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康熙廢太子立雍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太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康熙爲什麼會兩次廢太子?康熙最後爲什麼會選擇立雍正爲太子?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代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爲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爲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經過衆多影視作品及文學作品的普及推廣,對於康熙雍正過渡的時期,很多人都戲稱爲“九龍奪嫡”時期。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這些作品中,康熙之死,以及雍正繼位都被後世人給予了許多玄幻的事件情節。那麼康熙到底傳位給了誰?雍正的皇位真的是奪來的嗎?鄔先生說的,不僅要當上皇帝,更要坐穩這個皇帝,隆科多就是讓胤禛坐穩的關鍵人物。電視劇上說,他和雍正偷偷給康熙灌毒藥,然後篡改詔書,把“傳位十四阿哥”改爲“傳位於四阿哥”,本人覺得,可信度不高,因爲,康熙戎馬一生,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難道連自己的安全也不瞭解保護嗎,之前,二皇子幾次想武力脅迫康熙退位都以失敗告終。所以,康熙不是一個毫無危機感的人,他自然十分重視自己的安全和傳位詔書的成功落實,嚴防任何人包括他的兒子。況且清代的傳位詔書有嚴格的規定,必須謄抄兩份,滿漢各一種,但滿族文字中的“於”和“十”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寫法,想改根本不可能。並且,清代的官方文件中根本就沒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這種叫法,都是“皇十四子,和皇四子”,電視劇純屬藝術,不可當真。

衆人皆知當年的康熙爺特別喜愛胤礽,兩立太子因其不爭氣又兩廢太子,最終使得康熙帝對他徹底失望。而其他兒子中,老八因爲才學出衆美名爲“八賢王”。幼時八阿哥就機智聰慧,心智成熟,早早就被封爲貝勒。母妃因其更是在宮中地位大增。後來八阿哥又很會和大臣們打交道,政治上的能力逐漸地展現了出來,康熙帝對其也早有期望。但是後來皇帝看出了八阿哥的狼子野心,私下裏他結黨營私,這使得康熙帝極度厭惡與他。而此時的胤禛,表現出的性格沉靜,淡泊處世的態度讓康熙十分讚揚。所以無論是從康熙個人而言還是從朝堂大勢上來權衡,雍正都是最好的選擇。正因如此,清代開始了制度變革往後都開始了祕立儲君的形式傳詔。所以,康熙是完全心甘情願的把皇位傳給胤禛的,他又是爲什麼會在衆多皇子中選擇雍正呢?其實胤禛最後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就兩個,強大的個人實力和康熙的欣賞,兩者缺一不可。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第2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罷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的過程中,胤禛支持復立胤礽,同時與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爲太子。同年封胤禛爲和碩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爲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爲激烈。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康熙諸皇子儲位的傳奇猜疑很多。胤礽再立後,爲鞏固儲位又進行了一些非法活動,引起父皇不快,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將他廢黜。以後不斷有朝臣爲他復位奔忙,均遭康熙帝處罰。胤礽被遺棄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卻未令人替補,惹得諸皇子爲之大動心機。胤禩有資本,繼續活動,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責。他的同夥胤禵“虛賢下士”,聯絡各方人士,“頗有所圖”。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四十四歲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六十週年大慶,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參加貢士會試試卷複查事務,冬至時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兩倉,又秉命冬至祭天。胤禛的這些活動,對他來說有兩重意義,一是由於他多次隨從巡幸、外出代辦政務,足跡遍於中國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間風俗,宗教信仰,歷史問題,取得了關於民事的第一手資料;二是觀察了康熙帝處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鍛鍊了處理某些政事的能力,獲得了從政的一些經驗。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對胤禛日後治理國事都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第3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即位後,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過政敵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敗,所以雙方的鬥爭在雍正帝繼位後延續下來,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鑑於清代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祕密立儲制度。雍正帝在雍正二年(1724年)春以前,對政敵的打擊尚有所節制,這是因爲政權還不太鞏固,不便太刺激對方。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青海平叛勝利,雍正政權的力量增強了,隨即加緊懲治胤禩一夥。四月,對胤禩本人聲罪致討,說他“肆行悖亂,幹犯法紀,朕雖欲包容寬宥,而國憲具在,亦無可如何,當與諸大臣共正其罪”。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 並被改名爲“塞思黑”(意爲討厭的人)。同年五月,革去蘇努貝勒,七月發出《御製朋黨論》,進一步開展反對胤禩黨人的活動,不久年羹堯、隆科多問題的出現,遂放鬆了對胤禩的攻勢,迨至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年羹堯賜死,便加速懲處胤禩等人。至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胤禩先後囚禁致死,胤禵遷於京城景山,蔡懷璽自殺,郭允進梟首示衆,其他胤禩黨人也遭到處分。至此,經營二十多年的胤禩集團徹底垮臺。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第4張

雍正帝登基就說:“朕在藩邸四十餘年,凡臣下之結黨懷奸,夤緣請託,欺罔矇蔽,陽奉陰違,假公濟私,面從背非,種種惡劣之習,皆朕之深知灼見可以屈指而數者,較之古來以藩王而入承大統,如漢文帝輩,朕之見聞更過之。”他深知康熙後期的社會問題,如朋黨鬥爭;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實行,加速了貧富矛盾的積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繼續解決與準噶爾部的矛盾;國帑空虛。他針對現實,結合自己的理想,產生他的政治綱領。雍正元年(1723年)元旦,給地方各級文武官員分別發佈的上諭中,講古代純臣,皆“興利除弊,以實心,行實政”,發出爲國計民生進行興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號召。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內容:

第一,反對因循苟且。雍正帝認爲他即位時“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屢屢告誡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反對因循守舊,是爲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給總督的上諭中說:“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爲名,肥家以爲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實際上發出整飭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極一週年的時候又說:“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爲念”,表明他企圖通過整頓吏治,達到富國裕民的目的。第三,反對朋黨。雍正帝從親身體驗中深知朋黨的危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政一統,損害君主權威。他反對的朋黨包括科甲出身官員的師生同年的宗派關係,因此宣稱,欲“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他主張“爲政務實”,即從實際出發,踏實地辦事,這是他的思想靈魂。他主張施政嚴猛,要有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觀念中,興利除弊是其核心內容,因而是他爲政的基本特色。

康熙爲什麼兩次廢太子換成雍正 這裏邊有什麼故事存在嗎 第5張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貴州古州、臺拱的苗匪在邊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爲揚威將軍,統領四省官兵征討。又命果親王胤禮、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協同辦理苗疆事務。命刑部尚書張照、副都御史德希壽幫辦苗疆事務。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貴州的苗民叛亂。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爲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雍正帝死後,根據他的祕密立儲方法,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在歷史上,人們對雍正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些事情的確是造福百姓有些卻令人無法理解。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總體來說雍正在位期間國民安泰,大多都是爲百姓着想。於是,遼寧省檔案館新館得出最新的結論:雍正的皇位是正統的。雍正在位期間多次發生地震災害他都立即進行開倉濟民,並開國庫救濟災民,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是一位英主。

其實對於歷史人物,不能僅僅用“好”和“壞”來評價,因爲歷史上的每一位政治家,軍事家,英雄或者叛賊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性,而分析一個人應該從他的多面性出發,他們所做的每一件決策都推動着歷史的發展。之後,我寫的每一位歷史人物只會從一個方面出發。還請大家在讀完我的文章之後務必從多方面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人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