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江北第一狀元馬愉生平簡介,馬愉墓在哪裏?

明朝江北第一狀元馬愉生平簡介,馬愉墓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愉是明朝江北第一位制科狀元,做官時,心繫社稷民生,關注政綱法治;一生不圖厚積,樂善好施,雖官居要職,卻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在朝廷內外傳爲美談。馬愉去世後,他的後人爲紀念他而在他的家鄉建立狀元祠堂,以提醒後人爲官爲人,要學習馬愉的品質。

明朝江北第一狀元馬愉生平簡介,馬愉墓在哪裏?

走近江北狀元村

朱位村位於臨朐縣城南,東紅公路七賢鎮址西側2公里。14日,記者一行沿着平整的道路驅車趕往朱位村。冬日的鄉村顯得格外靜寂,陽光透過車窗照射到身上,讓人感覺格外的溫暖愜意。

朱位村以馬氏爲主,宋末元初陝西扶風人馬近(青州府教授)率家人遷此定居。該村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譽爲“江北狀元村”。

狀元祠位於朱位村中央,始建於清朝萬曆年間,是爲祭祀明宣德二年(1427年)江北第一位狀元馬愉而建造的。狀元祠是臨朐縣保存較爲完整的古建築之一。大門以青磚小瓦構築,迎風雕刻精緻,人物、動物、器物栩栩如生,進院3間大廳房,內設結構精密,正中掛有狀元像。院內有古樹“四月雪”,春節後開花,遍樹全白,如同蓋上了一層雪花,雖然歷經500多年滄桑歲月,古樹依然生命旺盛。

狀元墓位於朱位村西南高崗上,墳丘保存完好,墓地其它文物在“文革”期間遭到不同程度破壞。2003年,墓地及保存文物重新修復。龜駝家譜碑高3米,上有兩條盤龍。墓前3個平臺,供祭祀用。3米高石門兩邊,有明代雕刻的石人、石馬、石羊等及古碑10餘通。2003年,狀元墓被列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因爲狀元祠首次以全新的面孔開門納客,讓平靜的鄉村顯得格外熱鬧。14日,不少馬愉的後人從外地專程趕到狀元祠祭拜。朱位村村委書記馬愛軍告訴記者,馬愉的後人遍佈周邊多個村,逢年過節,狀元祠便熱鬧了起來。有些已在外地定居的馬氏後人,還專門帶孩子到狀元祠看看,聽聽狀元馬愉的故事,啓發孩子用功讀書,樂善好施。

自幼聰敏能詩善文

據史料記載,馬愉(1395——1447),字性和,臨朐縣朱位村人。馬愉自幼聰敏,能詩善文,且有膽識。他讀私塾時,院中有棵櫻桃樹,一日,櫻桃被偷吃,塾師便集合起學生追查偷吃者。塾師喝問:“撥箔障,摘櫻桃,何人所做?”諸生面面相覷,不敢回答。馬愉略加思考,起身對道:“步蟾宮,攀桂枝,乃吾之爲。”塾師聽了,卻轉怒爲喜。因爲馬愉不僅對偷吃櫻桃供認不諱,而且對句對仗謹嚴,更有“步蟾宮,攀桂枝”,出語不俗,確非尋常。

塾師爲試馬愉之才華,又給了他一張像課本一樣大的紙,要他在紙上畫出一千匹馬。馬愉並無難色,先在紙上畫了一座大山,然後畫出一條從山後延伸而來的大道,最後畫了一匹剛從山後露出頭胸的奔馬,馬身後再畫上捲揚的飛塵。他將此畫交給了塾師,塾師笑着問馬愉:“我讓你畫千匹馬,你怎麼只畫出一匹馬呀?”馬愉回答道:“這是一匹馬,其餘九百九十九匹馬都被大山擋住了。”塾師點頭稱許。

一年陽春三月,塾師帶領學生去臨朐名勝石門坊遊玩。當行至仙人橋時,有一樵夫挑着柴擋住了去路。塾師見狀,讓樵夫讓路,樵夫說:“如要讓路,請先與我對句。”塾師說:“請講。”樵夫出了句“此木爲柴山山出”。塾師一時回答不出,衆學生也面面相覷。馬愉略微一思索,上前對道:“因火成煙夕夕多。”樵夫一聽甚喜,遂讓路遠去。

33歲中狀元

馬愉20歲中秀才,永樂十八年(1420),中山東鄉試第3名舉人,時年26歲。第二年春天,準備到北京參加會試,途中得病,誤期,返回。永樂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會試,因守繼母孝,又未赴試。期間,刻苦攻讀,宣德二年(1427)參加會試,殿試,一舉奪魁,中了狀元。明清543年間,山東共出了10名狀元,馬愉是其中之一。此科主考爲楊溥,副主考爲曾榮,馬愉終生視二人爲恩師。這年,馬愉33歲。

