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貞觀十七年後,爲何李世民不上凌煙閣了?

貞觀十七年後,爲何李世民不上凌煙閣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將長孫無忌、李孝恭、程咬金、秦瓊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奉於凌煙閣之中。貞觀十七年後,李世民爲何不上凌煙閣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貞觀十七年四月,朝中爆發了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讓李世民非常傷心,自此之後李世民再也不上凌煙閣了。原來凌煙閣的功臣中,有一位人物讓你痛心疾首、百感交集,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此人就是位居凌煙閣功臣第十七位的侯君集!據記載,侯君集是陝西旬邑人,祖父侯植擔任過北周的平州刺史,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了。由於侯君集後來身敗名裂,所以史書對他多有貶損之語,說他非常狡猾,不會弓箭卻說自己武藝高強。但是這些記載並不可靠,因爲能夠得到了李世民重用的人,絕對不是平凡之輩。

侯君集很早就爲李世民效力了,靠着戰功,先後擔任左虞侯、車騎將軍00。論勇武,侯君集可能不如秦瓊、程咬金等人,但若論智謀,他應該非常出色,是一位能力獨當一面的大將。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參預謀議”,他多次勸說李世民率先發動政變。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侯君集的功勞很大,“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李世民稱帝后,直接加封侯君集爲潞國公,食邑千戶。李世民對侯君集的賞賜遠遠多於秦瓊、程咬金等人,他的官位也得到了提升,並在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參議朝政”,成爲唐朝的宰相之一。之後,侯君集作爲副將,跟隨李靖征討吐谷渾,表現十分出色,“頻與虜遇,皆大克獲”。

貞觀十七年後,爲何李世民不上凌煙閣了?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改封陳國公,並在第二年升任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侯君集“出爲將領,入參朝政”,獲得了很大的聲譽。貞觀十三年,侯君集再度奉命出師,經過長途跋涉,一舉滅掉了西域的高昌國。可是由於侯君集擅自“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結果遭到了文官的彈劾,非但沒有獲得賞賜,反而差點獲罪。

侯君集對此非常不滿,在與另一位功臣張亮交談時出言不遜,甚至說出“鬱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的話來。李世民知道這些事後,既沒有安慰,也沒有處罰侯君集,導致侯君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時,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岌岌可危,於是他與侯君集勾結到了一起,他們甚至打算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貞觀十七年後,爲何李世民不上凌煙閣了? 第2張

貞觀十七年四月初一,太子李承乾被人舉報,李世民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調查此事,結果發現侯君集也牽涉其中。李世民與侯君集的關係很好,他不願侯君集受辱,於是親自審問此案。李世民並不想殺死侯君集,於是他說道:“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但遭到了羣臣的反對,李世民哭着與侯君集訣別。

李世民悲傷的地說道:“吾爲卿不復上凌煙閣矣!”侯君集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侯君集被殺前,對監刑將軍說:“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爲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爲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李世民聞訊後,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一個孩子,將他們流放到了嶺南。李世民對侯君集非常瞭解,他知道侯君集並不想造反,只是一時氣憤而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