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景帝在位時間有何作爲?他的後世評價如何?

漢景帝在位時間有何作爲?他的後世評價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文景之治”的關係,漢景帝劉啓的歷史評價較高。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文景之治”是我國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治世”,它指的是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期間採納黃老之學讓百姓們休養生息,實行輕徭薄役、鼓勵生產的政策,從而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一段時期。因爲文景之治的成功,後人常常稱讚文帝、景帝是仁慈之君,提倡君主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後來,三國的曹植還專門稱讚景帝道:“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然而,對於景帝,人們也指出了其許多值得詬病的地方。比如說,他曾經冤殺恩師、逼死親子,對待功臣也十分苛刻等等;另外,景帝在位時社會動亂不斷,發展速度比文帝時要差上不少,這和統治者的能力顯然是有關係的。總而言之,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人們對他的負面評價。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政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爲人方面又有很多污點的帝王,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爲什麼很多人還是稱其爲仁君呢?

漢景帝在位時間有何作爲?他的後世評價如何?

首先,不得不說漢景帝的人品確實存在許多不怎麼優秀的地方。早在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因爲一次和吳王的太子下棋時因對方態度不恭直接失手將其殺死,這直接導致了吳王心生怨念,爲日後的七國之亂埋下了伏筆。登基之後,景帝尊晁錯爲師,決意實行削藩,結果諸藩王一鬧事,他馬上就殺了恩師希望換取和平。

在位之初,景帝寵幸慄姬,便將她與自己的長子劉榮封爲太子,後來慄姬因爲人不夠大度失寵,劉榮竟然也受牽連被廢。在平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將領周亞夫居功至偉,但他因爲在景帝廢劉榮時表示反對而逐漸被景帝厭惡。後來,景帝聽信讒言認爲周亞夫意圖造反,於是將其下獄審問,最終,因爲忍受不了廷尉的羞辱,這位曾經拯救漢朝的將領絕食而死,而景帝則又爲後人留下了話柄。

從上文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漢景帝確實在做人方面有所欠缺,他爲人暴躁易怒、獨斷專行,經常是按照自己的喜惡去做決定,這顯然不是一個明君應該具備的性格。對於景帝,蘇轍的評價就令人信服,他表示:“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非文帝比也。”那麼,既然景帝有這麼多缺點,爲什麼人們還稱景帝是仁君呢?

對於這個疑問,蘇轍在指出景帝的一系列問題後就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原因,他表示景帝能夠和文帝一起被尊爲賢君,是因爲他“惟不改其恭儉故耳。”也就是說,在他看來,景帝之所以能和文帝一起享受後人仁君的讚譽,主要是因爲他大體保持了文帝恭敬節儉的優良美德。對於這點,宋朝文人錢時也表示了贊同,他認爲:“景帝嗣服雖不如文,而此數事所以厚民元氣、養國命脈者,則能遵守無所變亂,是以相繼四十年,海內富庶,風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獨稱文景歟。”

漢景帝在位時間有何作爲?他的後世評價如何? 第2張

在治國方面,正如曹植所誇讚的,景帝在位時勸課農桑、發展文教,也對藩王進行了削弱,總體上功大於過。因此,對於上述兩人的觀點,我們可以總結爲景帝能夠將文帝創造的良好勢頭延續下去,所以對歷史發展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其實,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首先要將其代入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其次要重視他實在的貢獻。

舉例來說,古代一位名將私下裏玩弄女性、始亂終棄,但在戰場上卻曾經大破敵軍,拯救了國家,讓文明得以延續,讓數百萬的百姓免於戰亂。那麼,我們在評價這個人時,從是否利於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角度就要給他讚譽,因爲比起私德,更加重要的是他所做的貢獻。放在漢景帝這裏也是一樣,他殺了恩師、逼死功臣,對自己的兒子也十分殘忍,但這些造成的壞影響遠沒有他治理國家帶來的好影響大。

評價一個君主是不是仁君,我們可以從生活細節出發,如包拯議事時滔滔不絕,導致仁宗臉上全是口水,但後者卻沒有在意,這就很能體現仁宗仁慈的性格。不過,與這樣的“小仁”對應的有“大仁”,也就是對黎民百姓的仁慈。景帝在位時,將原本的田租降低了一半,縮短了男子服徭役的時間,還廢除了許多嚴刑峻法,讓百姓減輕了生活壓力,得以安居樂業。效仿先帝躬行節儉,在社會形成良好風氣,又有這樣的“大仁”支撐,稱呼景帝是仁君似乎也就沒什麼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