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白起的一生有何貢獻?爲何會淪落那種結局?

歷史上白起的一生有何貢獻?爲何會淪落那種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人, 號稱“人屠”。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說起中國古代純軍事奇才,大家應該都會不約而同想到秦國號爲“殺神大將”的白起,白起一生大小戰役不下百場,竟無一敗績,而且在歷代名將殲滅敵軍數量上,他表現出的殘暴和冷血更是無出其右。也許有人會認爲武功蓋世的西楚霸王可以與之匹敵,但從著名長平之戰與鉅鹿之戰對比,楚霸王破釜沉舟還遠不及白起敢殺全國耕牛以犒全軍的魄力,農耕社會全靠耕牛勞作,但爲求長平一勝做此豪賭,絕非等閒之輩所能承受。

白起是陝西郿縣人(五百年後東漢董卓董太師在此建巨堡郿塢,號爲萬歲塢,意圖造反),他極善用兵,是秦昭襄王最倚重的臣子。昭襄王十三年,白起作爲左庶長(副防長),攻下韓國新城。第二年,白起又在伊闕關大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人,天下諸侯無不震恐。白起因此而被提拔爲國尉(防長)。同年,白起率軍渡河突襲了韓國安邑以東地區,第二年他便被任命爲大良造(國務卿級別)。不久他又攻下魏國城池六十一座。次年,魏國連失城池。白起又攻趙取光狼城,又攻楚拔五座城池。

又過一年,白起攻下楚國國都郢都,將楚國先王陵墓全部焚燬並夷爲平地,這是除伍子胥復仇外,楚國亡國前僅有的一次被攻陷國都,此後楚王遷都至陳,此地也被改爲了夷陵,這個不祥之地後來又留給了五百年後的蜀漢劉備,在此被東吳孫權消滅了七十五萬大軍,最後逃入白帝城不久鬱鬱而終,蜀漢也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能恢復漢朝的江山。

秦國攻下郢都後,設爲南郡,白起也被封爵爲武安君。名相蘇秦、名將李牧也都做過武安君,沒一人得善終,武安君這個封號就像一道必遭枉死的魔咒。白起又乘破郢之勝,攻取了巫郡和黔中郡。

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又攻下了魏國華陽,活捉了三員敵將,斬殺敵軍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將趙軍兩萬人沉入黃河之中。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又攻下韓國陘城,接着又下五城,斬殺韓軍五萬餘人。昭襄王四十四年,白起領兵至南陽,將貫通太行山的道路全部封死。四十五年,攻下韓國野王城,致使韓國上黨被分割出本土成爲飛地。上黨郡守馮亭向趙國請求併入,以使趙國出兵救韓。趙孝成王叔父平原君趙勝建議趙王接收上黨,趙孝成王貪得土地,將上黨納入趙境。秦國見趙國無故得一郡之地,決定移兵攻趙。

歷史上白起的一生有何貢獻?爲何會淪落那種結局?

四十六年,秦國又攻下韓國兩座城池。四十七年,秦國左庶長王齕攻取上黨,上黨百姓往趙國境內奔走,秦軍接踵而至。趙孝成王急忙派出全國精銳至西北長平,一面接應和安置上黨民衆,一面在此部署抵禦秦軍。王齕大軍抵達長平,趙王派名將廉頗領軍迎戰。趙國裨將趙茄被秦軍前鋒斥候所襲殺,沒多久,秦軍攻取了兩座要塞,斬殺趙軍都尉四名。廉頗見秦軍銳氣正盛,下令深挖壕溝阻擋鐵騎,高築壁壘堅守不出。秦軍強攻壁壘,斬殺都尉二人,大破趙軍陣形,並奪得壁壘西面一角,撕開了突破廉頗戰法的一道缺口。

