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荀彧之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荀彧是曹操親密合作的謀士,曹操爲何容不下他,將其逼死?

引言

建安十七年十二月,曹操兵下濡須口,與孫權隔江相持。幾乎是同時,因病留守壽春的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荀彧收到一個從前線寄給自己的食盒。然而打開後卻空無一物。空白的食盒似乎指示着什麼。於是荀彧飲藥而卒。終年僅五十歲。對於一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來說,實屬英年早逝。

荀彧死亡的消息迅速被江東探知。孫權隨即貼出佈告,指斥曹操因爲荀彧拒絕執行他殺害伏皇后的命令而迫害荀彧致死。佈告貼到蜀中,劉備給了八個字評語:老賊不死,禍亂未已。是時三方鼎足之勢已成,彼此再無顧慮可言。橫豎二五也是一十,以炎漢正統自居的劉備乾脆就將曹操比作漢朝的慶父,也即禍亂根源。

歷史學家們認爲關於孫權指斥曹操一事證據不足,以荀彧之聰明智慧,便有此事也不會落到如此狼狽。但江東並不在乎給政敵曹操多加一條哪怕虛擬的罪狀。何況迫害伏皇后實在是有的。而且是有大賢之名的“龍頭”華歆親自帶隊執行。雖與荀彧無關,卻同曹操有礙,也不能說絕對冤枉了他。

而荀彧之死也的確與曹操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曹操逼死了荀彧。而這兩人的推誠相待、親密合作至今已經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以來,沒有其他任何人能取代荀彧在曹魏集團中的作用或對曹操的影響。雖然曹操麾下謀臣如雲,盡有奇思妙策人所難及者。但是荀彧只有一個。所有謀臣之中,只有荀彧被敬稱爲今君而不名。

這不但是曹操也是許都所有名儒文士的共識。二十一年來,每當曹操領兵出戰時,留守根據地負總責的一般總是荀彧。曹主外,荀主內,曹操是大漢王朝的丞相,而荀彧卻是曹操的丞相。荀彧道德厚重,學問淵深,忠正老成,政事通達,愛才善舉,能識大體。許都冠冕之中他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

因此有所謂“五百年間命世者”之稱。曹操稱讚荀彧在輔弼、檢舉人才、建言獻策和密謀四大方面的傑出作用。司馬懿也說,史書中記載的久遠故事不提,在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百十年間,沒有賢才能夠趕得上荀彧。然而事到建安十七年,曹操竟已不能再容忍這個賢才大德繼續生存下去。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因爲之前不久荀彧曾反對過曹操晉爵魏公的建議。雖然措辭並不苛刻,語調也並不激烈,但反對的意見既出自荀彧之口,就絕不能小視。曹操爲此很不高興。公爵的取得非同小可。因爲這已超越了尋常所謂臣僚的範圍,而有開府建國之權。之前,曹操也可以將賢人們招攬進丞相府以便爲自己服務。

比如楊修或七子們。但從體制來說,丞相本身即是漢臣,因此他的僚屬們便也均爲漢臣。而倘若躍升爲公,則可裂土分茅,建立自己的國家,定都並且組建從屬於自己的文武班子。漢朝肇始時,諸王威權極大,在各自的領地上行政、軍事、財政一總統之,雖有朝廷派出的相和尉加以匡扶,但仍經常出現諸王權力大到破壞平衡的程度。

因此本朝中後葉儘管名臣輩出,如國公級別的大人物卻極罕見。之前建安元年時漢獻帝劉協遷都許昌,從此開始建安時代。但也正在這一年,王朝的實際權柄即歸於曹操。因此一般公卿官佐們都在努力地揣摩皇帝與曹操之間的關係以求在兩者中尋找到平衡。因此曹操倘若晉爵爲魏公,威權並重,在禮法制度上已可稍與皇帝抗衡,而遠在其餘大臣之上。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第2張

這無疑是一個破壞平衡的信號。荀彧因而反對。但即使以他的遠見卓識也未必想到數年之後滿朝公卿真的已被架空。隨着曹操晉爵爲魏公不數年後又晉爵魏王,在制度上享有行政權和人事任免權,天下賢才名士文武將佐便蜂擁而上魏國求一官職,以致皇帝劉協手下的漢官們無論名義上還是實際上均已成爲一種擺設。

