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勳 死後卻遭黑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勳 死後卻遭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天下混亂,羣雄並起。少了朝廷的壓制,各大豪強勢力飛速擴展,幾乎可以左右一州一郡的政治軍事局勢。後來,雖然曹操大力打壓世家門閥,提拔寒門士子,但是仍有潁川荀氏出盡風頭。

及至魏文帝,爲爭奪繼承人之位,曹丕給各大家族許下諸多好處,及其繼位,門閥勢力從此也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司馬氏以晉代魏,又經歷八王之亂,晉朝政權轉眼之間搖搖欲墜。中原政權的衰弱,給北方胡人提供了入侵的良機,千百年來覬覦中原肥沃土地的遊牧民族找到了機會,千軍萬馬奔騰南下,一時之間中原大地烽煙四起,生靈塗炭。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勳 死後卻遭黑

然而此時與明末不同,明末中央權力高度集中,一旦中央政權倒下,國家反抗勢力土崩瓦解。但是西晉末年胡人每前進一步,都要面對當地豪門的阻攔,舉步維艱。不得不說,門閥世家的壯大,雖然削弱了朝廷的控制力,卻也爲晉室的延續提供了時間和保障,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天下動亂時,琅琊王司馬睿南渡。所謂強龍難鬥地頭蛇,一個落難的王爺,又有幾個人會買賬呢?不過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那麼一兩個生死之交,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支持你。

王導,就是司馬睿生命中的貴人。王導是琅琊王氏族人,年輕時在洛陽便與司馬睿相識,此次司馬睿南渡建鄴,王導說服王氏家族,亦跟着舉族南遷,這其中,更得到堂兄王敦的大力支持。

王敦,士族出身,娶晉武帝司馬炎女襄城公主爲妻。早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王衍薦爲青州刺史,東海王司馬越掌權時,任爲揚州刺史。司馬睿移鎮建鄴,召爲軍諮祭酒,後又繼劉陶任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與王導共同扶植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消滅不從命的江州刺史華軼,鎮壓以杜弢爲首的荊湘流民起義。可以說,王敦爲司馬睿建立東晉立下了巨大的功勞。

剛建立的新政權,內外都很不穩定,於是王導負責內政事宜,全力幫助司馬睿穩定內部。而王敦則統帥軍隊,平定荊州、湘州,爲下游建鄴提供了戰略縱深以及安全保障。

王導和王敦爲東晉政權做出了巨大貢獻,各個地方都能見到他們的影響,以致有“王與馬,共天下”一說。

然而,命運的年輪總是如此相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南方站穩腳跟的司馬睿,開始把刀伸向爲他打下大片江山的琅琊王氏士族。

司馬睿對曾經的生死兄弟王導逐漸疏遠,開始重用劉隗、刁協等人。堂兄王敦爲其鳴不平,然而司馬睿置之不理。隨後,司馬睿開始着手對在外的王敦下手,將湘州刺史甘卓調任梁州刺史,同時派宗室譙王司馬承移鎮湘州。王敦見此,上表陳說古今小人如何離間忠臣和皇帝的關係,想要感動司馬睿。司馬睿見奏表後反而更加討厭王敦,表面上卻增加他的官爵祿秩。同時,司馬睿放免揚州地區的僮客組成軍隊,任命劉隗爲鎮北將軍,戴淵爲徵西將軍,名義上是要抵抗北方胡人政權的入侵,實際上是要防備王敦。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勳 死後卻遭黑 第2張

司馬睿這是要過河拆橋,面對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屠刀,王敦知道,自己過去所做的貢獻,爲東晉江山流的血汗,在此時都成了催命符。

不能坐以待斃,王敦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召集諸將,陳述朝廷不公,羣情激昂。於是自武昌起兵,順江而下,進攻建康。然而司馬睿雖然對他不義,他卻沒有不忠,王敦上奏說只要誅殺佞臣劉隗,自己馬上罷兵,繼續爲國鎮守邊疆。

然而司馬睿全然不聽,任命劉隗招集士兵抵抗。所謂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馬睿對王氏家族的不公,人人都看得到。所以王敦一路兵臨建康未遇到任何抵抗,沿途守將紛紛投降支持王敦。

石頭城是建康的門戶,最早是孫權在石頭山修建,用來保護東吳京師建業。王敦大軍兵臨石頭城,守將周札未做絲毫抵抗就開門投降,東晉都城暴露在王敦軍隊之下。

不過王敦並未進攻建康,他只是不平,並不是來奪位的,於是大軍駐紮在石頭城。然而司馬睿並不打算善罷甘休,先後派戴淵、劉隗、周顗、郭逸和虞潭進攻王敦,但都被王敦軍擊退。諷刺的是,被司馬睿委以重任、信賴有加的重臣劉隗,在戰敗後棄軍而走,北上投降了胡人政權。

而被司馬睿疏遠、防範的王導,卻在兄長王敦起兵後,毅然與之決裂,帶領着爲數不多的王氏族人繼續爲司馬睿效力。

這麼好的棋子,司馬睿自然不會放過,在諸多將領戰敗後,竟然派王導這個內政文官統兵去戰王敦,結果毫無懸念,王導戰敗。

王敦此次興兵的目的,只是爲了剷除那一批圍繞在司馬睿身邊的讒佞之臣。此番目的已然達到,於是便撤兵退走,繼續爲司馬氏盡忠。

被歷史捉弄的叛逆者:東晉豪族子弟屢立功勳 死後卻遭黑 第3張

同年,晉元帝司馬睿駕崩,其子司馬紹繼位,是爲晉明帝。

兩年後,王敦病重,晉明帝乘此機會,詐稱王敦已死,起兵討伐。多年的操勞早已燃盡了生命,時年五十九的王敦含恨而終。王敦死後,失去主心骨的軍士土崩瓦解,王敦的追隨者都被朝廷斬首。而王敦更是被殘忍地起出屍體,慘遭屠戮,屍首都沒人敢收葬,最後尚書令郗鑑上書陳述王敦有功於國,才被允許讓王敦家屬收葬。

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王敦死後,不僅功勳被抹殺,連名聲也多被抹黑。試想若是他有造反之心,昔日兵臨建康之時,取司馬氏而代之何其容易。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王導的存在,琅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太慘。朝廷論功行賞,封王導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進位太保。又加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禮遇,王導吸取堂兄王敦的教訓,推辭不接受。爾後,王氏家族更是成爲東晉顯赫大族。後人有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可見王氏家族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都擁有着盛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