期不合,導致唐軍毫無鬥志。
  先前,安史之亂剛發生時,哥舒翰曾多次上奏說安祿山雖然佔據了河朔,但不得人心,請把握住他的弱點,離異他的軍心,從而消滅他們,可以不損傷我們的軍隊而達到擒拿敵寇的目的。敵將崔乾祐在陝郡潛鋒蓄銳,但負責偵察敵情的人卻上奏說:“敵軍毫無準備”,皇上信以爲真,遂命令所有的軍隊迅速討伐敵軍。哥舒翰上奏說:“敵軍已經開始準備叛逆,安祿山通曉用兵之道,一定不會沒有準備,這是使陰計。況且賊兵遠道而來,目的在於快戰快捷。現在我們的軍隊在此地作戰,目的在於堅守陣地,不能輕易出擊;如果輕易出關,就是中了敵人的圈套。懇求皇上進一步觀察事態形勢。”楊國忠擔心哥舒翰謀害自己,多次上奏要求出兵。皇上久居太平,不懂軍事知識,被楊國忠所迷惑,派中使不斷監督指責。哥舒翰迫不得已,帶師出關。
  六月四日,哥舒翰率軍臨時駐紮在靈寶縣的西部原野。八日,與敵軍交戰,哥舒翰的軍隊南面臨近險峭,北面瀕臨黃河;崔乾祐率敵軍數千人先佔據了險要位置。哥舒翰和田良丘等人浮船中流用來觀察進退,認爲崔乾祐兵少,輕視敵軍的力量,於是催促將士命令向前開進,人多擁擠堵塞,隊伍散亂一團。午後,東風急吹,崔乾祐將數十輛車裝草縱火焚燒,煙火沖天。將士掩面,都睜不開眼睛,因此被兇徒乘機,唐軍自相排擠,墜入河中。後面的人看見前面的軍隊陷入失敗境地,也全部散亂,填積在河水中,數萬人死亡,哭叫之聲震天動地,他們捆綁器械,用槍作楫,投靠北岸,十個中間存活的不過一二個。軍隊已經慘敗,哥舒翰和數百名騎兵飛馳向西歸去,被火拔歸仁執降賊營。安祿山對哥舒翰說:“你平常看不起我,今天怎麼樣?”哥舒翰異常恐懼,彎腰伏身說:“肉眼不識陛下,於是到了這個地步。陛下您爲撥亂之主,現今天下沒有平定,李光弼在土門,來填在河南,魯炅在南陽,只要留下我,我寫一尺之書招引他們,不需多長時間就可以平定天下。”安祿山大喜過望,於是僞置哥舒翰爲司空。哥舒翰寫文招引李光弼等人,各位將領傳文給哥舒翰都讓他不要丟掉氣節。安祿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就將哥舒翰關在苑中,偷偷地殺了他。
  哥舒翰駐守潼關,主管天下兵權,放肆個人意志報復怨仇,誣陷戶部尚書安思順與安祿山暗中往來,並將其上奏,令人僞造安祿山留給安思順的信件,在關門截獲用以獻給皇上。這年三月,安思順以及弟弟太僕卿元貞一起受牽連被殺,將其家屬遷移到嶺外,天下人爲之叫冤。
  哥舒翰勇武有謀,戰功卓著,半生忠勇,可惜被小人讒陷以至兵敗,被俘後貪生變節,令人遺憾!史官最後對哥舒翰的蓋棺論定也可謂精闢:“醜哉舒翰,不能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