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愛新覺羅·胤祥:“九子奪嫡”裏最聰明的人,受雍正重用

愛新覺羅·胤祥:“九子奪嫡”裏最聰明的人,受雍正重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胤祥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九子奪嫡”老生常談之話題,但是每每談及都有不一樣的發現和心得體會。研究歷史有時候就好比打麻將,都是那幾張牌,但是每一次得到的排列組合都不一樣,而且即便是同樣一副牌,同樣的牌局,不同的人來看,都會是不同的結局,而學習歷史就有這樣的魅力。

今天要主講的這位人物,在之前但凡涉及“九子奪嫡”話題是必須要涉及之。然而呢,他在奪嫡過程中似乎“戲份”最少,但是卻最被後人熟知,所以今日有意就其事蹟單獨表上一表,這個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_胤祥。後人習慣稱其爲“十三爺”。

翻閱歷史典籍,你會發現在“大傢伙”忙於爭寵奪嫡之時,胤祥的事蹟“消失”了,可查事蹟寥寥。胤祥成了這一時期“無所事事”的閒散宗室。但是,要是往前追溯一下,就不難發現“胤祥”這個名字在各類文件中是頻頻出現,更不難發現康熙皇帝對他的寵愛。再往後看,到了雍正朝,胤祥更是政績斐然,是雍正朝舉足輕重之人物,絕對是雍正皇帝最爲信任和倚重之大臣,沒有之一。那麼就是這樣一位既神祕,又了不起的胤祥,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他的生平又有哪些值得後人借鑑學習的過人之處呢?

前文提及,奪嫡之時胤祥可查事蹟寥寥,僅在雍正帝起居注中有這麼一句話,大意就是:怡親王(胤祥)因爲二阿哥胤礽之事受到了牽連,但不久康熙皇帝就寬宥了胤祥。就這麼一句話,但是放在那個雲譎波詭的時期,足以讓人“無限遐想”。

愛新覺羅·胤祥:“九子奪嫡”裏最聰明的人,受雍正重用

胤祥所謂“牽連”之懲罰,應該是被宗人府圈禁,時間不長就被放了出來。實際上,因“二阿哥”受到牽連而囚禁的並非只有胤祥一人,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和老五胤祺都受到囚禁。後來經過調查,這三位是無辜的,也就釋放了事。可見這一時期,在風聲鶴唳之形勢,康熙皇帝對於他的兒子們戒備心理之強,可謂是前所未有。

至於康熙皇帝對胤祥之“寬宥”,也僅限於沒有終身囚禁罷了,但對於胤祥始終未予諒解。康熙四十八年大封皇子之時,之前被圈禁釋放的胤祉、胤禛和胤祺都晉封親王,就連“鎮魘太子”的“從犯”老八胤禩都復立貝勒,在不受康熙皇帝重視的老九胤禟和年齡更小的老十四胤禵都被封爲貝子的情況下,胤祥未獲任何爵位封受,側面反應了康熙皇帝對胤祥之厭惡。

也許正是這樣一段人生低谷,鑄就了胤祥虛懷若谷,與世無爭的性格。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成就了胤祥一生之功績。

“熬”過了康熙末年的低谷歲月,雍正朝伊始,胤祥的人生髮生了從低谷到巔峯之變化。雍正皇帝一上位,最重要的人事任命之一就是晉封胤祥爲和碩怡親王,任命其爲四位總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戶部。儘管雍正皇帝早就封藩建府,但是一向低調謹慎的胤禛並沒有太多的自己人,因此胤祥可謂是臨危受命。

自古多少身居高位,被皇帝捧上天的人物,最後都落得身敗名裂之下場。遠的不說,同爲雍正朝初期“三巨頭”的那“兩頭”隆科多和年羹堯,就沒能擺脫了這惡性循環的怪圈。但是胤祥卻至始至終都是被光環籠罩,不得不佩服胤祥之同時,又驚訝胤祥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總結起來,胤祥的人生祕訣只有一個,那就是謙謹。

儘管胤祥身居高位,但是留下胤祥做任何決策的史料並不多。這說明,胤祥雖然成爲雍正朝初期最被倚重之臣,但是絕無任何僭越之行爲,自己只負責提意見,決策權永遠留給皇帝。另外,由於胤祥工作認真,政績出色,雍正皇帝自然是對胤祥大加賞賜。