幸得廉頗是位經驗豐富,臨危不懼的老將,趕緊派出精兵搶回了西角陣地,加強了堅壁工事,依舊以逸待勞,面對氣焰囂張的秦軍數番挑戰,趙兵就是固守不出。

趙孝成王可就不高興了,他老早就聽說了天下名將唯“趙有廉頗,秦有白起”之說,今日廉頗如果不能重創秦軍,豈非浪得虛名,如此畏秦如虎,還有什麼顏面與戰神白起並駕齊驅?於是就派了好幾撥特使催促廉頗主動出擊,並責罵了他一味怯戰,延誤軍機,使趙國威名盡喪云云。

可廉頗就是我行我素,堅持不主動挑釁秦軍,他讓特使回稟趙王說:“秦軍銳氣正盛,但人多糧少,利在速戰,我軍只要堅守長平一線,時日一久,秦軍乏糧自然退去了,且秦軍這次主帥是叫什麼王齕的,末將聽都沒有聽過,又不是白起親來,宰雞豈用牛刀?要是我廉頗動不動就要臨陣去和一個無名鼠輩交戰,豈非更加有損大王的威名?”

趙王聽了特使帶回廉頗的話來,被弄得哭笑不得,也無可奈何。可秦國就相當着急了,秦國國相應侯范雎立馬爲秦昭襄王獻出一反間之計,派人往趙國散佈謠言說:“天下都說白起、廉頗是齊名的將才,可秦軍自從有了白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秦軍威震天下,就算沒有白起領兵,秦軍攻入六國任何一地拔城就像拔蘿蔔一樣,輕而易舉就接二連三將一座座城池收入囊中了。現在趙王派廉頗領着全國兵馬在長平抵抗秦軍,不想廉頗徒有虛名,連秦國王齕這種末流小將他都不敢一戰,要是白起前來,他還不得立馬棄陣投降了!”

又有人說:“秦軍上自白起,下至兵卒銳士,不懼廉頗,卻害怕趙軍中一人,他就是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素有談紙神兵的雅號,據說對着地圖紙上談兵,就能將趙國所有的百戰名將一一折服,所以秦軍中私下相傳一句話,廉頗易取,趙括難敵!”

這些話傳到趙孝成王耳中,頓時激得他大怒,立馬派趙括前去替下廉頗的指揮權。秦軍得聞此訊,爲了在長平徹底整翻趙國,秦昭襄王御賜定秦王劍與白起,命他火速前往趙國前線,與趙軍一決雌雄。

戰神白起一聽要派他去消滅趙國全部兵馬,亢奮得手舞足蹈,但當他聽說趙國換走了廉頗,叫了一個乳臭未乾的黃口小兒跟他對決,不免又有幾分失落,畢竟與廉頗這樣的名將決戰纔會是人生一大快事!

白起既知是和趙括交戰,便對秦王說:“末將本來是想正大光明地和廉頗痛痛快快打一場,就算戰死沙場,平生也足矣!今日卻要對付這樣的狂妄小兒,就顧不得陰謀還是陽謀了,希望大王滿足我用兵的要求,末將必定一戰將趙國打趴,並提趙括人頭獻於闕下!”

秦王對白起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有信心,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的請求。白起第一要求將全國青壯盡數帶上戰場,以求和趙軍兵力上形成勢均力敵之勢,這樣才能做到全殲趙軍的十足把握。第二要求使其本人祕密前往長平,以免趙王再度換回廉頗,從而錯失破趙良機,因此全軍上下有敢泄白起本人行藏者立斬不赦。第三要求將全國耕牛宰殺,製成肉脯立即分發給軍中士卒,無需後勤補給,後方人員盡數投入一線,行軍途中不許設竈生火,以免趙軍細作覺察秦軍增兵異動,以圖達到突襲猛攻之效。

