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時期樂毅爲何沒有一舉殲滅齊國?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樂毅爲何沒有一舉殲滅齊國?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樂毅是戰國後期著名軍事家,也是燕國能夠崛起的首席功臣。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自古亂世出英雄,尤其是那種時間很長的亂世,往往會涌現出無數的優秀將領和領袖人物,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英雄人物更是數不勝數。在戰國後期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名爲樂毅的人,此人曾經一度率領燕國等五個國家的聯軍攻打齊國,並且連續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一雪燕國前恥,成就了一段以弱勝強的佳話。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七十座城池已然算得上是大半個國家了,但是樂毅爲何不乘勝追擊,一舉滅亡齊國呢?

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後代,素有賢才,好兵法,非常受趙人器重,趙武靈王時期發生沙丘之亂以後,樂毅離開趙國,投奔燕國,被燕昭王任命爲亞卿。

戰國時期樂毅爲何沒有一舉殲滅齊國?原因是什麼?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王爲了報齊國奪城之恥,拜樂毅爲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楚五國共同伐齊。樂毅也不負燕王的厚望,帶領大軍在半年之內打下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一直打到齊都臨淄,後來齊王不得不放棄都城,逃亡莒邑並據城固守。

樂毅攻佔臨淄之後,盡取齊國寶物、財物、祭器運往燕國。燕昭王大喜,親至濟上勞軍,樂毅被封爲昌國君。而在這個時候,齊國的領土僅僅只剩下了即墨與莒這兩座城城池沒被攻克,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一般而言,大部分將領都會選擇乘勝追擊,而樂毅沒有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 齊國剩下的兩座城池都是易守難攻的地方,倘若要強攻的話,短時間很難獲得成功,只會白白耗費氣力。而燕軍此時的作戰路線比較長,不適合打長期戰。也就是說,樂毅倘若繼續攻打兩座城池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第二, 燕國並不是依靠自己一個國家的力量攻打齊國的,而其它的國家也不希望燕國就此強大起來,因此他們在背地裏選擇了偷偷支持莒、即墨兩城,爲樂毅攻城帶來了一定的阻撓。

第三, 樂毅知道,攻城並不是打仗的重點,重點在於將攻下的城池成功納入自己的領土,並讓當地的百姓認同自己。爲了這個目標,樂毅選擇了“攻心”策略,通過安撫和同化攻下城市的百姓,從而達到穩固後方的目的。

戰國時期樂毅爲何沒有一舉殲滅齊國?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第四, 樂毅相信燕昭王。雖然此時暫時停止了進攻,但是樂毅相信自己的未來還有機會,等到時機到了的時候,再一舉拿下齊國,也是可以的。

樂毅的想法很好,也是可行的。但是可惜的是,燕昭王在不久之後便去世了,而燕惠王是一個不可靠的人,此人在擔任王儲的時候便與樂毅發生過沖突,甚至因爲中了他人的反間計,而逼迫樂毅交出兵權。

樂毅對此心灰意冷,同時也擔心被燕惠王殺害,他認爲認爲“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於是逃亡入趙國,離開了燕國這個是非之地。由於樂毅素有賢名,因爲被趙王封於觀津,號曰望諸君。樂毅走了沒有多久,齊國便重新奪回了七十餘座城市,樂毅爲燕國打下的功績就此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