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翦和韓信都向皇帝討要封賞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王翦和韓信都向皇帝討要封賞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韓信和王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都是向皇帝討要封賞,王翦富貴終老,韓信卻被殺,憑什麼?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領60萬軍隊向楚國進軍。行軍途中,先後5次向秦王奏請恩賜良田、宅院,秦王均准許他的奏請。在六國統一後,王翦再次告老還鄉,最後富貴終老。但是同樣是討要封賞,爲什麼韓信就被殺了呢?

其實在小編看來,同樣是討要獎賞,但是王翦和韓信卻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韓信討要獎賞的時機不對。公元前203年,韓信派使者向劉邦討封假齊王。劉邦封其齊王,並派張良前去策封。第二年,劉邦軍隊追擊項羽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並與韓信、彭越約好時間共擊項羽。但等了很久,兩人未按約前來。張良獻計說:“可以答應韓信、彭越稱王,並許諾給他們適合預期的封地。”這個就有一點威脅的意思了。

王翦和韓信都向皇帝討要封賞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懷璧其罪卻渾然不知,韓信用兵段位太高,比當世最厲害的將領還要高1~2個段位,吊打各種不服。當世名將,項羽、章邯,在韓信面前恰似“插標賣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想想都令人害怕。

如此危險之人,卻一再表現出對權力的嚮往與執着。尤其在被貶爲淮陰侯之後,多次表現出對劉邦的不滿。更要命的是,韓信不僅沒有做任何太出格的事,沒有把柄可以利用,而且劉邦還兩次偷入韓信軍營將其大部軍力調走,於情於理,劉邦都很不夠意思。這樣一來,劉邦對於韓信就像狐狸對刺蝟,無從下手。雖然一時劉邦很難殺韓信,但一切條件其實早已具備,只等某一個“意外”的發生。

王翦和韓信都向皇帝討要封賞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螳臂擋車太無辜,假如沒有呂后,不僅大漢的歷史要改寫,韓信的生平更要改寫。本來韓信被貶淮陰侯之後,或許歷史上會多一個安享餘生的軍隊事家,因爲劉邦本意並不想要韓信的命,只想讓他交出權利,但是對呂后來說不一樣啊,將來兒子登基之後,韓信一直是個隱患。

所以總的來說,其實王翦、韓信兩人的討賞都在向領導表明,自己不會造反,並提出自己的預期。最重要的差別在於,一個在證明“我沒有能力造反”,王翦討要封賞只是他功成身退的準備工作,重點是功成之後堅決退出權力中心,既然不擔任任何要職,沒有兵權,加上年紀老邁,最大化降低自己對秦王的威脅。

王翦和韓信都向皇帝討要封賞 兩人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另一個,韓信卻一直口頭講“我不會造反”,卻不在實質內容上下決心,反而一再要求做齊王,做楚王。一旦降爲無實權的淮陰侯,立馬給領導丟臉色。這是典型的“我雖然不會造反,但一定要保留必要的造反能力”。當權者當然無法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