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殺神”白起與“兵仙”韓信誰更厲害?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結局

“殺神”白起與“兵仙”韓信誰更厲害?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子兵法中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殺神”白起與“兵仙”韓信都是我國古代有名的軍事家,那麼他們倆個到底誰更厲害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戰略戰術上來說,兵技巧僅屬於對軍械兵器的利用,並非主流。兵陰陽更多借助對戰法之外的方式,蠱惑人心,不被算入真正的兵家之列。真正佔據主導地位的是兵權謀和兵形勢,而這兩派的代表人物中分別就有“兵仙”韓信和“殺神”白起。那麼風格不同的兵家,究竟有何異同呢?

“殺神”白起與“兵仙”韓信誰更厲害?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結局

不同兵法風格之間,並無優劣之分

兵謀略,重視謀略,講究謀定而後動。因此需要將領對戰場相關的全局事務有整體的把控能力。韓信、趙括等人的作戰風格均偏向謀略,更加青睞實現制定戰略計劃,而後出奇制勝。兵形勢則更多倚重士卒素質,對本陣營的財力、兵力有一定要求。兵形勢喜歡倚重精兵,白起、項羽等人均屬於這一風格的佼佼者。

然而,其實兩種戰法之間並無太大劃分。戰國初期,魏國由吳起一手打造的魏武卒,憑藉完備的軍功土地分配製度,一時間所向披靡。然而手握重兵,勇猛無前的吳起同樣善於在戰場上使用謀略,出奇制勝。兵者,只求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韓信掌控全局,白起碾壓全局

韓信所指揮的最爲著名的戰鬥,分別是針對三秦的暗渡陳倉、滅魏之戰、背水一戰滅趙、滅齊之戰和最後圍堵項羽的垓下之戰。這五場戰役中,韓信無一不是精細的把握住影響戰場的所有因素,最終一一取得戰爭的勝利。暗渡陳倉和滅魏之戰,山澗與河流成爲韓信手中的道具。背水一戰中,韓信佈局嚴謹、環環相扣,先後佈下兩千精兵埋伏敵營後山伺機偷襲,又先行渡河一萬先鋒佈置背水軍陣,之後更親率主力大軍佯敗誘敵,並以身爲餌將趙軍主力吸引住,給兩千埋伏精兵以奪營的機會,進而一舉端下趙國主力和重要首腦人等。

白起用兵,更多的以勢壓人,然而在公元前293年,秦軍攻打韓魏兩國中,白起同樣採用了機智靈活的戰法,避實擊虛、分化瓦解,最終將韓魏聯軍圍困在伊闕,並一舉殲滅。只不過隨着秦國國力日盛,秦軍的軍械糧草充裕,靈活的戰術更多成爲白起的破敵的輔助手法,憑藉強大的國力耗損對手,成爲秦軍的主要手段。秦軍銳士素質之高,在同山東六國的交手中,難逢敵手。然而秦趙長平之戰,面對同樣驍勇的趙軍,白起面臨了平生最大的挫折——慘勝。可見對於白起來說,強大的國力和遠勝對手的軍隊素質,是確保勝利的重要條件。

穿梭空間的韓信與跨越時間的白起

韓信最初投奔在項梁、項羽賬下,不受重用,因而轉投實力較弱的劉邦,被劉邦身邊重臣蕭何推薦。最終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登壇拜將,委以韓信大將軍之職。韓信始一出道,即爲巔峯,先後縱橫三秦、三晉、燕齊等地,短短數年便爲劉邦在北方打開了局面。韓信憑藉自身過硬的作戰素養和對地理人文的充分利用,來回穿梭在環境差異巨大的各地,橫掃三軍入卷席,並最終指揮漢軍主力在垓下同項羽楚軍決戰,策動十面埋伏之局,一戰而定鼎乾坤。

至於白起,從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領兵攻克韓國新城算起,至秦昭襄王44年(公元前262年)秦趙長平之戰,其獨自掌兵已有三十一年之久。若從進入秦軍伍行之日算起,前後跨越半個世紀之久。幾十年的時間跨度,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敵我雙方條件。所幸在此期間,秦國在列國之中始終位居強國之列,只不過與之並肩的對手從齊國逐漸變成了趙國而已。白起在秦國東出的戰場上來回穿梭,始終處於征伐三晉和楚國的最前沿,逐漸耗損列國有生力量和蠶食帝國土地。

韓信和白起所獲得支持截然不同

“殺神”白起與“兵仙”韓信誰更厲害?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結局 第2張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秦國大權被宣太后和宗親‘四貴’掌握,嬴稷並無親政實權。後來經過一系列角鬥,秦昭襄王得以驅逐‘四貴’,奉養宣太后,掌握朝政大權。然而軍隊依舊由司馬錯、白起等老秦人掌控。郿城“孟西白”和夏陽司馬氏是老秦武人在秦軍中的代表,向來有“老秦赳赳、共赴國難”的稱譽。處於忌憚,秦昭襄王對領兵將領雖給予舉國財力和兵力的支持,但在政治上並非完全放手,在國家大政方針上決不允許武將品頭論足。所以白起作戰的規劃更多是由秦王決定而非自身可以拍板決定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在秦國是不存在的。

韓信所效忠的主公劉邦,在對前方主要統兵將領的支持上跟秦昭襄王截然相反。楚漢爭霸期間,劉邦不僅未能給予韓信以兵力上的馳援,反而數次詔令奪走韓信麾下成型軍隊,更曾在韓信收服燕國並伺機滅齊之時,強行調兵韓信馳援自己。韓信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自行徵召新兵,自行訓練和制定符合新軍風格的戰法。劉邦所能給予韓信最大的支持就是政治層面的高度放權,甚至在韓信索要王爵封號時,也不吝嗇。一定程度上,劉邦是將韓信堪稱自身事業的合夥人,而非下屬對待。

不一樣的時空,一樣的結局

白起作戰,以勢壓人。縱然趙括擅長謀略,但卻在其放棄固守轉而出戰之時,就已經落入了白起爲其精心構築的戰場磨盤之中。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擅長大軍團指揮,能同時開闢多條戰陣,軍令之下,整個軍隊猶如臂膀一般。面對善用精兵和把控戰場形勢的龍且、項羽等人,樓煩騎兵和江東子弟兵亦無法阻擋其鋒芒。

然而自古伴君如伴虎,兩大戰神最終的結局卻出奇的一致。秦昭襄王無法容忍白起對秦國戰略的指正,措施滅趙良機。此後秦軍連續敗於趙軍之手,白起稱病不願出征,更激怒了秦王。最終白起惹怒秦王,被賜自盡。漢之天下,韓信功勞所佔八分。然而當天下大定之後,面對曾經的創業合夥人,君臨天下的漢高祖顯然無法容忍這樣一位功臣,最終假借呂后之手誅滅韓信。

白起、韓信,能在亂世之中搏殺出一番威名,時也、幸也!然而白起死於自身對朝局的錯誤判斷,韓信則死於自身的一番王業野望,緣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