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憲,即唐讓帝,他是一位獨一無二的“皇帝”。李憲本名李成器,他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唐玄宗李隆基同父異母的長兄,本來是皇太子,卻主動讓出儲君之位,甘願做弟弟的臣子,這一讓,讓出一個開元盛世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李憲讓太子位於弟弟李隆基,不僅一生平安,生前享盡榮華富貴,即使在去世後,還享受到了皇帝獨有的尊榮,那就是他的陵墓被稱爲“惠陵”。

要知道,在古代,只有帝王的墓葬才能稱爲“陵”,其他人無論你生前職位有多高,無論你是王爺還是侯爵,死後自己的墓葬只能叫做“墓”,而沒有資格稱爲“陵”。

李憲,作爲唐睿宗的長子,他爲什麼甘願放棄至高無上的皇位呢?

要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皇族內的兄弟們爲了爭奪帝位,上演了無數場的宮廷政變,那種父子反目,兄弟手足相殘的故事比比皆是。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李憲(679年—742年),本名李成器,後爲避李隆基生母昭成皇后的尊號,改名爲李憲。

李憲生母乃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一個皇后肅明皇后劉氏,所以李憲是唐睿宗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也是李隆基同父異母的長兄。

684年,唐睿宗李旦首次即位,6歲的李憲即被立爲皇太子。後來武則天自己登基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李旦被降爲皇嗣,李憲則降爲皇孫。

武則天時代的大唐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但宮廷內的政治鬥爭卻是十分殘酷的,絲毫不弱於當年的“玄武門之變”,在那場政變中,李世民殺死兄長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逼迫父皇李淵封自己爲皇太子不久又登基稱帝,成爲唐太宗。

在武則天執政初期,宮廷內的血腥鬥爭就已經開始了。最先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太子李弘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之後又是第二位太子李賢因謀逆罪被貶至死,武則天兩個最優秀的皇儲人選遭遇不測後,只好讓能力平平的第三子李顯繼太子位了。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第2張

683年,唐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是爲唐中宗,但唐中宗昏庸,竟然戲言要把大唐江山送給岳父韋玄貞,武則天盛怒之下廢了李顯,又把自己的小兒子李旦扶上皇位。

李旦生性懦弱,他吸取自己幾位哥哥的教訓,對母后的所作所爲均不聞不問,朝政大小事務全由母后做主,自己安心做一個傀儡皇帝。

即使如此,武則天最終也是代李而立,自己登基稱帝做了皇帝,並改國號爲周。

武則天取李唐而自立,引來了李唐宗室的一系列反抗,但都遭到武則天的殘酷鎮壓,爲鞏固手中政權,武則天甚至不惜殺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李賢(章懷太子)、孫子李重潤(懿德太子)、孫女李仙惠(永泰公主)。

在那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中,衆多的李氏皇族都因各種不同的原因捲入“謀逆”、“叛亂”等漩渦中,身遭不測,但唯有李憲始終平安無事,他獨立居住,做一個只拿俸祿,不問世事的悠閒散官,由此可見,李憲爲人處世的聰明。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82歲的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率衆發動“神龍政變”,迎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李唐江山。

景雲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去世,韋后臨朝稱制,欲重演武后故事。結果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母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殺了韋后、安樂公主,讓自己的父親李旦復辟爲唐睿宗。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第3張

唐睿宗再次登基後,在確立皇位繼承人時犯了左右爲難的境地,因爲李憲是嫡長子,而且早年就被立爲太子,只是如今三子李隆基有討平韋氏的大功,且又有才幹和實力,故猶豫難定。

對此,李憲主動辭讓說:“儲君,是國家的職位,太平時節就以嫡長子爲先,國難之時就應歸於有功的。若處理不當,就海內失望,這不是國家吉祥事。臣斗膽以死請求不要立我爲儲君。”

李憲堅決辭讓太子之位,懇請父皇立三弟李隆基爲太子,其他大臣也說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適合做儲君,於是,李隆基就當上了太子。兩年後,唐睿宗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便當上了皇帝,成爲唐玄宗。

李隆基登基後,晉封李憲爲司空,後又封爲寧王。李憲雖然受到李隆基的優崇,但他一貫的風格沒有改變,仍謹慎從事,從不談論朝政,也不隨便結交他人,這一切都令李隆基感到放心與信任。

李憲有何獨特之處?他爲何生前身後都備受榮寵? 第4張

李隆基吸取前朝諸多的宮廷流血爭鬥的慘痛教訓,特別注意兄弟之間的團結和感情,再加上長兄的讓位之恩,他便在長安興慶宮修建了一座花萼相輝樓,意爲兄弟間如同花和萼一樣不可分離。李隆基還特地縫製了長枕大被,經常和兄弟幾人同牀共眠。

李憲通曉音律,擅長吹笛,李隆基則善擊羯鼓,他們兄弟經常在一起歌舞彈奏,增進兄弟感情。

每年到李憲的生日,李隆基作爲皇帝一定要親自去府中慶賀,在一起宴樂。過不了幾天都要賜酒酪及奇珍佳餚。四方所進獻的,只要自己吃了覺得味美的,馬上就賜給李憲。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冬,李憲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歲。李隆基得知李憲死訊,號啕痛哭,左右都掩涕。

次日,李隆基下詔,追懷其高尚品德,追諡其爲“讓皇帝”,要求按照皇帝的待遇下葬,並賜封李憲的墓爲“惠陵”。李隆基還追贈李憲妃元氏爲恭皇后,合葬於惠陵。

李憲主動讓出太子之位,不僅保自己的一生平安富貴,還讓出一個大唐盛世來,在古代歷史上,能有如此聰明之人,實在是屈指可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