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死後呂雉掌權 呂雉爲什麼沒有殺張良

劉邦死後呂雉掌權 呂雉爲什麼沒有殺張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西漢張良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西漢初期,呂雉爲什麼不殺張良?

《史記·留侯世家》: 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

上述是張良做出“結案陳詞”,將一生分爲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爲故國復仇,第二階段是輔佐高祖奪得天下,第三階段功成身退,保全自己。既包含儒家思想的“捨生取義”,“忠君愛國”,也包括了道家思想中的“尚柔知止”。

公元前230年,韓國遭到滅頂之災,爲秦國所滅。祖上五世相韓,與秦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張良,顧不上個人安危,蟄伏12年後,以一己之力謀劃在博浪沙刺殺秦王,願以自己的“生”成就忠君愛國的“義”,無可奈何刺客誤中副車;敗露後,張良逃亡下邳,“聚少年百餘人”,打算投靠景駒,卻遇見了剛起“爐竈”的劉邦,即第二階段。

劉邦死後呂雉掌權 呂雉爲什麼沒有殺張良

博浪沙刺殺秦王

起初,心中還懷揣着“復仇”夢想的張良,只是暫居劉邦麾下,因爲其苦心鑽研的兵法只有劉邦願意採納。追隨劉邦征戰的過程中,在故地尋得了韓國王室後裔韓王成,攻下韓國故地後,劉邦令韓王成留守。此舉相當於是一筆買賣,張良越是盡心盡力輔佐劉邦,不僅復仇得以實現,而且“復國夢”也越接近實現。

於是,助劉邦破嶢關,奪藍田,智鬥鴻門宴,請封漢中,使得高祖有了穩定的根據地後,張良迫不及待地作別劉邦,回到魂牽夢縈的韓國,打算一心輔佐韓王成,恢復韓國往日的榮光,但卻出了“幺蛾子”。

分封的18路諸侯都紛紛前往各自封地之時,只有韓王成被項羽帶到了彭城,先是被降爲侯爵,接着慘遭殺害。原因嘛,項羽在政治上低能,張良屢次獻計,使得劉邦處處佔得先機,項羽只得拿在反秦戰爭中極其平庸的韓王成出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由此,張良的夢想破滅,轉而回歸劉邦麾下,一心一意謀劃,奪取天下:

下邑之謀

公元前205年,與項羽的彭城一役,劉邦潰敗。面對這樣極其不利的局面之下,張良舉薦了黥布、彭越、韓信三人。拉攏分封在九江的黥布,不僅能削弱項羽,還能從南面牽制楚軍;聯合地處魯、豫交界處的彭越所部,可以從北面牽制楚軍;此外,啓用留在後方的韓信,對於劉邦來說具有戰略意義;

否決復立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困滎陽之時,曾提出復立六國後裔對抗項羽。此時的張良保持着清醒的頭腦,看到了復立六國後裔的弊端,這樣打下的天下又將再次分散,不利於劉邦的大統一;

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本來相約合圍項羽的劉邦,因韓信、彭越的失約而遭受大敗,另外一邊的韓信派遣使者,竟請求封“代齊王”以穩定齊國民心,氣得劉邦想罵娘,一旁的張良早已洞悉韓信所想。此時正值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韓信倒向哪邊,哪邊將贏得最終的勝利。於是,張良立刻制止了劉邦的發怒,心領神會的劉邦順勢封韓信爲齊王,最終完成了在垓下合圍,徹底打敗了項羽。

劉邦死後呂雉掌權 呂雉爲什麼沒有殺張良 第2張

項羽

“垓下之戰”後,劉邦於同年建立了西漢政權,按照以“攻城略地”的標準分封功臣。只以軍師、智囊身份,並沒有掌握實權的張良,劉邦卻賦予了很豐厚的恩賜:自擇其地,三萬戶,即讓張良自個挑地方,並享受3萬戶的食稅。

縱觀整個“楚漢之爭”中的名利場,又有幾個落得好下場,張良當然明白“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當其他大臣日夜爭功之時,張良提出:只請封留地。一則留地不但土地貧瘠,而且也不是戰略要地;其次則提醒劉邦,君臣二人正是在留地相遇的。此舉展示了張良的“尚柔知止”,不爭權奪利,就避免成爲衆矢之的。這是此後呂雉不殺張良的第一個原因,不構成威脅。

其次,張良堅決反對劉邦另立太子。劉邦與呂雉夫妻感情一般,更像是政治同盟,而與戚夫人感情甚篤,愛屋及烏,格外偏愛戚夫人所生的如意而萌生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引來了諸多大臣的苦口婆心。叔孫通引用春秋時期,晉獻公廢立太子引發了“驪姬之亂”,導致了晉國元氣大傷的例子,勸諫劉邦不要廢黜太子。

只是效果很有限,呂雉急了,幾次三番請求張良出主意。起初,張良試圖拒絕,或許是出於道家“尚柔知止”的考慮,不願夾在劉邦與呂雉之間,但耐不住呂雉的軟磨硬泡,最終儒家思想的“忠君愛國”佔了上風,因爲廢立太子關係到國家的興衰,便背地裏設計招“商山四皓”出山。

公元前196年發生了英布反叛,“廢黜太子”之心不死的劉邦,竟然讓劉盈帶兵出征,與當年踹劉盈姐弟下馬車是如出一轍。出山的“四皓”讓呂雉聲情並茂地淚灑宴會,硬生生逼着劉邦拖着病體出征;同樣臥病在牀的張良,說服劉邦以太子爲將軍,監管關中的大軍,從而令劉盈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也樹立起了政治權威。

劉邦死後呂雉掌權 呂雉爲什麼沒有殺張良 第3張

商山四皓

平叛英布後,劉邦班師回朝,再次舊事重提;張良直接“不聽,因疾不視事”,表明自己的強硬立場,堅決不支持劉邦廢黜太子。最後,“四皓”的集體亮相,向劉邦傳達了一個信號:劉盈作爲儲君,是衆望所歸,從而讓劉邦徹底放棄了“易太子”的想法。這一切的背後,很可能是張良所謀劃的,連天下都“謀”下了,那還不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