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太極於天聰三年始置文館,對外是掌翻譯漢文書籍並記注政事,而實際上是作爲汗權系統的決策參議機構。

這是大汗辦公室,肩負着特殊的政治使命。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此時的皇太極,還只是後金名義上的共主、最高領導人,而朝政還得由他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商定後,才能正式發出。這是努爾哈赤死前就已推行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治體制延續,只因努爾哈赤死後的汗位之爭,而導致最初的八王共治改爲了四大貝勒聯合執政。

雄才大略亦工於心計的皇太極,自然不願意將此四主共存的局面延續下去。所以,他在精心培育以多爾袞爲首的少壯派貝勒羣體崛起的同時,迅速打着談經論史的旗幟,組建特殊機構文館,爲自己的獨專出謀劃策。

英勇善戰的阿敏、莽古爾泰,先後被冠以陰謀自立、謀上之罪,被奪爵圈禁。老成謀國的代善,也被皇太極多次威逼譴責,最後以處死他們的姐妹莽古濟作爲嚴厲的警告。

無情的革命,成就了皇太極在天聰六年元月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實現自己南面獨坐、汗王獨尊。文館儒臣們無疑是獻策不少的。

從明朝過來的儒臣們,自然想到了如何擴大皇太極的帝王事業,於是建議仿明制,設內三院、六部,終止親王貝勒主管部院事務,將軍政與民政大權悉數集中到皇太極手中。多爾袞日後統攝六部之首的吏部,幫助皇太極改革政府機構推行八衙官制,繼而統轄六部,他也有執行權,真正的決定權還是由皇太極獨主。

與此同時,皇太極建起了都察院和理藩院,進一步集中了汗權,加強了專制統治。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第2張

天聰六年十一月,皇太極詢問鮑承先等諸位文館大臣,如何考察各部職官啓心郎的政績好壞,作爲升降的標準。

鮑承先與寧完我、范文程疏言:“當察其建言,或實心爲國,或巧言塞責,以爲去留。”(《清史稿·鮑承先傳》)降臣履新,倒是講究起了什麼是實心爲國和敷衍塞責了。想當初,鮑承先在熊廷弼麾下,除了每經戰陣,不逃則降,毫無原則。如果當時熊廷弼因此勒令鮑承先退伍,遣還原籍,鮑氏也不能參與“設間誅袁崇煥”(昭槤《嘯亭雜錄》卷一)、助力皇太極攻明瞭。

往事如煙,崇煥已矣,而鮑氏在敵國殫精竭慮,忠誠得連皇太極一度也有些生氣了。

天聰七年五月,原明皮島總兵毛文龍麾下的干將孔有德、耿仲明跳出明軍的圍追堵截,前來歸降。他們的船停留在鎮江。

孔有德是在登州發動了吳橋兵變起家的,那些跟隨孔有德的登州軍人稱爲登州水軍,曾讓追剿的明軍吃盡了大虧。如今,孔有德帶來的正是這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

鮑承先腦洞大開,趕緊上疏:我們應該快點以此爲基礎創建用水軍攻打明朝,否則,明朝再用水軍來抵禦我們,那就不能有效攻打他們了。

毛文龍有“海上長城”之譽。袁崇煥連敗努爾哈赤、皇太極,也是因爲毛氏牽制有功。但因能力超強,不聽使喚,且索餉過重,被忌其軍功見大、脾氣見長的袁崇煥,揹着崇禎和朝廷捏造了十二款斬罪,斬殺了這個戰功卓著、影響巨大的大軍閥。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第3張

孔有德、耿仲明率部來降,給皇太極帶來了毛文龍留下的明朝遼東精銳。

皇太極狂喜,親率衆貝勒大臣出迎十里,行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封孔有德爲都元帥、耿仲明爲總兵官,命統率舊部,各成一軍,一曰天佑軍,一曰天助軍。

太祖年號天命,太宗改元天聰,兩降將的部隊被冠以天佑、天助之名,儼然天子之師。而且不僅是皇太極盛情款待孔有德、耿仲明,就連諸貝勒也是逐次邀約宴請,視若上賓。

此等頂級待遇,鮑承先是不曾有過的。他患了紅眼病,於天命九年正月上疏皇太極:我私下裏看見都元帥孔有德、總兵官耿仲明爲他們的老部下請求敕命,大汗允許他們自己決定。如果大汗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就應該注重自己的名號與儀制:“臣聞帝王開國承家,首重名器,濫則匪人倖進,豪傑灰心,而國之喪亂,因之如昔唐明皇、近明天啓崇禎是也。臣見都元帥孔有德、總兵官耿仲明爲其屬員請敕,我皇上聖明,諭令隨便給劄。夫上下之分,自有定禮。今待以諸侯之爵,隆寵極矣。然都元帥乃不識國體,未諳書史,要請無已,甚失人臣禮。我皇上聖德優容,原不深較。然臣觀古者齊桓公之臣管仲有大功於天子,方授上卿,況都元帥之部將非管仲可比。元帥之功,爵亦非桓公可比。凡爲國者,有大臣,有陪臣,自古及今,皆有一定之規。若任情濫予敕書,是竊名器也。名器一紊,賢者退,小人進矣。”(《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二)

鮑承先引經據典,諫阻皇太極以最高規格優寵孔有德及其部衆,不惜擡出亂國的唐明皇、明天啓崇禎,希望喜好讀史的皇太極引以爲戒。

他以齊桓公與管仲之喻,潛在勸誡皇太極莫學虛有其表的周天子,而讓孔有德有機可乘地成爲了齊霸王。

明朝降將爲何敢強懟皇太極?皇太極還好言相勸? 第4張

鮑承先大膽奏言,有做帝王師之心,要給皇太極定百世之規,但,皇太極的帝王心術,不是鮑承先所能理解的。

所以,皇太極對鮑氏報怨,很不以爲然,直接說,你所說的不是遼東漢人相繼而逃,而是孔有德等人率衆航海遠來,他們的功勞不小。任用賢人要說一不二。我誠心對待部下,之前已經有旨意了,怎麼能隨便更改?

皇太極話鋒一轉:你鮑承先當初來降有什麼功勞,都不過是臨陣被擒而已,我不是也讓你列諸功臣,受到朝廷的恩養嗎?

皇太極厚遇孔有德,有自己想法,但心腹還是心腹,責罵一番後,又委婉地開導鮑承先:我不是責備你,我也深知你是誠心進諫,但我希望你不要糾結於前來歸順的將領被重用是否有功勞。

鮑承先不傻,自然洞察到皇太極的別有用意。半年後,多爾袞征戰察哈爾,得到元朝流落到漠北的傳國玉璽,上有“制誥之寶”四字。此乃天子之印,鮑承先率先準備精美的盒子,馬上召集文館儒臣集思廣益——他們要極力頌揚皇太極順天意,合人心,受尊號,定國政,可以稱皇帝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