雖然在給全軍配製牛肉乾這個問題上,很讓秦昭襄王犯難,但他還是以秦法的殘酷和個人的威嚴,壓服了全國臣民的暫不理解和怨念,全力支持上將軍白起的大膽奇計。

趙國那邊趙括掛帥之後,立馬出兵攻擊秦軍。秦軍佯裝敗退,趙括見他首戰大捷,高興得跳了起來,揮動着指揮棒就傳令全軍追擊。趙軍追至秦軍大營外,不想秦營工事和防禦機制也真是非同小可,幾番衝擊,都是堅不可摧。這時白起的兩萬五千銳士奇兵早繞到趙軍之後,突然從後包抄,將趙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秦營中兵馬見趙軍後隊已亂,也立馬殺出營門,趙軍受到首尾夾攻,頓時大亂,爲了不使趙軍再有集中之力,白起又命五千鐵騎衝擊趙軍,將趙軍徹底打亂,又另派一支兵馬早將趙軍糧道截斷,這一頓神一般的操作下來,趙軍慘敗。

趙括嚇得屎尿齊流,立馬帶着殘兵敗卒好不容易突圍逃入一處尚未失守的壁壘之中,堅守以待。這時候白起的生力軍全部抵達預定戰場,秦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男丁統統都上了火線。白起果斷將新兵預備隊放置在趙國的後勤支援補給線上,將趙國的糧道死死地掐住,不讓趙軍一兵一卒腹中能進一粒糧食。過了四十六天,殘存苟活在壁壘中的趙軍開始相殺相食,趙括不想坐以待斃,將士兵分成四隊,輪番衝擊 秦軍,卻突圍不出。趙括親率精銳而出,結果被秦軍弓弩手射成了箭垛子。

趙軍見主帥已死,羣龍無首,便紛紛出降。白起見大獲全勝,一時間心花怒放,冷笑着對趙國降卒說:“韓國上黨百姓寧願做趙民也不肯降秦,趙人也定然不會誠心歸順我秦國,不殺個乾淨,恐怕禍亂無窮!再說我已答應秦王消滅全部趙軍,那就開始完成這個任務吧!”於是就命人將降卒連欺帶逐,全部趕進了山谷之中盡數坑殺了事,只留下了年紀很小的二百四十人放回邯鄲報喪。這一戰下來,趙國被秦軍斬殺和坑埋的有四十五萬人之多,趙人聞訊大爲震恐,天下諸侯聽說之後人人自畏,再無一人敢對秦人怒目挑釁。

歷史上白起的一生有何貢獻?爲何會淪落那種結局? 第2張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秦軍繼續對韓、趙兩國用兵,而且白起揚言要乘勝圍邯鄲一舉滅趙國。韓、趙二國大恐,派出名相蘇秦的弟弟蘇代前往秦國,拜見秦相范雎求和。蘇代告訴范雎說:“白起一旦滅了趙國,立馬位列三公,凌駕於你範相國之上了!想白起爲秦國攻下的城池不下七十餘座了吧!連遙遠的南方楚國郢都,漢中之地都被他一戰而下,現在又在北方趙國盡滅趙軍主力,帶着這樣大的功勞班師回朝,敢問相國還能坐得住嗎?如今讓趙國與秦國割地議和,這樣相國反而是爲秦國贏得了土地,並且沒有讓武安君他獨佔奇功啊!”

范雎認爲很有道理,就對秦王說:“我們這一戰傾全國兵力而出,軍隊已經太疲憊了,加上國內空虛,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就算僥倖攻下邯鄲,趙國四境就會像上黨那樣,趙北地立馬併入燕國,趙東土也立馬送進齊國,趙南境也會成爲魏、韓的下飯菜,到時候秦國能得到什麼呢?勞師動衆,只爲邯鄲一座空城嗎?不如現在召回白起,退兵議和,讓趙國割讓大片土地,士卒們也能好好得到休整。”

秦昭襄王以爲在理,就命白起退兵,並派人與韓、趙議和,韓國割讓了垣雍之地,趙國獻出了六座城池。秦王十分歡喜,白起卻非常沮喪,因此也對昭襄王心存了不滿,對范雎更是恨之入骨。