此科乃爲宣德皇帝登基後的首次開科,俗稱龍飛榜。歷來科考,大多考試五經,即俗說的以五經取士。此次,宣德皇帝下詔說:“自古制科,以得人爲盛,願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乃爲制科取士(制科,古代朝廷設置的臨時考試科目,始於漢代,沿至清末。較重要的制科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有博學宏詞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經濟特科;晚清還有翻譯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時有改動,制科錄取者一般都從優授予官職)。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禮樂之道,原於天地,具於人心。所以治天下,國家之大器也。蓋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於斯。故聖帝明王。鹹所重焉……爰及朕躬,獲承鴻緒,永惟海宇之廣,生齒之繁,化理之方,躬行爲要。肆夙夜飭勵,恭己思道,罔敢怠寧。諸生學古有年,究於治理。夫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而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此盛治之致也。爰始行之,其事何先?樂由中出,禮自外作,近世大儒又謂其本皆出於一。夫欲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不考其本可以施之,知禮樂之情能作,識禮樂之文能述,稽諸往古,疇其當之。昔者,聖人制作之盛極於虞周,況以伯夷後、夔、周公爲之輔。仲尼定萬世之制,何獨取其韶冕歟。夫禮樂之效,致人心之感,則道德一而風俗同;致氣和之應,則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車馬圖鳳凰麒麟之物畢至,亦理之所必臻歟。朕虛己圖治,冀聞至理,其悉陳之,將親覽焉。”馬愉得題後,傾其所學,上下古今侃侃而談,洋洋二千餘言,一氣呵成。宣德皇帝覽卷大喜,親批爲第一甲第一名,即狀元。這是明代開科以來第18名狀元,也是江北第一位制科考取狀元的人。

做官深得皇帝器重

馬愉中狀元后,即被授爲翰林院修撰(從六品),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讓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將來爲太子老師。

1435年,宣德皇帝死。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次年改元正統。馬愉被任命爲經筵講官,進侍讀(正六品),與楊溥、苗衷、高谷、曹鼐5人專門負責給小皇帝上課。馬愉等日日輪流用儒家的思想和道義,以二帝三王,周孔之道、正心修身、經綸之要爲小皇帝苦口婆心地講解,小皇帝也經常賜些金銀服食一類的物品給馬愉。是年,還以會試同考官的身份參加了會試。1438年,升翰林侍講學士(從五品),1440年,奉旨入閣參與機務(即宰相。明代不設宰相一職,凡入閣者,即稱宰輔,亦即宰相)。

在古代,狀元爲榮極之人,宰相爲官極之人,由狀元而爲宰相,歷代爲數極少,由此可知馬愉在當時地位之榮耀了。1445年,馬愉爲會試主考,得狀元商輅。商輅乃浙江淳安人,連中解元,會元、狀元,是明代惟一的一位連中三元者。是年,馬愉又被任命爲禮部右侍郎(正三品)兼侍講學土。1447年農曆九月初三日,早起準備上朝,突發中風症。皇帝聞訊,急遣御醫診視。

但過了3天,不治而逝,終年53歲。正統皇帝賜給御葬,並下詔曰:“講讀之臣,所以考質疑義,非專誦習而已;館閣之職,所以備資顧問,非專辭命而已。國家列官,以館閣兼講讀,往往寵以重秩,固有自來,而朕尤意向之,蓋信任之篤,委託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學賅洽、操履淳正之士則不輕畀。故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馬愉,早自賢科,榮魁多士,首擢官於史局,再遷秩於經筵。既公紀載之精亦勤,講讀之久,比參機務盜慎弗渝。顧眷遇之方殷,胡壽齡之不副宜有顯賜,以慰朕懷。茲特贈翰林院學土、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諮爾冥靈,光我寵數。欽哉!正統十二年(1447)十月十四日。”並循師保例賜賻萬緡(即一萬貫),派禮部尚書胡濙代表皇帝祭之,後又賜諡號襄敏。

明史雲,“賜官兼職自愉始”,馬愉原爲通議大夫、侍講學土、禮部右侍郎,死後賜資善大夫、翰林學土、禮部尚書。古時講官、職、階、爵等,尚書爲官名,翰林學士爲職名,資善大夫爲階名。一般死後僅贈官,馬愉爲皇帝老師,正統皇帝特旨既贈官又賜職,連同贈階,後來成爲定例,故云贈官兼職自愉始,由此亦見正統皇帝對馬愉的特殊感情。

一生不圖厚積,樂善好施

《明史》稱馬愉重簡默,論事務寬厚。他發現不少郡縣的糧倉失修和獄中久押不審的犯人多有獄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倉儲糧,審理冤獄,使上述狀況一時有所改變。一次邊境遭到侵犯,朝廷擬遣將率兵征討,恰逢別部使者至,許多大臣主張將其執之問罪,惟馬愉等2人持相反意見,指出“賞善罰惡,爲治之本。波及於善,非法;乘人之來執之,不武”。皇帝採納馬愉的建議,以厚禮相待來使。

馬愉官居要職,但門無私謁,不媚權貴,廉潔自守。宦官王振擅權時,連五將四相都爭相巴結,惟馬愉不登其門。他一生不圖厚積,樂善好施。著有《澹軒集》8卷,收入《四庫全書》。《列卿記、弇州續藁》記載:正統(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七)中以禮部右侍郎兼學士,直內閣。工書,王世貞國[明]朝名賢遺墨有其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