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爲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爲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篡位,不掌握兵權是不行的。但是,光有兵權也是不夠的。

在曹操和曹丕時期,司馬懿都是文臣,沒有機會單獨領兵出征,接觸軍權。一直到明帝曹叡時期,司馬懿才誅孟達,扛孫權,拒諸葛,平公孫,通過不斷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建立功勳,逐步接觸到了軍權。

但是,到明帝曹叡去世的時候,曹魏政權的文武大權仍然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以及部分忠於曹魏的文武臣僚的手中。也是因此,在齊王芳繼位後,此前曹爽並無威望,也無功勳,只是通過很簡單的辦法,就能迫使司馬懿託病不朝,隱居不出,以求避禍。

這就說明,直到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雖然看上去威望隆重,一門父子兄弟十一個人封侯,但他不要說完全掌握曹魏政權的文武大權,就是連在與曹爽的鬥爭中都是處於下風的。所以,在曹爽黨政時期,雖然他多次對曹爽的一些做法提出異議,但是曹爽不聽,他也沒有辦法。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爲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網絡配圖

    曹爽黨政初期,司馬懿仍然奉命領兵出征了幾次,但曹爽想通過征討蜀漢來提高自己的威望,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司馬懿建議他不要盲目出兵,曹爽不聽,被蜀漢擊敗。但通過這次軍事行動,曹爽仍然完成了對司馬懿曾經長期駐守的關中地區的將領進行了調整,改由曹魏外圍宗親和當時的名士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

對此,司馬懿也無力阻止,只能爲自己的兒子司馬師換來一箇中領軍的職位。

曹爽撤銷了擔任曹魏政權的宮廷守衛的中壘營、中堅營,把原來的軍隊交給他弟弟曹曦統領,司馬懿甚至都搬出了祖制,仍然未能組織曹爽對宮廷守衛軍的調整和重組。

在曹爽的步步緊逼之下,司馬懿爲了明哲保身,保全身家,託病不朝,在家裏裝病,甚至裝出又聾又啞、老態龍鍾的樣子,以使曹爽放鬆警惕。

也是在司馬懿隱忍待機,一再退讓的策略之下,曹爽陣營被司馬懿麻痹,以爲司馬懿真的已經不足爲患了,放鬆了對他的監視和控制,從而給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機會。

而司馬懿能夠在高平陵之變中一舉成功,也不是因爲他一個人的勢力已經足以對抗曹爽陣營,而是因爲曹爽在當權後,大肆打壓司馬懿、蔣濟、高柔、王凌等曹魏元老,從而引起元老們的集體反對。

也正是在曹魏元老的默許和支持下,司馬懿才能在高平陵政變中一舉摧毀曹爽陣營,控制了曹魏政權。

但即便是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也只是控制了曹魏政權的中央,還需要進一步調整關中、淮南、荊州等重要的曹魏重兵集中的地方,完全控制曹魏從中央到地方的整個全局。

因此,在高平陵之變後,齊王芳下令給司馬懿加封食邑至兩萬戶、拜丞相、賜九錫,司馬懿都堅辭不受。不是因爲他高風亮節,而是他知道這時候還有很多人反對他,他的野心不能表現得太過於明顯。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爲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什麼呢?因爲司馬懿不是董卓。董卓就是在控制了漢末中央政權之後,以爲自己就已經控制了全國,不顧全國各地諸侯明目張膽的反對,就想過一把皇帝癮,結果身死族滅。而司馬懿想的是,他要循序漸進,逐步掌握權力,消除異己,在水到渠成的時候再篡奪曹魏政權,完成政權的平穩過渡,創建一個新的王朝。

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並取得成功。250年,司馬懿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已經不能上朝,朝廷有事,只能皇帝到司馬懿的府邸去商量。

就在這時候,曾經支持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曹魏元老王凌在淮南開始進行活動,準備以反對司馬氏專權的名義,廢黜齊王芳,改立曹操的兒子楚王彪爲帝。而且,王凌認爲,此時司馬懿已經病了,不可能親自領兵出征,而朝廷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到251年正月,王凌藉口東吳有入侵曹魏的跡象,調動軍隊,發動了叛亂。

但王凌沒想到,司馬懿雖然已經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仍然在這年四月輿疾出征。而且,司馬懿的行動非常迅速,比王凌預計的時間還早,就到達了淮南前線,包圍了王凌。而王凌此時尚未完成最後的動員和集結,只能承認失敗,向司馬懿出城投降,後來在知道司馬懿想要他死之後,就自殺了。

從淮南前線返回洛陽不久,司馬懿就在公元251年的8月病死了,時年73歲。

而且,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接着掌握曹魏政權,繼續沿着司馬懿的路線篡取曹魏的政治和軍事權力,但這個過程並不快,此後又先後發生了淮南母丘儉和諸葛誕的叛亂,都是反對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的。

  

連曹爽都殺了司馬懿爲什麼還是堅辭九錫? 第3張

網絡配圖

   但反過來說,從淮南三叛的聲勢看,一次比一次小,影響也一次比一次小,涉及的範圍也是一次比一次小,說明曹魏政權中反對司馬氏的勢力正在逐步削弱,忠於曹魏的勢力在司馬氏的打擊下,逐步衰退。

到公元263年,司馬昭掌權時期,伐蜀成功,就已經進位爲晉公,拜相國,賜九錫,完成了篡位之前的一切準備。265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才最終完成篡奪曹魏政權的過程,建立晉朝。從高平陵之變算起,司馬氏經過三代四個人,如同接力賽一樣,在長達十七年的時間裏不斷推進,才最終篡魏爲晉。

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篡位也是個很講究技術和微操的事情,需要掌握好節奏和步伐,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無所作爲,需要在正確的時間點做正確的事情。畢竟,篡奪政權這種事要安全第一,時機不成熟寧可不動,也不能盲動,否則只要一步踏錯,就全盤皆輸,身死族滅。袁術、董卓就是很好的例子。

曹操其實也是同樣的邏輯。不是他不想在活着的時候就篡位稱帝,而是他還有內外反對勢力存在,條件還不成熟。而當他完成這些準備條件的時候,他自己也已經油盡燈枯,走到人生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