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登基後削去五位藩王,他爲何這麼急?

朱允炆登基後削去五位藩王,他爲何這麼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登基後削去五位藩王,他爲何這麼急?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朱允炆是明朝唯一做皇帝做到下落不明的一個,他之所以下落不明,是在靖難之役中失利。之所以有靖難之役,是因爲他激怒了朱棣,朱棣起兵篡位。之所以會激怒朱棣,是因爲他削藩所致。而朱允炆削藩沒錯,錯就錯在,他太操之過急了。

朱允炆即位後,一連削去五位藩王,並且他提出的理由,都不夠充分。這讓任何人都能看得出來,朱允炆志在削藩。於是,朱棣在輪到自己之前,先下手爲強,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允炆是因爲急於削藩,才導致最後的失敗,那麼他爲何急於削藩呢,徐徐圖之不是更好?筆者認爲,朱允炆這樣做,完全是受到兩方面的影響。

朱允炆登基後削去五位藩王,他爲何這麼急?

第一、來自朱元璋的影響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爲了給子孫鋪路,就不斷清算功臣。朱允炆有樣學樣,知道要想真正掌握權力,就要不斷集中皇權,就是要把有權力的人給解決了。那些有威脅的大臣,已經被朱元璋解決完了,那麼朱允炆要做的,就是把有威脅的藩王給解決了。

同時,當初朱元璋清算功臣時,所給出的理由也是吹毛求疵,就是指出對方一點點小毛病,然後以死罪論處。這讓朱允炆也以爲,只要他能夠抓到藩王們一點點小錯,就可以名正言順處置他們。

確實,這些藩王的確很容易,就能讓人抓到他們的把柄。朱元璋在時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力,是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們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好大明江山,對他們也很縱容。

在這種情況下,藩王就容易膨脹,越膨脹就越容易犯錯。因此朱允炆不用費多大勁,就可以找到他們無數個小毛病,藉口將他們給處置了。也正因爲這樣,朱允炆纔會一連就削去五位藩王。

朱元璋最後清算功臣很成功,朱允炆輕而易舉也解決了五位藩王,這就讓他產生一種誤解,認爲自己只要這樣做,很快就能達到目的。

還有就是剛剛提到過,朱元璋分封兒子們,是希望把權力放在自家人手上。皇帝無難時,藩王們可以鎮守各地江山,皇帝有難時,他們可以進京勤王。如此一來,大明的江山就穩固了。

可是朱元璋卻忽略一個問題,有他在時,這些藩王必定不敢怎麼樣,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他畢竟小一輩,是這些初代藩王的侄兒。所以朱允炆即位後,就對這些叔叔們極爲忌憚。一天不解決他們,朱允炆就坐立難安,所以他纔會迫不及待想削藩。

朱允炆登基後削去五位藩王,他爲何這麼急? 第2張

第二、來自智囊團的影響

朱允炆的智囊團,也就是黃子澄、齊泰等人,朱允炆急於削藩,也和他們不斷催促有關。因爲在他們看來,藩王的存在對皇帝是威脅,這一點又恰好說中朱允炆的心聲。雙方不謀而合,削藩計劃也就隨即展開了。

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沒錯的,削藩的確有必要,但削藩絕對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就是朱允炆的下場。衆所周知,當年漢武帝的削藩是相當成功的,他採用了“推恩令”的方式,讓那些藩王找不到起兵的理由,畢竟我是施恩於你,你要是起兵就說不過去了,到時候全天下的人都會反對你。

可朱允炆的“智囊團”,明顯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卻缺乏大局觀。他們一邊極力勸朱允炆削藩,一邊又提不出任何可行的計劃。黃子澄甚至在關鍵時刻,還建議朱允炆把朱棣的三個兒子放回去,企圖藉此“感化”朱棣,實在可笑。

朱允炆在聽取他們的建議後,開始草率削藩,與此同時,又沒有好的辦法將削藩繼續進行下去,這就導致了朱允炆最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