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嗎?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海瑞寫的《治安疏》被稱爲明朝第一奏摺,也被稱爲天下第一罵疏,那麼清朝第一奏摺是哪一篇呢?因爲文人之間明面上互相吹喇叭擡轎子背後下黑手使絆子,都不承認別人的奏摺能排第一。直到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纔有一份奏摺被很多人推崇爲“天下第一折”。

這份奏摺僅有六百字(現在加標點爲七百零五字,但清朝奏摺無標點),寫的言辭懇切入情入理卻又字字蘊含殺機,直接導致了朝廷第一重臣與邊將第一統帥失和,也爲甲午海戰失敗埋下了誘因,奏摺作者李鴻章因此得了兩個外號和一副對聯。

李鴻章的兩個外號,來自同一副對聯,那就是“楊三死後無蘇醜,李二先生是漢奸。”

這副對聯一出,“李二先生”“清朝第一漢奸”的綽號不脛而走。另一副除了李鴻章之外,還跟另外一位晚清名臣有關:“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前一副對聯簡單解釋一下就行:楊三就是著名的崑曲丑角楊明(鳴)玉,因爲排行第三,所以習慣被稱作楊三。之所以把楊明玉拉出來,就是爲了跟排行第二的李鴻章對仗。至於李鴻章是不是漢奸,咱們講完這道清朝第一奏摺和甲午海戰失敗原因之後再說。

第二副對聯需要解釋一下,因爲這是明清兩朝的官場習慣——經常用地名指代高級官員。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明朝的嚴嵩常被稱爲“分宜(江西袁州府分宜人)”、徐階被稱爲“華亭(上海松江區當時叫華亭縣)”;清朝的袁項城是誰,就不用說了。對聯裏的宰相,指的就是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司農指的就是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常熟人翁同龢。

一個是手握重兵的清朝第一實權將帥,一個是在朝中一言九鼎的“帝師”,這一文一武是怎麼成了一對烏眼雞的呢?這咱們得從那道天下第一奏摺說起。

其實一開始矛盾的雙方,既不是翁同龢也不是李鴻章,而是翁同龢的大哥翁同書和李鴻章的老師曾國藩。

咸豐九年,捻軍跟太平軍一起進攻安徽巡撫翁同書駐節的定遠縣城。翁同書是個文官,打仗是一點轍都沒有,面對捻太聯軍的軍事壓力,翁同書只有跑路。

讀者諸君都知道,當時的清廷八旗兵和綠營兵不堪一擊,而地方團練則越戰越勇,湘軍淮軍楚軍成了頂尖戰力。能擊潰翁同書的捻太聯軍,在地方團練的阻擊下師老兵疲,戰事在壽州陷入膠着。

翁同書打仗外行,處理團練首領之間的矛盾,也不靈光,這纔有了苗沛霖之變(苗部與其他團練仇殺,反攻壽州)。翁同書爲了安撫苗沛霖,不管三七二十一,殺了與苗沛霖有仇的九個團練指揮官,並把九個首級都送給了苗沛霖。

但是苗沛霖既要仇人頭,也要壽州城,於是翁同書只好再次跑路。

因爲翁家一門高官(其父翁心存爲上書房總師傅、體仁閣大學士,其弟翁同龢是咸豐六年狀元),翁同書並不害怕被朝廷追究戰敗之責,所以他施施然跑回京城,準備風聲過去之後“起復委用”。

曾國藩綽號“曾剃頭”,多難剃的腦袋都敢剃,眼見得翁同書把事情搞糟之後回京享福,就暴跳如雷地遞上了一份奏摺,在奏摺中夾了一頁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夾片”。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第2張

按照慣例,曾國藩的奏摺,都是由他的學生兼第一幕僚李鴻章代筆。同樣義憤填膺的李鴻章文不加點一會兒就,僅有六百字的“清朝第一奏摺”就此誕生。

雖然只有六百字,但是全文照搬,讀者諸君也會看着很累,所以這裏就摘錄能一口咬斷翁同書骨頭的關鍵字句,請大家看看這份奏摺寫得有多狠。

李鴻章先是列舉了苗沛霖在壽州城的暴行和翁同書上報戰況的前後矛盾之處,然後給這件事情定了性:“顛倒是非,熒惑聖聽,敗壞綱紀,莫此爲甚!”

