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這只是民間對隋唐草莽英雄的一種調侃和幽默,也是民間對名人最早的“惡搞”,歷史上真正的程咬金卻不是這個樣子的。程咬金,濟州東阿(今山東東阿)人,史書記載爲程知節。程咬金青少年時就很驍勇,善用馬槊(馬上長槍),而不是傳說中的六十四斤八卦宣花斧。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網絡配圖

他生於隋末亂世,最初出道,可不是跑到瓦崗寨去當混世魔王,而是聚衆數百,建立民團,立馬橫槊,保衛鄉里。換句話說,程咬金當初非但沒有當強盜,反而是率領鄉民抗擊盜賊的民團首領。隋末各地紛紛起事,程咬金這支保衛鄉里的非正規軍,生存非常艱難。不得已,程咬金於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率領數百人的小部隊,依附了當時很強大的瓦崗軍。在李密手下,程咬金如魚得水,和秦叔寶一道,成了李密最精銳的八千貼身衛隊的頭領,官銜是內軍驃騎。從此,程咬金便把名字改成了文縐縐的程知節。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與隋軍的北邙山大決戰中,程知節大出風頭。當時,瓦崗名將單雄信率領外軍駐紮在外圍,遭隋軍王世充偷襲。單雄信向李密求援,李密派程知節和另一員號稱“萬人敵”的大將裴行儼(即小說中的隋末天下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前去馳救。裴行儼奮勇當先,不幸被流矢擊中落馬,正危在旦夕。

程知節飛馬趕到,連殺數人,所向披糜;連忙從地上抱起行儼,橫在馬上,往自己的大營撤退;隋軍隨後追趕,程知節抱着裴行儼,行動不甚靈便,只覺胸口一熱,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只見知節大喝一聲,撅斷長槊,並調轉槊頭刺死殺手,嚇散追兵,這才與裴行儼平安回營。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居然沒死,且還殺死敵人,救回戰友。這一舉,便奠定了程咬金是福將的傳奇人生。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過,這一仗打下來,失敗的還是李密。程知節、裴行儼、秦叔寶、單雄信等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虜。李密死裏逃生,投奔了李淵,不久因叛唐被殺。王世充對這批勇猛的降將十分看重,優渥有加。封秦叔寶爲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爲將軍。不料,瓦崗降將卻瞧不上王世充,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不但器量狹小,而且說大話打妄語,還喜歡發誓賭咒,簡直就是巫師老婦的做派,哪裏是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明主是誰?當然是正在招賢納能的秦王李世民了。估計李世民早已派人與秦、程等人暗通關節了。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與唐軍戰於九曲,雙方列陣對峙,程咬金與秦叔寶等皆率軍在陣前。突然,程、秦與其他數十騎向西急馳百多步,然後,程咬金在馬上向王世充作了一個揖說:“僕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僕託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見《資治通鑑.唐紀三》)說完率領數十名同夥打馬奔投唐軍,懾於秦、程的威名,王世充的人馬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馬蹄揚起的煙塵,而不敢追趕。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寶歸唐最爲的戲劇性過程。

歸唐後,李淵將程咬金劃歸秦王府,李世民待之甚厚,授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後,程咬金就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接戰必身先士卒,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爲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又領左一馬軍總管,以功封宿國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爭奪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風中,左一馬軍總管程咬金首先成爲李建成的清洗對象,準備把他調到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今廣東德慶縣)當刺史。

一代福將程咬金傳奇:長矛穿胸居然不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有人認爲,程咬金徵西域晚節不保,是老糊塗了。其實,程咬金纔不糊塗,他打了一輩子仗,豈不知兵貴神速,秋毫無犯的道理?他之所以任王文度所爲,完全是爲了避禍自保。要知道,顯慶元年早已不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了,高宗李治對開國功臣的防範之心已顯露出來,武則天已從李治的昭儀變成了皇后,剷除異己的行動也已經開始了。因此,李治對王文度下達密旨並不是假的,只是後來事情敗露,不好交待,才說王文度“矯詔”。要不然,“矯詔”怎麼能可免死?且三年後,又將王文度起用爲熊津都督(在朝鮮半島),這就說明了密詔的奧密。也就是說,如果當年程咬金不聽王文度傳達的密詔,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壽終正寢了。故曰:程咬金雖老,卻不糊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