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史學家範鎮簡介: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

北宋史學家範鎮簡介: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範鎮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範鎮(1007年—1088年),字景仁,華陽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翰林學士。範鎮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中國史學界有“三範修史”的佳話,三範指範鎮、範祖禹、範衝,均爲成都華陽縣(今雙流縣)人。

人物簡介

範鎮(1007年—1088年),字景仁,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卒於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歲。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舉進士第一。仁宗時,知諫院,以直言敢諫聞名,生平不信佛事。嘗請立太子,面陳懇切,至泣下。前後上章十九次,待命百餘日,鬚髮爲白。後爲翰林學士,與歐陽修、宋祁共修《新唐書》。在政治上,範鎮支持司馬光論新法,與王安石不合,劾青苗法擾民,直言變法是殘民之術,後職官致仕。哲宗即位,起爲端明殿學士,固辭不拜。累封蜀郡公。鎮少時嘗賦長嘯卻胡騎;晚使遼,遼人目爲長嘯公。卒,諡忠文,贈右金紫光祿大夫。鎮著有文集及《東齋記事》,凡百餘卷,《宋史本傳》及《四庫總目》傳於世。同鄉好友蘇軾在《範景仁墓誌銘》一文說:“其文清麗簡遠,學者以爲師法。”、“臨大節,決大議,色和而語壯,常欲繼之以死,雖在萬乘前,無所屈……”。

北宋史學家範鎮簡介: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

人物事蹟

爲人處事

範鎮十八歲之年,即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談之間,賞識其才,驚謂“此乃廟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爲子弟講學授課。範鎮卻不因此就稍有傲氣,他堅持獨自步行進出,既不乘車坐轎,亦不許迎送,如此一年有餘,守門人尚不知他乃府臺上賓。後來薛奎還朝,隨帶範鎮入京,欣然向人誇示在蜀中“得一偉人”,並預言範鎮“將以文學名世”。果然範鎮賦詩論文,迅即蜚聲京華。被評爲像司馬相如、陳子昂那樣;一出劍門即表儀一代,領袖百家的人物。時京都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揚名,至觀範鎮文章,甚覺欽慕,自嘆弗如,並與之定爲布衣之交。

不久範鎮舉進士、禮部奏爲頭名,因爲他不願意在唱名時首先站出來,歡欣雀躍,陳述自己乃狀元,有煞“風景”,僅授新安主簿.繼升東監直講。數年之後,爲宰相寵籍薦升直祕閣、開封府推官等職,旋升起居舍人,知諫院。範鎮胸襟開闊,洞察力極強,在政壇上一貫有高處着眼,大處着力的作風。時有奏章上疏論政,主張官吏,軍權酌取其“中”,反對疊牀架屋的官僚機構和質量贏劣的龐大軍隊;兵、民、財三個系統亟須通氣協調,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特別要賞民、養民以增強國力,方能有效抵禦外侮。不然“臣恐異日之憂不在四夷,而在冗兵與窮民也!”等等,敢於直言不諱,而又深切當時現實。

直言不諱

仁宗皇帝趙禎在位多年無嗣,嘉祐二年(1057)突然發病,羣臣驚慮,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希望趙家及早選定二位儲君,以安人心,而趙楨總想自己能有一個親生兒子來消受這萬里河山,故不願過繼太子。民間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相傳;擁立之事,牽涉到政治集團的宗派鬥爭,但失敗,身敗名裂,故羣臣又都“莫敢先言”。惟範鎮下決心,縱然掉腦袋也應“死於職”,不願死在來爭奪皇位亂軍之中。他三次面見仁宗陳述爭論,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餘日,鬚髮爲白。”仁宗因此怒惱,範鏡知諫院職,改集賢院修撰。後來他累申前議;文得韓琦等共同努力,帝始定趙曙繼嗣。至邵位,英宗欲拜範稹爲幸梢,但他又反對追尊趙曙生父爲“皇考”,遂遷翰林侍讀學士,次年出知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

貸糧救災

時值陳州饑荒,餓殍遍野,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貸錢三萬餘貫、貸糧三萬餘擔救濟災民。範鎮此舉事先未經朝廷獲准,以致監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書自劾辭官;帝下詔恕其過。殊知是年陳州豐收,官府所發錢糧如數收回。熙寧元年(1068)神宗趙頊繼位,範鎮遷禮部侍郎,翰林學士兼侍讀、旋知通進銀臺司湘當於門下省。

北宋史學家範鎮簡介:著述甚豐,曾參與修編《新唐書》 第2張

反抗變法

次年,王安石正進行變法改制,實行了以青苗法爲代表的新法,範鎮站在司馬光等人的立場上,竭力反對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對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爲賞罰,“陛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氣憤,連手都顫抖了,親自起草詔書,痛斥範鎮。範鎮便以戶部侍郎的官職致仕退休。範鎮臨行前上表謝恩,仍堅持己議,反對王安石變法,請求神宗“集羣議爲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爲腹心,以養和平之福。”退休後,蘇軾前往祝賀,說“公雖退,而名益重矣!”範鎮十分難過,認爲“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爲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與賓客一起飲酒賦詩。

走訪山水

範鎮居成都期間,曾東下長江,出三峽,遊荊湘,直至京城汴梁,遍訪名山大川,作詩三百多首,佳作不乏。如《遊昭覺寺》。 “炎蒸無處避,此地忽知寒。鬆砌行無際,石房禪自安。鴛鴦秋沼漲,蝙蝠晚庭寬。登眺見甲舍,衡茅半不完。”作者以熱冷對比,遠近相襯,勾勒出成都昭覺寺一幅清和圖景。萬鬆散涼,石屋人靜,似有陣陣仙風飄送人間,不勝悠然。沈德潛《唐詩別裁》評謂“語談而味終不薄”。如《仲遠龍圖見邀學射之遊先寄五十六言》:“幾年魂夢寄西州,春晚歸逢學射遊。千里香風塵不動,半山晴日風雨收。指僞武弁呈飛騎,次第紅妝數勝籌。夾道綺羅瞻望處,管絃旌幟旆擁邀頭。”“仲遠”是蔡延慶的字,時知成都府。“學射”即學射山(今成都市磨盤山)。可以想見當年學射山騎射比富場景,人涌曲揚,盛況空前,寫得來情景交輝,格調雍容。

晚年生活

元豐八年(1085)哲宗趙熙即位,廢新法,起用舊臣,拜範鎮端明殿學士,提舉中太一宮兼侍讀,他已年近八十,加以從孫範祖禹勸阻,未就職,遂改提舉崇福宮以銀青光祿大夫再次致仕,贈蜀郡公。範鎮尚通曉音律,曾於神宗元豐三年(1080)受詔與劉幾行考定大樂。範鎮以爲“定樂當先正律”,訪考採用多種必要工具,製作律尺,龠名、升斗、豆區、躪斛,正待訪求真黍尺,最後定準黃鐘。不料劉幾卻襲用仁宗時李照改定的音準,再加用四清聲,就前去搶功報喜。第二年鑄成全套黃鐘。哲宗君臣們舉行盛大的觀聽典禮。範鎮不悅,曾向人申言此樂爲劉幾所爲。大樂合成三日,即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範鎮忽然病故,享年八十一歲。贈金紫光祿大夫,諡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