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記得學堂裏吟誦的詩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字裏行間緩緩地陳述了江東英雄項羽自刎烏江的歷史,讀來卻是滿腔激昂的力,這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名作。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而司馬遷對於項羽的英雄情懷,則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史記》中,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對項羽的的描寫成爲了後世家喻戶曉的精彩片段。

秦末,帝君昏庸無能、政治一片烏煙瘴氣,暴政欺民,民間怨聲載道。俗話說,“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時民間開始涌現大量義軍,而項羽正是一支義軍的領袖,爲人卻自負獨斷,生性多疑,最後落得個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的下場。但是,歷史留下了種種疑問,爲何項羽來到了江邊,卻不過江,這其中有何內情呢?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第2張

帶着這個疑問,我們發現,項羽因爲面子問題,寧肯自刎也不願過江,這是目前呼聲最高的解釋。這與他個人的性格可謂密不可分,前面提及項羽爲人自負,行事風格多心高氣傲,雖豪情萬丈,卻成爲了他的致命弱點:刻薄對待下屬的現象漸成日常;對於有功之士沒有論功行賞,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軍隊的士氣;生性嗜血,對待俘虜總採取殺降政策……種種行跡讓項羽漸失軍心,成爲了指揮領導階層的惡性競爭的間接原因,這也是爲何項羽的軍隊,在垓下一戰中輕易潰不成軍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見,項羽雖爲一代梟雄,卻沒有政治家應有的遠見與謀略。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第3張

其實,虞姬在項羽自刎烏江的悲劇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在垓下遭遇劉軍伏擊之時,項羽心中想的全是自己的烏騅寶馬和虞姬,此時早已失卻了東山再起的王者雄心,更多的是兒女情長。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第4張

虞姬與項羽的愛情一度成爲美談,虞姬在軍隊危急關頭先行自刎,就是害怕項羽會分心顧及自己,誰知項羽心中無限悲涼,抱着懷中體溫早已冷卻的虞姬泣不成聲,過江東就意味着忘卻過去、東山再起,在死去的愛人面前,也許項羽再也沒有當初的雄心壯志,去打拼江山了。

項羽爲何自殺也不願過烏江?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第5張

而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項羽不肯過江東,不是因爲其喪失求生意志,不是因爲其傻,而是因爲項羽發現了一個祕密。全軍覆沒前,曾有軍師向項羽分析,倘若項羽敗走江東,勢必會危及江東百姓,劉邦勢必血洗江東,這樣非但會引發另一場戰爭,造成江東地區生靈塗炭。還有一說是項羽接到小道消息,烏江上擺渡的老人是劉邦的手下,被派來對項羽趕盡殺絕,前後夾擊、進退兩難間,項羽自然選擇豪情犧牲。

一腔熱血付烏江,自古英雄兒女情長。後人的評述再也無法改變歷史,不管項羽性格如何,也不能磨滅這個一代梟雄的功績。至少項羽對結束末代秦朝的暴政奉獻自己的力量,也算是個可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