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申時行:大明狀元首輔,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申時行:大明狀元首輔,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從嘉靖朝開始的歷任首輔,夏言、嚴嵩、高拱、張居正,都沒有好下場。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但是,有一個是例外,那就是申時行,他在八年首輔生涯後辭官歸鄉,度過了二十三年安逸時光,到八十歲壽終正寢,詔贈太師銜,諡文定。

申時行退隱蘇州後的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申時行:大明狀元首輔,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明代許多官員退隱後都會買田置產,有些人就仗勢強取豪奪,比如徐階,當年智除嚴嵩多受人褒獎,回松江華亭後卻晚節不保,強取豪奪大量田產,子弟、家奴爲非作歹,惹起民怨沸騰,最終兩個兒子被海瑞判了流放。

申時行回到蘇州後,也想置點產。申家鄰居是個木匠,開店賣自家做的梳子。申時行先跟木匠商量想買他的房子,木匠堅決不肯。

有朋友說這還不容易嗎?跟知府大人打個招呼,派衙役去強買下來就行了。但申時行不同意。

他的辦法,是讓管家去木匠家店裏買回了很多梳子,家裏有客人來時就送梳子,並告訴親朋好友這梳子如何如何好。

漸漸的,木匠家的梳子生意越來越好,有很多人從遠處趕來買梳子。生意好了,木匠就嫌原來的地方太小了,需要另外找一個地方擴大生產和經營場地。

這次是木匠主動來找申時行,懇求他買下他的房子,於是皆大歡喜。

這就是申時行習慣的處事方式,用和風細雨的方法達到雙贏的目的。

申時行在內閣首輔任上,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一團亂麻似的朝政的。

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一年(1572年)的狀元,當時的主考官就是張居正,他們是師生關係。

萬曆六年,張居正回鄉葬父並丁憂,申時行被張居正推薦入閣,排名第五。萬曆十一年四月論資排輩升到首輔。

申時行的八年首輔生涯,就是和事佬,他一直在努力緩和幾十年來,君主和文臣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

申時行剛當首輔時,正是君臣對張居正進行大清算時,申時行是張居正提攜起來的,很多人的矛頭指向了申時行。

事申時行也不辯解,在萬曆十五年的官員考覈中,申時行高擡貴手,網開一面,大小官員都得以各安其位,被罷免或降職的,只有三十三個人。

之前張居正對官員的考覈是很嚴厲的,某地稅收沒收齊的話,現任和前任官員都要追責。

申時行的大放水,結果是上上下下好評如潮。

其實這也不算和稀泥,這是申時行的執政理念。國家的治理目標原本不用太高,只要百姓不飢不寒,官員不吵不鬧,就是太平。

作爲張居正的學生,申時行自然對張居正死後,朝廷對張家後人的清算非常揪心,但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做螳臂擋車般無謂的犧牲,便一直忍住。

直到抄家清算一段時間後,有人進一步提出要將張居正開棺戮屍時,他纔出言勸阻萬曆皇帝。還好皇帝聽了他的,一切到此爲止,保住了張居正最後的尊嚴。

申時行:大明狀元首輔,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 第2張

申時行一邊安撫好文官集團,一邊還要安撫好萬曆皇帝。

萬曆年輕時其實也是想要有作爲的,其中一件有作爲的事,就是去訓練新軍。

他還把皇宮裏的幾千個太監召集起來練兵,整個皇城都是兵戈森森的樣子。

萬曆的練兵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反對,文官集團是有私心的,他們怕武官地位提高後,擠壓他們的權力。

文官們便開始冒死勸諫,申時行勸阻了他們。

申時行的辦法,就是去找宦官談,因爲京城的軍隊是歸宦官管的。

申時行對宦官首領張金說: “皇上經常跟着你們去操練,我感覺很危險啊!你們幾千人,難保沒有壞人混進來。皇帝要是有個意外怎麼辦?那你們不是要被滿門抄斬嗎?”

宦官們覺得有道理啊,於是就去勸皇上,說我們還是不要去操練了,太累了!

這件事就這樣輕鬆解決了,完全不用文官們拋頭顱灑熱血受廷杖。

這時中蒙邊境起了衝突,大明一個副總兵李連芳被蒙古人伏擊殺死了。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文武百官紛紛要求與蒙古人開戰,蒙古那邊也是嚴陣以待,戰爭一觸即發。

申時行審時度勢,認爲這就是一個突發事件,沒有必要引發大規模戰爭。於是他就派人去跟蒙古談判。

談判的結果,是蒙古王表示,永久跟大明和好。並且中蒙雙方還開通了互市,就是開發邊境貿易。

這個事情又和平解決了。

申時行還啓用了潘季馴治理黃河,卓有成效。在申時行任內,黃河沒有氾濫過,百姓安居樂業。

申時行一直在皇帝和朝臣之間,走鋼絲似的充當着和事佬,夾縫中求生存。

沒想到最後一次,終於搞砸了。

萬曆寵愛鄭貴妃,想立鄭貴妃生的三兒子爲太子,但是文官集團是最計較禮儀的,堅決要求立皇長子爲太子,君臣鬥爭了一年又一年,還是拖着。

申時行照例做和事佬,在皇帝面前附和皇帝說你的想法有道理,在百官面前又說這個事不急,大家不要逼皇上,皇上會按禮制做的。

內閣聯名寫了一個諫書,請皇上馬上立皇長子爲太子。這時申時行不在場,大家把他名字也寫了上去。

申時行知道後嚇壞了,連忙寫個條子密奏皇帝,解釋說那個聯名詔書我沒參加,他們擅自寫上了我的名字,我是不贊成他們這麼做的。

皇上很高興,在密奏上批了幾個字。

結果這個祕密條子被內閣次輔許國公開出去了,申時行便被百官罵得狗血噴頭,說他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

申時行無奈只好辭職,這是萬曆十九年(1591年),申時行57歲。

大明走到這一步,不管是象張居正這樣雷厲風行,不怕得罪人、大搞改革,還是象申時行一樣,和稀泥,做老好人,都不能得到好結果。

歷史學家黃仁宇評價說,申時行有陽剛有陰柔,他必須恰如其分地處理文官集團與皇帝之間的矛盾。

還有人說,大明因爲有了申時行的這八年和解時光,才稍微回到正常點的模樣。

而申時行自己終於得以善終,子孫輩也福澤綿延,實在也是好人有好報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