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聽到兒子稱帝,就直接讓位了?

爲什麼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聽到兒子稱帝,就直接讓位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爆發後,潼關很快失守,唐玄宗李隆基帶領皇親國戚和部分近臣逃出長安。走到馬嵬驛的時候,軍士譁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被縊死。第二天,當唐玄宗率領人馬準備繼續西行的時候,當地百姓出來阻攔。唐玄宗猶豫很久,最終留下太子李亨“宣慰父老”。後來,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就是唐肅宗,尊李隆基爲上皇天帝。

爲什麼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聽到兒子稱帝,就直接讓位了?

李隆基在西行的路上並不知道李亨已經即位稱帝,還一直以皇帝的身份發佈詔令。當來自靈武的使者告訴李隆基李亨即皇帝位的消息後,李隆基說:“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四天之後,李隆基宣佈:“自今改制敕爲誥,表疏稱太上皇。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俟克復上京,朕不復預事。”標誌着李隆基正式讓出皇位,承認李亨的皇帝地位。

爲什麼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聽到兒子稱帝,就直接讓位了? 第2張

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讓出最高權力的。那麼,李隆基爲什麼會讓出皇位呢?

第一,在安史之亂的打擊下,李隆基的威望一落千丈。雖然李隆基在位期間唐朝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但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被盛世掩蓋的各種危機都顯現出來。潼關失守後,“百官朝者什無一二”。李隆基宣佈要御駕親征,也沒人相信。在西行的路上,跟隨李隆基的人紛紛逃跑,普通百姓也指責李隆基的種種失誤。馬嵬驛軍事譁變後,李隆基親自出面“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隆基喪失了軍心民心。

第二,在混亂的局勢下,李隆基自己已經沒有什麼號召力,他迫切需要用另一個人的威望團結全國的力量,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太子李亨。馬嵬驛父老的挽留,使李隆基意識到自己也有可能成爲下一個楊國忠。他堅決不肯留下,而是讓李亨留下撫慰人心。結局是“父老共擁太子馬,不得行。”李隆基在“使人偵知”這樣的情況後,說了兩個字:“天也。”又派人對李亨的隨行軍士說:“太子仁孝,可奉宗廟,汝曹善輔佐之。”

爲什麼安史之亂後李隆基聽到兒子稱帝,就直接讓位了? 第3張

第三,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李隆基有着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清楚地知道,大敵當前,李唐政權最需要的是團結。當他得知李亨真的即皇帝位以後,儘管心裏有諸多不情願,但還是例行公事般地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和《皇帝即位冊文》,相當於是後補了讓出皇位的手續。如果李隆基得知李亨即位後仍然不肯放棄皇權,那麼李唐政權將會“天有二日”,出現內訌局面,使安史叛軍從中得益。

綜上所述,李隆基讓出皇位是在特殊形勢下對既成事實的認可,是一種被動的然而卻是正確的選擇安史之亂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