然而,胤祥面對皇兄的種種恩賞,第一反應永遠是竭力推辭。都說爲君者有“帝王心術”,其實爲臣者又何嘗不是?這種推辭使得皇兄對自己永遠持有一種虧欠心理。而雍正皇帝又是一位愛憎分明之人,心裏越是虧欠就越是要加倍地補償。所以這也是胤祥能夠始終“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愛新覺羅·胤祥:“九子奪嫡”裏最聰明的人,受雍正重用 第2張

還有一方面體現了胤祥謙謹的就是不結黨營私。

年羹堯和隆科多基本上就是倒在結黨營私上。古代帝王,尤其是清朝皇帝,最厭惡大臣們結黨,康雍乾三朝多少文字冤案,其主要目的就是打擊結黨?所以胤祥對於結黨之事那是相當避諱。

但是,與結黨營私防微杜漸之作風大相徑庭的是,雍正皇帝居然主動給胤祥拉幫結派。在打擊年羹堯和隆科多過程中,爲了瓦解年、隆集團,深諳官場之道的雍正皇帝,主動給那些結黨年、隆的官員找“大腿”,這個“大腿”就是怡親王胤祥。

要不是對胤祥百分百之信任,精明透頂的雍正皇帝怎麼也不會這麼做。然而,胤祥的做法是,以皇帝之結交爲結交,以皇帝之憎惡爲憎惡,只管發現人才,但從不籠絡人心。確實,胤祥爲雍正皇帝舉薦過不少人才,近臣李衛和自己的接班人果親王胤禮,都是胤祥舉薦之重臣,但是他們是“十三爺”的人嗎?並不是。

愛新覺羅·胤祥:“九子奪嫡”裏最聰明的人,受雍正重用 第3張

胤祥之謙謹最後的表現就是懂得急流勇退。雍正八年,爲雍正皇帝操勞八年的胤祥不幸病歿,年僅44歲。在臥病在牀時期,胤祥給雍正皇帝上了一份爲自己的身後之事做了安排之奏摺,算是一份遺囑。他在遺囑中特地強調了兩點∶

第一,凡一切安葬禮制絕對不要超出親王定例;第二,自己死後由自己的小兒子(嫡出)弘曉承襲怡親王爵位。第一點好理解,不搞“特殊化”是爲了不給其他人留下話柄。當然了,如果皇帝堅持要搞特殊,此時我胤祥已經不在了,這完全與我個人意志無關。

這第二點的目的其實與第一點是異曲同工。當時他的小兒子弘曉年僅九歲,九歲孩童承襲王爵是怎麼也不可能參與朝政的。胤祥之意正是藉此表明,胤祥這一支後人至此遠離政治中心。其實在胤祥的心裏,子孫後代能夠保全這一份爵位已然是萬幸了。

雍正皇帝對於胤祥身後事安排之良苦用心怎能不心知肚明。對於第二點,雍正皇帝遵照胤祥之意,諭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

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雍正皇帝特地稱爲“吾弟”,後才用皇帝專用自稱“朕”,可以看出胤祥在雍正皇帝心目中之地位是“先兄弟,後君臣”,這在集權制達到頂峯的封建社會,應該是絕無僅有之例了。“怡親王之爵位”也成爲大清王朝第九個“鐵帽子王”。

而對於第一點,悲慟而愧疚的雍正皇帝怎麼也不能答應,實際上,胤祥的安葬禮制遠遠超出親王定例,要不是胤祥先見之明早有預料,這些所謂越制的恩寵,都可能成爲子孫後代的麻煩。

而且事後證明,胤祥的謙謹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兒子們。乾隆皇帝上位之後,不但對十三叔頗有微詞,對待堂弟弘曉更是隔三差五以言語旁敲側擊,有意打壓。而自己那不安分守己的兒子弘昌和弘晈,最後雖被捲入政治風波,還好仗着老爹的面子,沒丟了性命。

其實,胤祥爲何能夠如此自知之明,又能如此先見之明?再簡言之,同爲帝王心術修煉之人,誰還不知誰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