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並未爲自己修建陵墓,他死後被埋在哪裏?

崇禎皇帝並未爲自己修建陵墓,他死後被埋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朝的歷史上,崇禎皇帝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皇帝曾經十分惋惜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他認爲:“明之所以亡國,是因爲萬曆、天啓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廢弛。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爲”,他雖然辛苦經營17年,仍不能“補救傾危”,最後以身殉國”。

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做出等等功績。他剷除了魏忠賢等閹黨。並且崇禎作爲一位帝王,生活上十分節儉,勵精圖治。 但實際上明朝的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這也讓崇禎作爲明朝最後一位皇帝,頗有幾分無奈。

加速明朝毀滅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吳三桂投降滿清政府;滿人集中兵力攻打明朝。在多方勢力的圍攻之下,最終明朝走向了盡頭,崇禎皇帝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崇禎皇帝並未爲自己修建陵墓,他死後被埋在哪裏?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在位期間,雖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平反冤獄,並剷除閹黨,但那個時候明朝內部黨爭不休,民間又災害不斷,最終導致域內農民起義爆發。外部又有後金政權趁勢崛起,虎視眈眈,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1644年,李自成帶領義軍攻入北京城,儘管衆人勸說崇禎皇帝投降,但是崇禎皇帝果斷地拒絕。之後,他將自己的嬪妃以及子女賜死。並且召集百官,說出這樣一句話:“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爲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之後崇禎皇帝便登上煤山,在一棵歪脖樹上上吊自盡,年僅34歲。吊死前曾在自己的衣袍上寫了一段話,大致意思就是說,登基17年,雖然自己兢兢業業,勤於政事,然而國運至此,這一切都是奸臣誤國,導致最後奸賊攻入京師,自己無顏面對地下祖宗,脫掉衣冠,以發遮面,任憑奸賊處置我的遺體,但請不要傷害百姓。

張廷玉在《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裏曾有詳細記載:“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皇帝一生節儉,在生前他並未爲自己修建陵墓,那麼崇禎皇帝死後,他被埋葬到了哪裏?又是誰安葬了他呢?

將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後,李自成的大順軍不多久發現了他的屍體,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並在東華門示衆。

後來又命令屬下將崇禎的屍體裝入柳木棺內,併爲崇禎帝的梓宮刷上紅漆,而且還爲他換上翼善冠、袞玉及滲金靴。可是連年戰亂,當時的財政情況並不允許厚葬崇禎皇帝,這時候省祭官署昌平州吏目趙一桂想到了募捐的辦法,他聯繫到了當地的一些富貴人家,並且成功說服他們捐款,最終崇禎皇帝才得以厚葬。

崇禎皇帝並未爲自己修建陵墓,他死後被埋在哪裏? 第2張

最後在李自成的命令下,將他合葬在田貴妃的墓中,因爲崇禎皇帝生前並沒有爲自己修建陵園。

清軍入關後,爲了籠絡明朝遺老,收攏人心,順治皇帝特意撥出部分銀兩,按照皇陵的規格爲崇禎皇帝裝修陵墓。同時,將崇禎的陵墓改爲“思陵”,這也是明十三陵之一。

順治皇帝在改修思陵上曾嚴旨切責:“思陵作速經營,已奉有旨,該監何得玩泄?冉維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開隧道,其餘俟來春報竣。如再延諉,定行重治。”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思陵改葬終於完成,後來在乾隆年間,又多次修繕。

崇禎皇帝這一生深刻地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宗旨,他志向遠大,勵精圖治,事必親爲。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再加上執政後期的猜疑,嚴苛,走到最後,身邊已無人可用。

在勤政方面來說,自明太祖之後,整個大明王朝,恐怕也就只有他了。史書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