著名的猛將夏侯惇先時曾任漢朝伏波將軍,然而當魏國肇建時他卻遲遲不得封號,於是不滿地向曹操抗爭。曹操的答覆是以夏侯惇的功績威望,在新創建的魏國中任職不免屈才,因爲按本朝的禮節,臣僚可以分幾個等級,而最高等的臣子可以爲君主之師,即所謂“太上師臣,其次友臣”。

漢朝成立垂四百年,明主賢臣不勝枚舉,自然有資格用夏侯惇這樣的臣子,但魏朝初建根基尚淺,所以不敢貿然將夏侯惇納入自己治下,但夏侯惇堅辭要求,於是得封爲魏國的前將軍。此時本朝名士已基本都在魏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人在漢中王劉備那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樣。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第3張

因此當建安二十三年許昌發生叛亂時曹操才盛怒到幾乎將漢官殺光,以至於當時有朝中又換一面目的慨嘆。但即使真正殺光,於時也已無礙。正如建安元年國家的政治中心從洛陽遷到許昌一樣,此時已從許昌傾斜至魏國的都城鄴城。曹操將許昌的漢官們都召集到鄴城,然後令當晚出門救火的漢臣出列。

漢臣們覺得救火應該有功無過,於是紛紛出列,而曹操將他們都殺死,理由是在許都混亂之時出門救火,縱無附逆之實,也有添亂之嫌。此刻實際上處理國家大事以及朝廷日常事務的機構已全在鄴城。許昌諸漢官雖然體系完備,卻完全被架空。此舉令我們聯想到千餘年後明代的兩京之制。

雖然洪武皇帝朱棣遷都至北京,但南京首都的資格並未廢除。在南京也有一個體系完備的和北京一一映射的官吏系統。但因並非政治中樞,實際上無權無錢,國家的基本俸祿只能餬口,以至於南京官吏們只能另想出路謀財。以耿直聞名的副都御史海瑞去南京赴任時,驚訝地看到官吏們在街上橫徵暴斂,宛如搶劫。

建安十七年,荀彧雖然想不到日後的情況比他曾設想的還要糟,但曹操晉爵魏公之事卻已被提到日程上來。荀彧並非不知即使自己出頭反對多半也於事無補,因爲這件事背後實在有很深內涵。於曹操,十餘年來把持朝政,根基已穩,是時機將自己的統治進一步納入正軌。同時也可試探一下朝野反應。

而於羣臣則均想借擁立之功再進一步,謀求更高的職位。因此日後當劉備拒絕擔任皇帝時,諸葛亮的勸說中便提到這點,倘若羣臣的意願得不到滿足,則於事業必有極大損害。因此即位有時也的確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所謂“堅辭不就”也只是煙幕而已。反例則可舉出宋江。

之前,李逵曾經多次擁護其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做皇帝。宋江囿於“忠義”鉗制,始終不敢應口。實則梁山衆將所以不滿招安,其根源並非對忠義的堅持或對起義的忠誠而是對利益的堅持。倘使宋江做了皇帝,則諸將當然可從草寇提升到朝廷重官大將,好處自不待言。否則即使投降朝廷,也要有必要的政治待遇和安全保障。

曹操最後將荀彧逼死 曹操爲什麼容不下他 第4張

是時蔡京、高俅把持朝政,皆與梁山有舊仇,即使招安,日後的升遷之路也必然艱辛。果然所謂一百單八將中得任官職的極少超過上梁山前級別。以前是中級,現在還是中級。

招安無絲毫利益可言,又不如在山寨時的痛快淋漓,倘若不是愚忠貫頂爲博聲名不惜性命的人,誰願意做這賠本買賣?因此梁山招安各領官職之後,宋江、盧俊義一死,便渙然冰釋,兄弟彼此再無往來。並非當日忠義而今淡漠,而是已經形不成一個聚合的利益共同體,渙散是必然結果。

結語

因此荀彧的出頭幾乎是挑明瞭和曹操以及以曹操爲首的利益共同體爲仇作對。本來,倘若荀彧擁護甚至默許,當曹操順利晉爵魏公或魏王時,輔弼大臣之首仍然是非荀彧莫屬。是時荀彧本人也將擁有更大的權力和更廣泛的聲名,前景之美好觸手可及。然而荀彧還是毅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