等到秦國再次發兵攻打邯鄲的時候,只有將軍王陵領兵,而武安君白起卻如何都不肯聽從王命起駕出征。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軍圍邯鄲失利,秦王欲使白起替王陵爲將,攻下邯鄲。白起卻說:“邯鄲實在難攻,秦國的士卒爲與趙國決戰都已經死傷過半了,國內空虛,而大王還想着讓將士們到遠隔千里之地去奪別人的國都,如今天下諸侯怨恨秦國已經很久了,如果再惹惱六國共同反秦,趙與五國裏應外合,我們秦軍必然要大敗的,我不能去啊!”不管是應侯范雎前去請他出馬,還是秦昭襄王親自下旨調他前往,白起就是堅稱病重,不肯就範。

秦王只好派王齕去代替王陵,圍攻邯鄲許久都不能得逞,這時候趙王叔父平原君趙勝請來了他的小舅子,天下最負仁義俠名的魏王御弟信陵君魏無忌集結六國聯軍幾十萬人,前來馳援趙國,就連楚國的春申君都從南方不遠千里領兵前來助陣,秦國被打得一敗塗地,從未遭此重挫,一直被逐退到函谷關才得閉關喘息。

白起聽到秦軍敗報,冷笑道:“大王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得聞他說出這樣的話,怒火沖天,派人前去將白起強行拽起,命他入宮謝罪,白起只稱病重動彈不得。范雎又屈駕前往請他入朝,白起連斜眼看他一眼都不肯,終究不肯起身。

秦王勃然大怒,立馬免去白起一切軍職,貶爲士兵,並即日遷往陰密縣軍營報到。白起爲賭這口氣,鬧到這步田地,才真氣出病來了,走都走不動了,於是沒有前往陰密。秦王一時拿他沒辦法,又過了三個月,關東六國貌似又要形成合縱之勢,各國軍馬正迅速向函谷關集結,秦國邊境多地都受到六國諸侯的侵襲,秦軍屢屢被迫後退避戰,每天戰報像漫天飛雪一樣捲入宮中。

歷史上白起的一生有何貢獻?爲何會淪落那種結局? 第3張

秦王突然想起白起,問他何在?左右說他還滯留在咸陽。秦王又發起火來說:“原來他還是頑抗寡人旨意,沒有去陰密,現在國難當頭,他也沒來宮中詢問戰事,主動請戰,真是太目中無人,太無人臣之禮了!本來還想着起用他,現在大可不必了!”於是當即命人遣送白起出城,命他不得滯留咸陽。

白起被押送至咸陽西門十里杜郵,有人來報說白起路上還絮絮叨叨說大王的不是,秦王連連搖頭,道:“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奈何!”

於是命人特持御用寶劍前往杜郵,白起得劍,以爲是秦王再賜他定秦寶劍,招他歸軍迎敵,當即面露了一絲笑意,抽劍出鞘一看,劍身上並無“定秦”二字,而是“誡劍”二字,不由地老淚縱橫,仰天長嘆道:“誡劍乃歷代秦王以備社稷不保,國危而自裁之用,今王以此劍賜我,然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過了許久,他才冷靜下來又說:“長平一戰,趙降卒數十萬人,皆喪生於我一念之間,爲此我固當死耳!”話剛落,便揮劍自刎了。

可秦人卻憐其戰功卓著,早已將他視做秦人之戰神、秦地守護之神者,甚至鄉邑之間都多有立白廟祭祀,以懷緬其人,秦王亦不能禁也。

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唐肅宗、唐代宗父子見安史之亂基本平定,還在范陽之地,也就是安祿山造反之地建起白廟,欲以戰神白起之神靈鎮住安史之亂帶來的陰戾之氣,白廟遺址至今依舊還在天津紅橋、北辰兩地之間。白起也被唐肅宗供奉在武成王廟內,與十位武功卓絕的歷代名將一起配享武聖姜太公,被世人稱之爲“武廟十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