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歷史上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

“內事不決問張昭”、“帶投大哥”這些都是網絡上調侃東吳重臣張昭的段子,在衆多網友心目中,張昭似乎成了個沒什麼骨氣的老頭子。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張昭,遠沒有這麼簡單,他是吳主之下聲望最高的人,作用堪比曹魏之荀彧、蜀漢之諸葛!

徐州名士,天下共舉

歷史上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進江蘇徐州),生於公元156年(曹操生於155年)。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爲友好,徐州的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爲稱賞。比曹操小一歲的張昭,在當時可謂天下名士,聲名遠播。

既然有了名聲,仕途也會很順利,張昭成年後曾被舉薦爲孝廉,但他推辭沒有接受。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爲茂才,被張昭拒絕。陶謙認爲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後經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張昭成年之後,正好是黃巾起義爆發(184年)的時候,所以他選擇歸隱不仕也是容易理解的。

張昭後來輔佐孫策,荊州牧劉表想要親自寫信給孫策,寫完後先給名士禰衡看,禰衡看完後譏笑劉表,說道:“像這樣是想要讓孫策帳下的孩童讀嗎,還是想要讓張子布看到?” 由此可見,就連一向狂傲的禰衡,都認同張昭的才華。

文武之事,一以委之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東,受到割據江南的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對張昭極爲禮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他爲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

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對此,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反而瀟灑地說:“當年管仲爲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爲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爲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重傷,臨終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孫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當時孫權年少,張昭即向朝廷上表,又給各屬縣發公文,對江東的內外將校則令他們各守其職。

當時孫權非常悲傷,張昭勸孫權說:“作爲繼承人,重要的是能繼承先輩的遺業,使它昌大興隆,以建立偉大的功業。如今天下動盪不安,盜賊佔山蜂起,孝廉你怎麼能臥牀哀傷,與常人那樣去放縱個人的感情呢?”他親自扶孫權上馬,列兵而出,然後衆人才服從了孫權。

在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因根基未穩,導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結在一起,謀圖造反。而張昭輔佐孫權安撫百姓,地方的長吏及羈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來。孫權每次出征,都留張昭鎮守後方,總領府署的事務。後來黃巾餘黨起兵,張昭率軍將其討平。

江東之望,舉邦憚之

歷史上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2張

史書記載張昭“昭容貌矜嚴,有威風”、“舉邦憚之”。在孫權的角度來看,孫策當年是把自己託付給張昭,所以張昭雖然盡心竭力的輔佐孫權,但對於孫權不合時宜的舉動,張昭從來都是直言勸諫,也不管身邊有人沒人,對着孫權就是一頓“批評”。

張昭每次朝見,都辭氣壯厲,義形於色,曾經因爲直言逆旨,而不進見。後來蜀漢的使者抵達,稱讚本國的德業,羣臣中竟沒有一人能讓他屈服,孫權嘆息道:“如果張公在座的話,他不屈服也會意撓,怎麼還能自誇呢!”隔日,派使者勞問,想要請見張昭。 張昭到達後,避席道歉,孫權跪着阻止。

張昭坐定後,仰頭說道:“當初太后(指孫堅吳夫人)、桓王(指孫策)不把老臣交給陛下,而把陛下交給老臣,所以臣思盡臣節想要報答厚恩。臣這顆愚闇的心用來報效國家,志在忠貞不移,死而後已。假如說要臣改變思想,以求得世間的尊榮和陛下的歡心,這一點爲臣是絕對做不到的!”孫權爲此向他道歉。

張昭和孫權的關係可以說是亦師亦父。當初孫權掌事時太過年輕,是靠着張昭與周瑜的扶持才能夠穩定局面,而且張昭年齡比孫權大太多,所以當孫權有一些出格的舉動,張昭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的勸諫。

有幾件事情可以很好地說明他倆“複雜”的關係:

孫權繼承了父兄的勇武,每次打獵,經常騎馬射虎,老虎常常往前撲到馬鞍上。張昭因此改變臉色上前說道:“您用什麼抵擋它?爲人君者,應該能駕馭英雄,驅使羣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果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

孫權爲此向張昭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車中不設蓋,有一人駕駛,自己在裏面射獸。當時有脫羣的野獸撲向他的車,但孫權每次都親手搏鬥以此爲樂。張昭儘管苦諫,孫權卻常笑而不答。

稱吳王后,孫權有一次在武昌時在釣臺飲酒大醉,讓人用水灑向羣臣說:“今日酣飲,只有醉後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張昭正色不言,外出坐於車中。孫權遣人呼張昭還,對他說:“大家一起高興,您又何必發怒?”張昭回答:“以前紂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飲,當時也以爲只是高興而已,不認爲有什麼不對。”孫權默然而感到慚愧,於是罷酒。

歷史上張昭在東吳的地位如何?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3張

公元232年,割據遼東的公孫淵向吳國稱臣,孫權決定派大規模使團冊封公孫淵,張昭堅決反對。孫權與其反覆爭辯,張昭勸諫之意越來越懇切。孫權不能忍受,抓着刀憤怒地說:“吳國的士人入宮就拜朕,出宮則拜您,朕對您的敬重,已經到了極點了,但您數次在衆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傷害您。”

張昭注視孫權良久,方纔說道:“臣雖然知道自己的話不會被聽從,但每次想要竭盡愚忠的原因,是因爲當初太后臨終的時候,呼喚老臣在牀下,遺詔顧命的話如今還在耳旁啊!”說完後涕泣橫流。孫權也擲刀於地,與張昭相對而泣。但孫權還是遣使前往遼東,張昭憤恨自己的話不被採納,於是退居不朝。

孫權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張昭也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以表示他也永遠不打算出門了。結果公孫淵出賣孫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張彌和許晏。這時孫權才感到後悔,數次派人請張昭上朝無果,但又不願道歉示弱,於是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以此逼他出門。

但這方法也沒嚇倒張昭,因此孫權只好又下令將火又撲熄。最後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張昭纔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縱觀歷史,張昭和孫權這樣特殊的君臣關係也是難得一見。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張昭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一歲。他遺令喪事從簡,入棺材都沒有更換衣服,孫權身着素服前往弔唁,諡號“文”。縱觀張昭一生,主張投降雖然是其一生的“政治污點”,但他在吳國的聲望、地位,絕對可以算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