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漢景帝無廟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先不說廟號,漢景帝的“景”,也只是一個“美諡”,而不是“上諡”。

在禮法的安排中,“上諡”是最高等級的諡號,意味着對帝王的最高評價,譬如漢朝的太祖劉邦,諡號乃是“高皇帝”,但因爲他是開國之君,本身就不會差,所以劉邦的也是“上諡”,而漢文帝劉恆的“文”,本身也是“上諡”。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在禮法對於“文”的定義中,是這樣的:

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賜民爵位曰“文”。

這就把漢文帝的“主要功績”都凸顯出來,在上諡中,對於帝王本身的“性格”並不怎麼強調,最重要的是他“無私”的形象,譬如慈惠愛民、賜民爵位,這些其實都是反映了漢文帝重視人才,也擅長文政的形象。

而“經天緯地”、“道德博聞”,這些表述的本身並不重要,這些其實屬於“美諡”,因爲這些詞彙是一定要用上的,才能表達對這位帝王的尊敬,即便是面對後世的“隋煬帝”,其中的“美諡”也是不曾缺少的。

因爲是剛開始,所以一切的定義會很嚴格,不像後世明清一樣,即便皇帝做的事情很拉垮,也會給予“上諡”,在漢朝不是這樣的,只要做的事情不對勁,絕對會被罵,皇帝也很是忌憚文官的“口誅筆伐”。  景帝正處在大漢的一個“盛世”狀態之中,這個盛世後世稱爲“文景之治”,除了被匈奴騷擾得不敢還手以外,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甚至國內的文政經濟都是處在一個後世鮮有的狀態。

漢景帝的功勞肯定是有的,畢竟能維持現狀,這本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漢景帝劉啓不至於,雖然他性格也是極好,但的確做人做事較爲“自我”。

首先漢景帝的第一個“不足”,就是他開啓了“廢皇后”的先河,在古代的貴族標準中,漢景帝這件事是有點“不地道”的。

漢景帝的第一任皇后乃是薄皇后,他和薄皇后的婚姻,跟祖母薄太后有關,屬於是近親外加政治聯姻,反正漢景帝一直都不喜歡薄皇后,在遇到了漢武帝生母王娡之後,漢景帝更是表現出對薄皇后的厭惡。

在後世看來,這很正常,但在漢朝,那就不行。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第2張

因此可想而知,漢景帝廢薄皇后時,大臣們多少意見,也就是因爲薄皇后生不了孩子,最終還是被漢景帝廢成了,若是漢景帝和薄皇后有孩子,那麼漢景帝是永遠都廢不了薄皇后的。

廢了皇后之後,漢景帝的名聲就有點不好了,最起碼這羣臣子們是這樣看待的。

反正只要是讓文臣們心裏不舒坦了,這皇帝的“身後名”就別想好聽到哪裏去。

除了廢皇后之外,漢景帝時期,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諸侯王之隱患”,事實上也爆發了危機,那就是“吳楚七國之亂”,在明朝朱厚照時期,朱厚照可以靠平定朱宸濠被追爲“武宗”,但是劉啓卻是不行。

爲什麼漢景帝明明平定了“七王之亂”,卻還被人“指責”呢?

那是因爲七王之亂的“根源”,乃是漢景帝和晁錯的“削藩”計謀。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第3張

漢朝的諸侯王制度,就是個大坑,劉邦因爲平定英布叛亂受傷而亡,雖然有了“白馬之約”,但問題是,劉家人就不會造自己家人的反了嗎?

所以便有了“晁錯”的削藩計謀。

可削藩引起的巨大動靜,卻不是劉啓能夠承受的。

大漢修養生息,並且天下數個地方都有“商都”,貿易發達,等於是整個大漢疆域都在“共享”這種繁榮,於是這種背景之下的各地不會拉開太大的實力差距,那麼也就意味着,只要人夠多,一樣可以把長安的皇帝給拉下來。

七王之亂的影響是惡劣的,劉啓啓用周亞夫平定七王之亂,後來經過一系列戰爭,終究是平復下來,可問題是,這戰爭破壞了多地的經濟,後來周亞夫還被劉啓處置了,此前劉啓還爲了熄衆人之怒,腰斬了晁錯。

可見劉啓自身的“價值觀”並不好,最起碼在這些文人大臣的眼中,劉啓就像是一個惹出了事,卻又解決不了,又嫁禍他人的“小孩子”,假若是有擔當,晁錯、周亞夫這兩個關鍵的人物,下場也不至於如此。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第4張

其實關於劉啓在位時,最可笑的就是:兄終弟及風波。

當年劉啓有一個很好的弟弟,名爲劉武,是漢文帝和竇太后的小兒子。

劉武很厲害,集萬千寵愛一身,竇皇后喜歡,劉啓也喜歡,當年劉啓年輕,一下子情緒上來了,說什麼以後讓劉武即位,顧名思義,把劉武立爲“皇太弟”,劉啓就不把皇位傳給兒子了,而是傳給弟弟,這件事讓朝臣們大爲震動!

雖然後來劉啓長大了,改變了天真的想法,可是劉武和竇皇后當真了,就因爲此事,還造成了兄弟、母子之間的離間,這裏面就犯了一個“大忌”,那就是動搖了大漢以“孝”立國的思想,放到漢景帝本人身上,罪過可不小。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即位,當時的漢武帝,年紀很小,而他的祖母竇皇后還在世,對他的管制特別嚴格,就連推崇儒家都做不到,當年漢景帝也是如此,推崇儒家,被竇太后一舉打斷,還處死很多儒者才平復此事。

因此對於漢景帝的“諡號”、“廟號”,漢武帝其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去幹涉,雖然竇太后可以干涉,但是竇太后不懂這其中的道道,久久只能作罷,可真的對比起漢太宗、漢世祖這些廟號,漢景帝真的是“太磕磣”了。

其實漢武帝在位時期,犯的錯誤也不少,但是漢武帝做的一件事情,改變了他身後的“名聲”,或者說是影響了後世皇帝的名聲。

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景帝劉啓死後 他的子孫後代爲什麼沒有給他廟號 第5張

在漢武帝之後,儒家一直被認爲是“皇權的工具”,儒家已經不再是自然的儒家,而是政治的儒家,爲了服務好皇帝,臣子們、大儒們開始不說真話,這就造成了很多錯誤的事情都被掩蓋,公允的評價就鮮有了。

所以漢武帝既是“武帝”,也是世祖,當然啦,漢武帝的功績還是要比漢景帝高的,這件事情本身也是毋庸置疑,但是漢武帝當年做的很多荒唐的事情,譬如修仙,把女兒嫁給一個江湖騙子,這些事情卻被忽視了。

而後世的“隋煬帝”之流,其中“煬”這個諡,不是隋朝的文臣給的,而是唐朝的文臣給的,所以他們敢給“惡諡”,這個惡諡,的確已經是諡號中的地板了,差得不能再差了,回頭看一下,漢景帝沒有廟號這件事,倒也不是很出奇的事情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