這就是刀筆吏的老辣之處:戰敗事小,欺君罪大。有了李鴻章列舉的“翁同書欺君言行”,翁家再怎麼辯解,咸豐皇帝都不會相信了。

給翁同書定下必死之罪,李鴻章還表示不能對翁同書網開一面:“軍興以來,督撫失守逃遁者皆獲重譴,翁 同書於定遠、壽州兩次失守,又釀成苗逆之禍,豈宜逍遙法外?應請旨即將翁同書革職拿問,敕下王大臣九卿會同刑部議罪,以肅軍紀而昭炯戒。”

李鴻章這段話,其實也是在堵咸豐皇帝的嘴:別的督撫戰敗後都宰了,翁同書居然連官帽都沒摘,這豈不是厚此薄彼沒有一碗水端平?

給翁同書定下必死之罪,堵住了咸豐皇帝的嘴,李鴻章最後連翁家的嘴也堵上了:“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第3張

如果翁家人出面求情,那就是包庇,就是不忠,如果朝臣任由翁家保住翁同書性命,那就是畏懼權勢,也是不忠。

李鴻章筆筆如刀字字殺機,算是趕狗入窮巷,朝廷和翁家無一人敢爲翁同書求情,最後翁同書被判處死刑。

本來翁同書是必死無疑的,但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翁心存極其“巧合”地在翁同書被斬之前死掉了,更爲巧合的是咸豐皇帝也死掉了(這件事拖延到咸豐十一年,可見清廷辦事效率之低)。同治繼位兩宮主政,趕上大赦的翁同書減罪一等充軍發配。

翁同書運氣好撿了一條命,李鴻章也因爲這道奏摺名揚天下:《參翁同書片》被各大衙門幕僚廣爲傳抄奉爲圭臬,並尊其爲“天下第一奏摺”。

曾國藩也對李鴻章的大手筆大加讚揚,並且順帶表揚了自己一下:“少荃(李鴻章字)天資,於公牘最近,所擬奏諮函批,皆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

就是在一片讚揚聲中,李鴻章沒有注意到,有一雙充滿怨毒的眼睛在盯着他,這雙眼睛的主人,就是後來的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戶部尚書、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

翁同龢主政期間,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沒有增添一槍一彈一艦一炮,卻有被“主戰派”翁同龢逼着展開甲午之戰。

清朝第一奏摺指的是哪一篇?與李鴻章有何關係? 第4張

翁同龢的門生王伯恭在《蜷廬隨筆》中,揭露了翁同龢要借倭刀殺李鴻章的險惡用心:“正好藉此機會讓他(李鴻章)到戰場上試試,將來就會有整頓他的餘地了。”

李鴻章是不是漢奸不好說,但翁同龢絕非好人,這一點咱們通過三件事就能看出來:第一件,甲午敗報頻傳,翁同龢卻貼出了一張告示,懸賞一百兩白銀尋找自己走失的仙鶴;第二件,翁同龢一開始全力主戰,後來又全力主賠,並把經手的賠款放在錢莊吃利息,轉手之間獲利十五萬兩白銀;第三件,光緒請老師們吃飯,指着“價值十兩白銀一顆”的雞蛋說“這是稀罕物”,翁同龢不動聲色地回答:“我家除了祭祀這樣隆重的日子之外,從來就不買雞蛋。”

李鴻章與翁同龢之間的恩怨講完了,但是最後我們還有三個問題沒有找到標準答案,所以只好請讀者諸君發表高見:其一,李鴻章與翁同龢,誰纔是誤國漢奸?其二,沒有翁李結仇,甲午之戰清軍能打贏嗎?其三,翁同龢的所作所爲,像不像明朝末年的東林文官?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