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魏最後的一位忠臣,司馬家中出了這麼一個“叛徒”

曹魏最後的一位忠臣,司馬家中出了這麼一個“叛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人是誰呢?沒錯,我想說的便是三國時期司馬家族中,司馬懿之弟司馬孚!

曹魏最後的一位忠臣,司馬家中出了這麼一個“叛徒”

司馬孚

說起司馬孚這個人,後世對他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一說他是一個非常虛僞的人,惺惺作態、大奸似忠。曹魏都被他司馬家族給取代了,作爲當時司馬家族的老長輩,他卻只能坐看子侄滅魏建晉而無所作爲,而事後卻還以魏臣自居以示清白,不免讓人產生疑惑!另一說則認爲司馬孚確確實實是一位忠臣,對曹魏已經盡到了人臣的忠貞之節。到底哪一個說法更有理呢?在這裏,我還是比較認同第二種說法的,爲什麼呢?下面我來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司馬孚其人

曹魏最後的一位忠臣,司馬家中出了這麼一個“叛徒” 第2張

司馬孚

司馬孚是曹魏權臣司馬懿之弟,歷史上的司馬孚是一個秉性溫厚廉讓,生平以貞白自立,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至死都自稱魏朝忠臣。可惜在曹魏衰敗之際,司馬孚並沒有掌握軍政實權,無法阻止司馬家族代魏的步伐,魏帝曹髦被弒殺,百官不敢奔喪,獨司馬孚挺身前往。後曹奐禪讓,司馬孚也曾前往拜辭,含淚說到:“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當時“孝先於忠,父先於君”的士族思想

在漢末至南北朝,孝先於忠,父先於君,是當時士族比較普遍的一種看法,在大家族中,家族的利益很多時候要高於朝廷的利益,特別在後來的兩晉南朝時期,全社會範圍內強化以孝爲中心的家族倫理是成爲了當時法律活動的重點。司馬家作爲當時的士族大家,家族成員自然也會有這樣一種思想。當面對親人的瘋狂奪權,司馬孚陷入了忠孝不能兩全的尷尬境地,國與家,這樣的選擇的確也是很殘忍。無法背叛親人,當然也沒有能力阻止,司馬孚能做到獨善其身,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與家族共謀,終身只爲魏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實屬難得。

曹魏最後的一位忠臣,司馬家中出了這麼一個“叛徒” 第3張

司馬孚

在這裏,我們再看一下司馬孚的臨終遺令“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這裏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首先“魏貞士”三個字就道出了司馬孚對曹魏的忠貞之心,此時曹魏早已滅亡,司馬孚已是晉朝高官,但他並不以此爲榮,始終以魏臣自居,而非晉臣。“不尹不周”這個典故出自《漢書》,原本指的是王莽,身爲宰輔不做周公、伊尹,而謀取代。這是他的自責,作爲魏臣,卻沒有盡責護主護國,以致司馬氏篡權奪位,也有把司馬氏代魏看做王莽篡位之意。“不夷不惠”出自《法言》,也就是不違背自己的心意去侍奉新主,也不過於偏執導致身死族滅,這是魏晉時期名士推崇的一種態度。“立身行道,終始若一”不忘初心,永爲魏臣。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司馬孚的臨終遺言其實已經說明的一切,司馬代魏非他能阻止,大局無法左右,但人臣之節他還是要堅守下去,不忘初心,有始有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